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角到底选什么,演员的气质对角色和表演有什么影响?
演员的气质可以用色调来形容。
比如,气质温和的就是暖色调,气质阳光的也是。有些演员的气质看着是同一类型,但还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气质硬朗的,但又透着亲切感的,就是暖色调,有些则锋锐更盛,则偏冷色调。

抛开戏路不谈,演员的气质要看戏外,戏内是不准的,毕竟有些演员的气质是跟着角色改变的。当看到一位演员时,对他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他的气质和色调。
演员之于影视剧就像是一块材料,而气质之于演员则像是材料的质地和颜色,当演员进入角色后,开始跟着人设的气质改变自身气质,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原有的色调之中加入其他的颜色。
从这个角度想,选角贴角色就显得很有必要,除了外形之外,还要贴合气质,也就像是角色的色调与演员的自身色调越相近,越贴合,表演起来也就越舒服,这就像是画画,你要画一个红色的番茄,自然要使用红色系的颜料来画,使用的颜料越接近你所描画的番茄颜色,画出来的番茄越逼真。

不贴合角色的选角则像是拿绿色,蓝色去画番茄,演员想要演好番茄,就等于是往本身的绿色,蓝色又加上了红色,哪怕运用演技来尽力弥补色调不合,但出来的结果就像是绿色中调入了红色,看着也不如直接用红色来画番茄更自然好看——演技不是万能的。演员扮演角色一定是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当你的外形气质不贴合角色,哪怕演技高超,也只能像是拿绿色的颜料加调了红色去画番茄,虽然画出来的番茄很传神,但颜色依旧怪怪的——得其神,而失其形。
如果遇到演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限,选角又不贴合角色,那么结果就是既失形又失神,绿中调入红色,调得不好会显得很脏,画技不好,又用脏脏的颜色画出来的番茄是肯定没法看的——这也是演技不好的演员最好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不要挑战自己的演技(画技),不要改变自身的气质(色调)去饰演有难度的角色的原因所在。
将演员的气质比作颜色的色调还有一个比较方便的地方在于,虽然演员可以跟着角色改变自身的气质,就像是在原有的色调上加上其他的颜色,戏路宽,业务好的演员擅长将其他色调融入自身的色调之中,可以调出贴近塑造角色的色调,运用出色的画技画出好看的角色。但演员自身的底色依旧会对他们饰演角色的色调造成影响,观众虽然不会细究这的影响,但会有直观的感受。
《白夜追凶》的剧粉曾经形容过潘粤明演的关宏峰,剧中强调的是这个角色冷静理智到近乎无情的一面,但潘老师自身的气质影响到了这个角色,让他在绝对的理性之中又带着一份隐隐的温情和柔软。

再比如,他的胡八一,这一版的剧本对胡八一的塑造是最贴合原著的一版,他自身气质里的那份温文让胡八一表面的油滑透出了一种人生阅历带来的沉稳感,所以痞得很舒服。而且这也让胡八一展露出骨子里军人的那份坚定刚正时显得极有说服力。这种沉稳感和说服力并不是外显的,是融合在角色的举手投足里和演员的表演之中,无法单独提炼出来。就像是一种底色氤氲浸透在人物气质里不可分割。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书虫与您下篇文章江湖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