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三轮冲刺阶段专业课攻略之诉讼法:背诵不能追求全都记住】
前言
背诵不能追求全都记住,尤其是细节遍布的诉讼法学。因此,大家在后期学习诉讼法的时候,不同于法考的是,应当回归知识体系更多一些,而不是更多时间去纠结过于细节的地方,抓大放小,努力奔跑,兄弟们。

九、诉讼法怎么背诵?
(一)背诵的准备:知行讲义和自己的笔记
参考大家背诵的经验,单纯对着课本或者讲义背诵容易出现两个结果:一是背诵的内容零零散散、不成体系;二是背的都是答案忘记了主题或者题目是什么。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我们还是需要自己整理一份笔记(或者称之为“提纲”更合适)的。笔记的内容不要包含背诵的答案,只包含主题或题目、以体系图或者论文大纲的形式呈现即可。为了防止自己在背诵时遗漏要点,可以以数字的形式进行标记,自己在背诵之后与记录的数字进行对照,如果有遗漏在回到课本或讲义将遗漏的内容标注出来,方便下一遍背诵重点注意。
笔记整理最好跟前述初期复习同步进行,字写得好的同学可以手写,更灵活,也可以用电脑制作。笔记中需要包括的基本内容有:章节标题、小节标题(本章内容较少可以略过)、核心概念以及所包括的内容。以民诉的再审程序为例:

在上图中,我将再审程序的第二三节、第四五节合并在了一起,因为再审事由本身就是再审启动的条件之一,而再审审查和审理程序是前后相继的两阶段且要点不多。对于这类关联性较强、要点不多的内容,在整理笔记时完全可以放在一个主题之下。此外,整理笔记时也可以多多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宏观角度联想,例如基本原则的精神就与许多具体制度都有关联,在做提纲笔记时可以着重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这样有利于考试的时候让自己的答案更为饱满。
即便是用电脑制作的体系图笔记,也建议打印出来,一是方便背诵,二是方便随时增补法条、热点,以及进行知识点的串联。
(ps:以上这一部分在诉讼法序言有更详细的说明)
(二)背诵的小技巧
在背诵的技巧上,可以试着用圈画记忆关键词、关键句的方式来背诵,再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和论述能力将关键词、关键句还原成为一段论述,再将自己还原的论述与讲义、教材的表达进行对比,改进自己论述的不足之处,这样循环反复。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减轻记忆负担,另一方面有利于锻炼自己输出法言法语,在考场上能够迅速、流利、准确地写出想要的表达语句。这种背诵方法的效果比抱着讲义和笔记一段一段硬背要好得多,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
另外,同学们还可以灵活运用顺口溜之类的辅助记忆方法。法考的一些现成顺口溜(例如著名的“显时特告死”等等)也可以在考研的时候用。诉讼法许多制度是像法考考点一样的列举,例如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等等,这种内容如果没有现成的好用的顺口溜,就可以自己试着从每种情况里摘出一个自己觉得可以看到它就想起原文的字眼,将每个字连在一起,创造自己独特的口诀。亲测这个方法利于记忆,且不容易遗漏知识点。
(三)背诵的安排:三轮,每轮n遍
背诵的轮次和遍数是两个概念,前者需要为每一个轮次制定背诵目标(即需要达到的程度),后者建议根据个体差异自行安排。轮次建议以三轮为准,第一轮的目标是理解题目与内容的逻辑关系,以及培养用法言法语论述的感觉;第二轮的目标是达到可以在考试中输出的标准;第三轮的目标是考前的查漏补缺和理论热点的加入。
在遍数安排方面,第一轮建议1-2遍即可(即便是完全不熟练地按照讲义读/默念也计算在内),第一轮建议严格按照讲义或课本上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培养论述的感觉。第二轮的遍数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同学喜欢反复背诵某一块的知识直到熟练为止,有些同学更倾向于全部快速过完一遍,通过遍数的增加来提高熟练度。两种方法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虽然第二种可能更符合记忆规律,但是背诵这种事情本身就很痛苦了,按自己更舒服的办法来也完全没问题,只要自己觉得效率还可以就行。第三轮遍数不限,但最好在考前3-4周开始进行,这一轮的复习背诵可以不必太过精确,体系以及热点的补充更为重要,尤其是热点补充。单纯的阅读无法转变为考场上的输出,要点的记忆才能变成自己论述的内容!
