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真的懂了!——《了不起的基因》书评
《了不起的基因》是一本令人非常失望的科普书,这本书讲了和基因相关的17个主但题,结合人文和哲学领域的观点来讲解生命科学。读完之后发现书中虽然有些干货,但存在许多无法让人忽视的问题,本来不想聊这些,但有些错误实在是匪夷所思,让我不得不不吐为快。
一.硬伤——错误!
Chapter 4:最早的人类化石不是露西。现在最早的化石是法国考古学家于2001年在中非的乍得沙漠里发现的“乍得沙赫人”距今已经有700万年的历史,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人族成员。之后依次是距今600万年左右的“千禧人属图根种”,距今550万年左右的“地猿属始祖种”,以及距今450万年左右的“地猿属拉米达种”。之后是“南方古猿”的时代,最早出现的“南方古猿”是距今400万年左右的“南方古猿湖畔种”,然后才是书中提到距今32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
Chapter 5:石器时代男人负责打猎,这句话不对。只有旧石器时代男人才负责打猎。
Chapter 11:月亮和地球根本不是共生状态。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倘若彼此分开,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没有月亮,地球照样公转自转,有啥问题?这种常识连中学生都知道!
Chapter 14:
①提到核电站和原子弹的技术相同,这句话也有问题。最多只能说两者的的技术原理相同,但采用的绝不是相同的技术,否则核电站早就和原子弹一样爆炸了。
②讲到米勒实验说明生命能通过无机物得来,这就完全扯淡了。中学生都学过,米勒实验是模拟原始地球大气产生有机物(特别是氨基酸)的实验,氨基酸离生命远得很,我对此很怀疑作者在中学是怎么念书的?!并且这么大名鼎鼎的实验连一张配图都没有,这是好好写科普的样子吗?
③最早的异体移植不是1967年!世界上第一例异体器官移植在1954年12月23日,美国波士顿布莱甘医院医师在一对同卵双胞胎兄弟身上进行了肾移植手术,病人存活了8年。这种百度都能搜到的事,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查不到?!
Chapter 15:千克已经不是人为的定义!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各成员国表决,全票通过了关于“修订国际单位制(SI)”的1号决议,于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根据决议,千克、安培、开尔文和摩尔等4个SI基本单位的定义将改由常数定义。1千克将定义为“对应普朗克常数为6.62607015×10^-34J·s时的质量单位”。其原理是将移动质量1千克物体所需机械力换算成可用普朗克常数表达的电磁力,再通过质能转换公式算出质量。作为一名博士、科研人员及科普作家,我不得不说出现这种常识性错误真的是太低级!太不应该!
Chapter 16:提到人造子宫培育出了小白鼠,并且健康指标正常,然后又提到这些胚胎在人造子宫中只存活了一周就相继死去!这么自相矛盾的表述我真不明白作者是怎么好意思放在一起写的?这是侮辱读者智商吗?还有那张配图,我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既然已经有了具体的实验,不放一张实验图片也就算了,居然用的是人造子宫想象图?!这是在写科幻小说?
二.不足——缺点!
Chapter 1:关于朊病毒的挑战,一带而过,根本没有好好讲解。
Chapter 4:那张神经元结构图,既然叫结构图,能不能把神经元各结构的名称标记一下?
Chapter 10:那张细菌病毒示意图,细菌和病毒是完全是两个门类,放在一起真的合适吗?就算放在一起,哪个是细菌,那个是病毒,不能标注一下吗?
Chapter 12:
①提到艾滋病病毒(HIV),但在134页又提到了HIV-1病毒,这与HIV的什么关系?书中没有任何解释。
②讲到疫苗的五种类型,这些类型有什么优缺点?没有任何介绍。
③讲到核酸检测,完全没有提到核酸检测在实验室是如何操作的。
Chapter 13:
① 那个测序仪,连一张图片都没有,作为华大集团CEO,本集团的产品图片总可以给一张吧,测序仪的工作原理可以介绍介绍吧,难道这些都是机密?
② 既然提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华大“生命周期表计划”,那“人类表型组计划”能不能提一下?
Chapter 14:
① 基因编辑技术讲的过于简单,连实施步骤都没有一个介绍。
② 关于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介绍过于简单,连个示意图都没有,还不如某些公众号。
Chapter 17:提到了EB级的数据。不是所有的读者都熟悉大数据,1EB=1024TB,能不能做个说明?
此外诸如人体基因在DNA所占的比例,基因的修饰,表观遗传学等内容压根就没提到。
三.观念——问题!
Chapter 17:提到中国在数学上有很大的优势。我不知道作者的自信从何而来,难道奥数拿了金牌就是数学水平高?中国的数学问题在哪里?
① 数学解题能力强,但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② 数学教育体系过于僵化,不注重创造性数学思维的培养。
③ 只听说中国的数学家到美国等国家留学,但鲜有听说国外数学家到中国留学。
④ 中国缺少对数学真心热爱的学生,往往抱着功利的态度。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说,中国数学经过八十年的努力,也还没有达到日本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的盛况。更遑论美国。
另外一些小的语病我就不提了,总结下来至少也有八大错误和一个观念问题,但一本书区区13.3万字就有这么多问题,有些错误还特别低级,明显在糊弄小学生。作者系华大集团CEO,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基因组学研究员,已有多部科普系列作品,其他我不知道,就这本书,严重怀疑作者的写作动机,以及……到底是AI还是啥都不懂的小助理代写的。图书市场的科普书本来就不多,有这样的作品滥竽充数,中国科普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PS:
封底——作者请了三位大咖:两位院士,一位某知名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为自己联合推荐!
令人玩味的是,一位院士根本就不提这本书,在那自说自话;另一位院士轻描淡写的提了一下,似乎有些勉强(其实这位院士我们也不陌生,2020年疫情期间一下成为公众人物,着实火了一把),最搞笑的是那位企业家,说的全是企业管理,并且告诉你,看了这本书,企业管理你就懂了——也上了封底!

三位又何必……写到这,我叹了口气,再次拿起书,突然看到这一句:

懂了,真的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