伊藤美诚碳素确实更利于软套胶的发挥——正手R1,M1和反手M3

普碳T5000我打透的时候,就感觉到这个T5000确实不是一般的刚猛,非常非常的刚猛,刚性甚至超过szlc。尼塔库的这个FE2000,也就是伊藤美诚碳素使用的纯碳素,也是刚猛异常。普碳因为桧木面材非常厚实,所以实际打起来更像内置,所以搭配微粘套胶,手感和控制都是优秀的。伊藤美诚碳素是5.5毫米,虽然是外置,但比普碳薄得多,所以伊藤美诚碳素也算是比较通透的类型。普碳是6.9,伊藤美诚是5.5,普碳是属于局部形变为主的,伊藤美诚碳素是走的整体形变的路子。
先说优点,伊藤美诚碳素确实更利于生胶或者正胶发挥的板子,它能提供最佳的支撑力,对于生胶和正胶来说。生胶和正胶因为胶面制造旋转的能力弱,所以海绵都不会太硬,伊藤美诚碳素对这种相对软的海绵的支撑力和控制力都是极好的,比vis好得多。伊藤的反手生胶莫里史特sp海绵硬度是日系30度,德系40度,这是我专门去查过的数据。我反手正在打的多尼克m3是德系42.5度。简而言之,你反手用生胶,伊藤美诚碳素是堪称完美的底板,比vis更好。
伊藤美诚碳素这个底板,整体来说是相当韧的,甚至比vis更难打出形变。伊藤碳素是外层比vis要柔一点,但发力之后,越发力越觉得刚硬,因为FE2000是纯碳素,和蝴蝶的T5000类似。伊藤美诚碳素对有些套胶来说是过于刚硬,所以其实配胶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是弧圈球为主的打法,反手配胶其实不难,多尼克m3就基本上完美了。这个套胶是德系42.5度,m3配vis其实速度和底劲也一般,甚至拉球有点虚弹。但伊藤美诚碳素配m3反手就几乎完美,出球质量高,顶大板质量高,拉球稳定性好,弹击有力。正如我上面聊到的,m3为啥配伊藤碳素如此完美?这其实就是这板子的特性,这板子配软弹的蛋糕海绵是好打的。m3是德系42.5度,和莫里史特sp的德系40度硬度非常非常接近。
反手配胶是比较容易的,是稳中有爆的,刚性超级猛,底板的纯碳素FE2000刚性确实是超强。实战中有一板球,对手正手爆冲,我反手略调板面,没发力,直接一挡,那球超快的回弹,对手直接傻眼。单说反手的速度和反弹极限,伊藤美诚碳素比vis还更快,但是这刚性是有利有弊的,反手配胶容易,因为软弹的德套其实有点像莫里史特sp,软弹的德套是有点像生胶,海绵都不硬,出球都特别快。
反手配胶,伊藤美诚碳素可以说比vis更容易,vis配德套涩套反手是容易虚弹的,但伊藤美诚碳素基本上没这个问题。正手配胶就比较麻烦了,我试了尼塔库G1,击打多一点是好的,但拉球就觉得有点硬,不太裹球。很明显的,板子的弹性和刚性是突出的,但有点太突出了,不利于弧圈球的裹球。我也观察了伊藤美诚的打法,她正手是g1,但她很少拉球,她的正手主要是快攻击打,还有就是突击的那种感觉,发力非常集中,不以摩擦取胜。
所以关于球星的器材配置,我们不适合照搬,如果你正手也是快攻多,倒是可以参考伊藤美诚的配置,正手用G1。但拉球多的话,G1就不行,偏韧,拉球不那么裹球。另外我自己也试了多尼克M1,m1比g1要略软一点,但正手拉球依然没有特别清晰的拉球裹球感觉。说白了,板子特别刚,套胶只能配软点才能有清晰的裹球感。其实之前我就疑惑,外置碳吉他和伊藤美诚碳素都很刚猛,怎么没有男子选手使用?后来是明白了,这板子确实有点偏快攻,不是非常适合弧圈球为主的打法。但如果正手配橙海绵狂飙刷油应该是可行的,正手配外套拉球的难度比较高。
后来我试了正手多尼克R1,50度的海绵,表面粘性很足,但拉球的时候依然觉得板子太硬了,很难持球。当然了,这是比g1和m1更持球一些,但正手拉球的时候,依然会觉得FE2000特别硬,所以发力的时候,依然觉得脱板快了些,不是很好吃住球。不过因为r1粘性的,所以小球控球倒是不错的,但拉球依然能感受到FE2000很硬,类似salc,t5000。
如果正手击打多的,确实可以考虑伊藤美诚碳素,反手配胶比vis容易,而且伊藤美诚碳素速度应该比vis更快一点点。底劲有点难说,正手配胶还需要调整;一般来说,如果正手快攻,伊藤美诚速度应该比vis快,如果正手弧圈球,那么vis旋转和质量应该比伊藤美诚碳素好。我自己没怎么配刷油狂飚去试外置碳吉他和伊藤美诚碳素,如果是正手配橙海绵狂飙,伊藤美诚碳素弧线应该比vis更好。
总而言之,配胶不同的话,伊藤美诚碳素和vis是各有优势,vis的主要优势是没那么刚和硬,正手配胶相对容易。反手如果配生胶,那就肯定首选伊藤美诚碳素;反手如果配软点的德套,伊藤美诚碳素确实也比vis更稳定;但伊藤美诚正手拉球配涩套就必须软点,否则板子刚性太强不持球;而vis正手就可以配各种涩套和粘套外套,板子没那么硬,所以更持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