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理学角度浅批自我(1)

2023-08-19 19:41 作者:今天也要出去玩  | 我要投稿

上文颇有一种拒绝面对自己的摆烂感,但同时也攒了一点勇气。 结合最近所学浅浅分析一下自己,发现自己还是个复合型心理问题选手,难怪内耗起来如此画风清奇。涉及教材为《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诚然此书有将人推入世俗成功的嫌疑,但是部分观点值得我学习。 一、取悦症

1、极端无私及过分善良

我很容易讨好朋友,我不会拒绝朋友。这说明我害怕被人拒绝,也害怕他人的敌意。没有满足到他人的需求,我会产生一定失落感和价值丧失感。 同时,为了获得他人的爱,我会压抑自己真实需求和感受,达到他人需求。以及害怕受伤而选择理性分析问题,逃避自己的情绪。还有最重磅的一点,我会将问题归咎他人以保护自己不受伤。 应对方式:

讨好人格导致我与他人成为朋友属实轻松平常,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人值得我全然付出自己。此时朋友等级划分体系或许是潜意识造出的自我保护机制。同时,令人欣慰的是,由于现在独处时间增多,我逐渐学会了跟人说不。 2、担心的事很容易发生

大脑被训练出选择记忆,记忆住自己经常犯错,且心理暗示自己往犯错的方向走。不断强化这些犯错的记忆让我觉得自己一定会在什么事情上犯错,从而给自己负反馈。 应对方式:

我现在正在努力改变自己的行动方针,大事考虑到恰当就直接投入行动。小事直接投入行动,学会享受过程,做了的事结果实在糟糕就糟糕吧,人生最差不过伸头一刀。不完美的人生才更有魅力。 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多记忆些做错事的细节,或者同类型但是做好了的事,不要随意被记忆糊弄住。更不要甩锅,事做错了需要自己负责

*可以将犯错当自己的目标,给自己设定一年可以犯5次大错,具体化自己的错误,走出一直犯错的莫比乌斯环。

*3、受害者心态:

本段简直就是本人最厌弃又最惯性思维的部分。我一向自视甚高,酷爱自作聪明,就算在某些事上不够聪明也觉得自己大智若愚,尤其是会干点与众不同的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优越感(甚至在写下这段自我批判时还很自豪,没救了T▽T)。 由于自恋,出问题我是不会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尤其喜爱从他人和环境上找原因。这说明我的潜意识里不能容忍自己犯错,不敢担负责任。如果发生不好的事不是我的错,那么我就不需要为他负责,我永远都是受害者。怀揣着受害者心态,我的心里会怜惜自己受到的遭遇,故而一直在抱怨。 遇到问题时,如果把责任抛给别人,能减轻自己的内疚感,也能减轻无力感给自己带来的自卑。纵然能尝到被他人帮助、不用面临风险、他人皆醉我独醒的甜头。但这种对责任的逃避会让我遇到困难时产生退缩感,从而固步自封,加重内耗。 解决方式:

遇到糟糕的事一定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能从什么渠道得到解决问题的信息?”。

天空这么广阔,我能不能转移注意力,用实际行动宽恕他人,解放自己? 4、选择困难

这个点本来我不想写的,感觉跟自己心理状态不太搭边。但是也在其中找到一些共鸣句子,还是选择摘抄下来。 之所以陷入选择并迟迟不做决定,是因为你害怕确定了答案之后就不得不去面对那件你真正需要做的事情。选择的结束意味着你再也没理由躲避和拖延它,所以不如问问自己,在选择背后,你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你最重要的事是眼前这个选择吗?

真正的人生不是选择完毕就可以高枕无忧,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是你的征程。抬头看看天高海阔,路途遥远且漫长,眼下的选择渺小如尘埃,你还有必要这么纠结吗?

*5、冒充者综合征

这点我是在对他人有好感的时候发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羞耻于看清自己的情感,羞耻于看到真实的自己。 孤独的时候,我会寻求一些寄托。如果寻求的是情感寄托,那么就坏事了,总想在别人面前表现为自己最喜欢的一面,譬如勇敢、无私、果断、自由、谦和、不被情感所牵等。有时候谦虚过头就会否认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好像配不上他人的夸赞。这块我确实可以理性的甩锅给家庭哈哈,我内敛的母亲一直在鞭策我,从没对我满意过(但是妈妈,我不怪你哦⌒▽⌒)。 人是复杂的,我在觉得自己坚强的时候晚上对着被子流泪,在勇敢打开鬼片时胆小的捂住眼睛,在以为自己不被情绪牵着走的时候为他人的回应患得患失。

冒充一个完美的人,担心他人不喜欢自己,或许还是因为我自己不够喜欢自己,我没有从内心真正的接纳自我

。 解决方式:

多关注关注自己“不够好”的一面,坦然接受自己吧。胆小也好,脆弱也好,冷漠自私也好,喜欢依赖他人也好,自说自话也好,胡思乱想也好,就算是不喜欢担责,喜欢甩锅,这么多自己不喜欢的,不被社会认可的地方才能证明自己是个人吧,为何可以包容他人却不能包容自己呢?

心理学角度浅批自我(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