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一知|尼采:宣告“上帝已死”的叛逆天才|哲学考研


/ 弗里德里希·尼采 /
我不信任一切体系的制造者,我躲避着这些人。追求体系的意志,就是缺乏真诚。
——《偶像的黄昏》

引言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现代哲学家,文学家,诗人。
尼采的写作风格叛逆狂狷,灵动多变,充满诗性,他的哲学拒斥体系叙事,多采用隐喻、格言和警句等表达方式,重视个体的生命与本性。尼采的哲学致力于批判和解构近代理性主义的基础和基督教的价值秩序,他重估了一切价值,倡导主人道德和超人,把权力意志(也译作强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视为宇宙间永恒的创造力。尼采对现当代哲学的影响很大(例如海德格尔、德勒兹、加缪、德里达这些著名哲学家都写过关于尼采的著作);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兴起一股“尼采热”。
尼采的主要代表作包括:《悲剧的诞生》(1872)《快乐的知识》(1882)《善恶的彼岸》(1886)《敌基督者》(1889)《权力意志》(1895)等。


人物生平
早期:1844-1870年
尼采出生于德国北部肯洛村的一个新教家庭;父亲是一个牧师,但因脑疾英年早逝,故陪伴子女的时日不多。尼采5岁时,他和妹妹跟随母亲搬到了瑙姆堡,投靠外祖母生活,在家族之中各位女性的呵护下,自小体弱多病的尼采顺利长大了。
或许受家庭中父亲角色缺失的影响,本就体弱的尼采养成了温和、悲观且多愁善感的性格,这种生活中的敏感和他狂放不羁、叛逆桀骜的哲学气质大相径庭。
尼采有极高的音乐和语言天赋,在自传中他坦言,儿时听到《哈利路亚》就能想象出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天国世界,6岁的他已经能够简单地谱曲,10岁的时候就能写诗。尼采少年时期就近在瑙姆堡的普夫塔文科中学读书,后进入波恩大学研究古典语文学和神学。
尼采的思想转折点发生在21岁那年。他从波恩大学转入莱比锡大学继续学习古典语文学时,偶然发现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使他大受震动,生命意志的力量在他眼前绽放。尼采在很久之后写作了《不合时宜的考察》献予叔本华,感激这位精神导师唤醒了自己的哲学兴趣。除此之外,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以及他反叛传统的思想也同样深刻影响了尼采,使他不再以基督教作为人生的指引,选择了“离经叛道”式的哲学道路。
23岁的尼采曾报名参军,据说营中的军官们都称赞他是最有天赋、最优秀的骑兵之一,但一次演练后尼采受了重伤,导致日后无法继续高强度的骑兵演练,他只得静养身体。这一时期,尼采生命中的贵人——一位古典语文学老师——里奇尔推荐他担任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尼采因此获得了终身教授资格。
在巴塞尔生活期间(1968年),尼采因其才华而结识了音乐家瓦格纳。瓦格纳的鼓励使他看到了音乐和文学相结合的可能性,也自然而然地将他带进了一个文化名流圈,使他能够接触到李斯特等人,帮助他拓宽了思想和艺术的交流渠道。

