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的一些想法
原本想了一些文绉绉的句子,祭神农,勉青年什么的,写写删删,还是算了吧,不真诚不踏实。还是接地气点,直白地表达吧:
我中午在宿舍休息的时候,看到了新华社的辟谣消息,通过评论才知道上午的事。一会后和舍友讨论了起来,我一边搓着手柄一边骂道,造谣的人都该饿死。
下午2点离开宿舍的时候,看到了新华社的讣告。我的心情很复杂,我知道新华社是走过长征的媒体,向来是靠谱的,但是我又希望这次新华社能不靠谱一次。
活着进教材的人物都不一般,袁老的地位无需赘述。而我作为农民的孩子,插过秧也割过稻子,每年都会和稻种打交道。我也曾尝试用词汇量很有限的方言,努力地向不识字的祖辈科普杂交水稻是什么。因此我很清楚神农二字的分量。
下午本来是安排了满满的备考计划,但是这个下午的状态根本激情不起来,沉重得很。我刻意不去看手机,不去看B站网友的评论,抓紧时间完成今天的计划,挤出一点时间来写下这篇文稿。
今天看到了很多动态,很多评论,可以说是全民致敬全民缅怀了,极少数异类的评论,也不必我费键盘,早有网友骂它了。回想改开以来,社会价值观开始多元化,借助网络的便利,不同观念的人很容易撕作一团,像今天这样网络舆论几乎实现了全民共识,实在是罕见。
我这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与其说杂交水稻对农村农民意义重大,不如说袁老及其事业是共和国繁荣富强的基石。他成功地将他自己的生活实践,全面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当中去,也因此得到了全民的敬仰。
在曾经迷茫的岁月里,我陷入过一个陷阱,一个由资本化生产与异化劳动所带来的,意义感消解殆尽的虚无主义陷阱。而在当今这个时代,这样的陷阱并不稀奇。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劳动是光荣的”,如果现在再把这句话拿出来讲,就显得有些可笑了;如果是由血汗工厂的老板讲出来,那就更显得令人作呕了。996普遍化、民众沙漠化、剥削合理化促成了摸鱼划水成为一代显学。
而今天下午,我自己感受到了的实实在在的心情的沉重,与我亲眼看到了的全民的悲痛,提醒了我,事情没有那么糟——我们这个时代是有真真切切的、为人民服务的、不死不休的科研先驱,默默无闻又踏踏实实地建构着共和国的基石。而人民会永远记得他,赞美他。
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背过的雷锋同志的一句话:“我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当时不明深意,现在想到仙逝的神农,顿感沉重。这是多么有分量的一生,这样的经历足以回答所有关于人间值不值得的追问了。
我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曾在夜里和舍友畅谈未来的职业生涯,既有变秃变强的调侃,也有被996的焦虑。现在我有了更加明确的职业倾向了,与其削尖脑袋进大厂,争当卷王,然后肥了少数路灯人,不如选择能够服务全民,乃至服务全人类的事业(例如致力于硬件开发的敏捷化,以期束之高阁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大程度地全民学习全民创作,铲除伪科学的土壤;又或者开发一套足够智能可信的翻译系统,努力消除一些民族主义和宗教仇恨带来的分裂,为团结全世界无产者尽一点点力),这样即便物质回报暂时匮乏些,我也能甘之如饴。
自强!自强!
战斗!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