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做无用的家长,对孩子最有用
昨天群里以一道立体几何题为引,聊了一下。

结论就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这是什么意思呢?容我娓娓道来。
我为什么能一下子就看出规律呢?这是由于我有比较深厚的数学素养,从小培养起来的,即便我已经不太记得许多具体的数学知识了,但是观察、推理和分析的本领,没有丢。
这不是我爸妈教我的,我也没有哥哥姐姐。我所有学习的知识,都是在学校里学到的,全部都靠自己琢磨。我又比较内向害羞,不敢去找老师问。所以,遇到问题首先就自己思考,不会的问同学,最后实在是不行了再硬着头皮问老师。稍大一些时,我能阅读了,就自己跑到书店去找答案了。
就我们四线城市小乡镇的中小学老师水平,其实都是比较差的,有时候课上讲的内容还不及一本教辅书全。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平均水平,也不可能教得很深入、全面,能学懂,就不错了。
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我却学得异常顺利,从小学到高中,问老师的次数,平均一学期不超过1次,所有的科目加起来。有几次,还是勉为其难照顾老师的面子,才提问的。
这是一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学习风格。因此延续至今,我想学的内容,都可以靠自己学好,我有一套学习的逻辑,并且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说,是好奇心。
在少儿时期,这个特征基本上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有的,对各种新鲜的事物都想好好地探索一番。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会变着花样想解决方案,多方验证。
虽然未必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结果未必圆满,但是这个无用的思考过程,充分地锻炼了大脑和思维能力。这便是所谓的无用之用。
相反,当小孩子遇到问题或者新鲜事物的时候,大人就很着急地给小朋友介绍相关知识,或者提供解决方案,事情是得到了圆满解决,但是小朋友的大脑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不动脑子的习惯,就算想动脑子也没有思路,只能空想。这就是,有用之用。
两相比较,无用之用,在短期之内是看不出效果的,而且很浪费时间。在当前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极少有家长能允许自己的孩子学不会、学不好。一旦落后,就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追上来,甚至领先别的孩子。但是这种领先,是以牺牲孩子的思维锻炼时间为代价的。这是有用之用的可怕后果。
我小学时有个游戏,在地上挖个小洞,把折成三角形的纸烟盒放在里面,然后站在一定距离外,把自己手中的大理石扔过去,离洞最近的游戏权最优先。所以有一块趁手的大理石,就是赢得游戏的重要因素。
我们是组队到处去找的,要么是正在建房子的工地,要么是跑到大理石加工场的废石堆翻。我有一次找到了一块又大又好的,特别喜欢。然后玩了几次,它断成了两半。我就想把它粘回来。
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这个不太可能。但我那时不知道,尝试了几个方法。我想的第一个是用米饭,毕竟有点黏性嘛。不行,然后用了黏性更强的米糊。也不行,根本黏不住。又试了502,还是失败。最后我想到用我爸的摩丝,觉得一定行,毕竟头发那么软的东西都能弄到硬硬。我不断加大剂量,结果喷了快半罐,确实粘住了。我拿到太阳底下晒了半天,满身汗,最终还是失败了。
现在想起当年那个憨憨样,我都觉得好笑,不记得有没有被我爸揍了。但是这个失败的探索过程,让我印象犹深。我做很多事情,都是这么自己试出来的。虽然我不成熟,不老到,但通过尝试的过程,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经一堑,长一智。
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有点愚钝的孩子,做事说话不醒目,畏畏缩缩的,总是慢人半拍,所以不讨人喜欢。我也知道自己比起聪明的堂哥来,自己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就总是跑去和他们玩,学习他们的做事方式,希望自己稍微能机灵一点。
我还有点倔强。一年级的时候,发了九本书,我上学的时候全部都装进了书包,因为我害怕老师上课的时候没有书那就太糟糕了。我妈说我,让别带那么多去,太重了,都背得驼背了。
劝阻再三,看我还是一意孤行,就还是由我了。
为什么我要坚持背着全部书去呢?
因为学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想做个表现好的学生,不带书上课的学生既学不会,又让老师讨厌。我谁都不熟悉,老师是权威,讨好老师就有大腿抱了。而且,经常有同学忘记带某本书来的,老师都让跑回家去取。这样就错过很多内容了,我不想这样。
我那时刚上一年级才不到6岁,心智相对其它同学是相对不成熟的,而且身材也幼小。一年级时刚好学校建新教学楼,课室不够,需要5点多上课,又没灯,点着蜡烛上课的。4点多就要醒来,我又不会写字,怎么不出纰漏呢。
所以,把全部书都装在书包里,就是我的一个笨解决方法,万无一失,就是重点罢了。
等到也适应学校生活了,有个几周,知道那些书一定在学校里用不上的,就把它们从书包里拿出来了。再大一些,我会写字了,就知道用课程表来提醒自己装什么书进书包了,越来越轻了。后面还摸清了老师安排作业的规律,不带上课用不到的练习册,把作业的页数和题目记在本子上。万一临时用上了,我就蹭同桌的。再后来,我就把练习册撕成几部分,只带最近可能用到的那部分。
我这不就是,从笨,慢慢变成聪明,学会偷懒了吗?
而且,我在二年级就养成了复查物品的习惯,装完以后,再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的书或者文具。都是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的,不会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做。
读书那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出过纰漏,一次都没有。
也许有很多聪明的孩子,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在家长的指导下做到我二年级那样。他们确实领先了我一大步,但我也在这个自己琢磨方法的过程中成长了很多。虽然他们比我聪明,但慢慢的,都不及我了。
笨鸟先飞,我认为这话有问题。笨鸟要慢慢飞才对,只有慢下来,才能夯实基础,锻炼肌肉。
我妈虽然没文化,却很有包容心。换做别人的妈,可能三下五除二就安排上了,但我妈给了我充分的试错和野蛮生长的空间。放在全国范围内来说,能教育出四个品行端正的大学生的妈,也是极少的。或许这么说也有道理,无用的妈,方能成就大用的孩子。
道德经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个无用的智慧,我认为是当前的家长们特别欠缺的。大家都希望有利,让自己的孩子懂得越多学好,学得越快越好,赢得越多越好。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中利弊,还请诸位深思。
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耕耘是个需要耐心付出的过程,深耕才有好花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