(四)热点的整理与记忆:知识链接与自我模拟
热点材料的来源一般是人大老师近几年所写的论文,师兄师姐会负责筛选论文并进行内容的简化,最终制作成推送让大家阅读。但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老师的思路,我们会在突出论文结构与要点的同时保留一部分的论述内容。大家需要做的事情是:一是要将论文要点按照逻辑结构记录在笔记本上并背诵,二是理解老师的思路,但不必背诵具体论述,三是根据自己记录、背诵的要点与逻辑结构,用自己的语言将老师的思路表达出来,可以自言自语,当然写在纸面上更好。
另一件事需要自己进行的是将热点与已有知识体系进行链接,可以在笔记的空白处记录论文的标题或主题,并将其与所属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以便进行关联记忆。鉴于老师的论文一般都是针对现行刑诉法的缺陷展开,不妨按照“现行法规定—缺陷与不足—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进行自我模拟(也就是自己出题自己回答),可以有效解决考场上遇到分析题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例如讲义中提到的“律师在场权”,就可以按照“现行法规定的是录音录像制度——无法有效规避软刑讯——侦查阶段缺乏对公权力行使的制约因素,导致侦查人员在行使侦查权时不完全遵守程序——规定消极模式的律师在场权制度,既不会对我国现在较为依赖口供的侦查方式造成太大冲击,也有助于避免刑讯逼供现象”的思路进行论述。
知行后期会整理各科的热点材料以及解读,大家在最后还要留出一些时间给各科的热点材料,免得自己到时候手忙脚乱,无法腾出时间给这么重要的材料。顺便提醒一下大家,考研越到后面越是重要、紧张,大家的学习计划千万要留出一些机动时间,不要将自己的计划刚刚好排到最后一刻,因为总是会有新的意外情况、新的材料、新的弱点出现,打乱原本的计划安排,所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五)背诵的心态
背诵不能追求全部记住,背了下一章忘掉前一章的内容非常正常,这是每个考研人都会经历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把这一遍背诵完毕之后,继续进入下一遍的背诵。当然,也不能脑子空空地瞎背,每一遍都从头开始,最后前几章倒是记得很牢,后面的内容却是模模糊糊一团乱麻。重复是记忆最好的方法,当你每重复一遍脑子里就多留下一遍的印象,次数到了自然会发现自己熟悉到能背诵的程度了。
其次,畏难是很多同学在背诵的时候会有的心态问题,因为害怕而迟迟不开始,或者只翻看自己熟悉的部分,对于掌握比较薄弱的部分一直逃避。如上一段所说,背诵不能追求完美,所以不要觉得一次性就要完成;而且知识点它就在那里,不论你背或不背都不会消失或变多变少,所以还是及早着手开始做为好,不论做的效果如何,开始就是胜利的一半。许多时候你开始做了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本就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是你自己在心里把它想得过于可怕,最大的敌人是害怕本身。
如果遇到非常焦虑的时候,不必在某一个科目上死磕。如果状态不好大可调整一下,换个科目学习,等到自己静下心来再回来背诵;也可以抽几个小时或者半天一天去运动、散步、逛超市等等,挥洒汗水和感受生活至少对我而言是非常有用的解压方式,还要学会给平淡的复习生活中增加一些小彩头——背完诉讼法就出去吃顿火锅/点杯奶茶,自我奖励也是有效的解压方法(但切记注意奖励的频率,不然研不一定考上,但人一定会胖……)。
总而言之,考研是孤独地摸黑行走的旅程,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提供一些指引的灯光让大家少走弯路,至于能不能走完还是需要大家克服恐惧、勇敢前行,加油,期待与大家在明德楼相遇!
百日冲刺
百日冲刺丨如何充分发挥人大法学考研历年真题及其解析的作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百日冲刺丨人大法学考研专业课背诵方法总体提示: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百日冲刺丨人大法学考研三轮阶段:如何从“输入知识”转向“输出知识”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