中期:1870-1888年
尼采的第一部作品《悲剧的诞生》(1872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语言学界的争议。因为它的语言风格晦涩思辨,内容充满形而上学的隐喻,这挑战了古典语文学的庄重秩序以及它背后的传统文化形态。
这部著作也间接导致学术界疏远和排挤这位年轻的教授,尼采一度因此郁闷生病。后来的日子里,尼采逐渐在瓦格纳的音乐中获得了精神慰藉,游弋于音乐和哲学之间,享受着并且继续着自己的哲学道路,陆续创作了由4部短文构成的《不合时宜的考察》(1874-1876年间)。
各路挚友在尼采生命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心理学家保罗·雷是尼采在巴塞尔大学的同道中友,尼采把他俩的感情视为一种“甜蜜的友谊”,而且他的许多思想都是在与这位友人的交流中产生的。更重要的是,与保罗·雷的交往使尼采真正走出了早期的悲观主义倾向,看到了超越人性之局限的可能性。而曾经的老朋友瓦格纳则逐渐淡出了尼采的生活,因为瓦格纳所赞颂的德国文化,还有他那逐渐恃才傲物的性格都令尼采感到不适。1876年瓦格纳的史诗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公映时,尼采感受到这位曾经的老友为了迎合时代,已经完全钟情于歌颂人性的弱小与终将朽灭的命运,这与自己一向追寻的超人和生命意志南辕北辙。此后,他虽然保持着和瓦格纳的礼貌性通信,但是在精神上已经彻底疏远了这位朋友。
上下两部《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1880年间)的出版是尼采确立自己的哲学、与瓦格纳分道扬镳的起点。对于尼采来说,他朋友众多,却仍然保持着孤独的灵魂,他拒绝加入并且不认同任何精神共同体,只相信个体对自身的成就和超越。
身体健康的反复恶化始终困扰着尼采,眼疾伴随着神经痛令他无法长时间专注和执笔,胃病和其他免疫性疾病的侵袭也使他饱尝苦楚,直到1879年,尼采因疾病交加不得不辞去巴塞尔大学的教职,之后待在瑞士的疗养院休息,此时的他已经不再能进行连贯而高强度的思辨和论文写作,只能陆陆续续创作诗一般的哲学。但《快乐的科学》(1882年)、四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85年)、《善恶的彼岸》(1886年)和《道德的谱系》(1887年)等经典作品都诞生于这几年,这也是尼采的思想最为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展现出他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超人精神的追寻。
1888年,40多岁的尼采文思同泉涌,迎来了生命中的哲学创作高峰,在短短几个月之内陆续写作了《偶像的黄昏》《敌基督者》和自传《瞧!这个人》等多部作品。尼采写完最后一部《尼采反对瓦格纳》已是岁末,此后未再有新作。

晚期:1889年—1900年
1989年的新年,尼采走出住所来到意大利都灵的大街上,他看到这样一幅场景:路边有一辆马车,任凭车夫如何厉声呵斥,马儿都一动不动,马车夫挥起鞭子狂抽马身。这一刻,尼采顿觉无比痛苦,他冲过去叫停了车夫,接着搂住马的脖子放声痛哭。马所经受的单调、枯燥、被奴役的生命是一场无尽的轮回,这种处境让尼采想到了自己,意识到自己和马的处境并没有本质区别。
尼采被医生和众人带回家后拒绝进食,两天后他发出了最后一句理智的叹息,“妈妈,我真傻!”接着45岁的尼采便患上了精神分裂,再也无法进行哲学思考和创作,在母亲和妹妹的照顾下直至去世。妹妹伊丽莎白在尼采已无力进行哲学思考的最后几年间,重新编辑了《权力意志》(1895年),但是出于个人种族主义需要她出版发行了编纂后的版本,这也使得尼采的这部著作饱受后人的诟病和批判。


轶闻趣事
爱情无权妨碍我的沉思
尼采一生未婚,也对女人、异性恋和婚姻抱有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时候他又会突然从病中惊坐起,希望立即结婚。据说在适婚的年纪,母亲和好友瓦格纳、迈森堡等人都急着给尼采“相亲”,想让他早点有着落,而尼采却没有什么反应。后来,尼采在迈森堡家认识了当时20岁的俄国少女洛·莎乐美,那一刻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为她所深深地吸引。在尼采眼中,这位思想独立、聪颖靓丽且才华横溢的少女是最完美的缪斯,因此他十分渴望与她成为精神伴侣。但是莎乐美明确告诉这位忧郁的哲学家,她并不期待也不希望与他进入婚姻,尼采便也选择了尊重她的独立性,“查拉图斯特拉”就是尼采在这位精神缪斯的启发下孕育的产儿。

后来有一天,尼采的打字机坏了,他和朋友抱怨一番之后萌生了结婚的念头,于是他突然和只见过3次面的特兰珀求婚,把对方吓了一跳,在遭到拒绝之后,他又若无其事地离开了。在尼采看来,爱情和婚姻都不是必需的,也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因此他终身都未婚未育。他坦言自己其实只是需要一个帮他管理家务和公务、同时还聪明善辩的伙计,这个伙伴有助于自己更自如地进行哲学思考就行了。
睡觉才是人生的正经事
“久病成良医”的尼采是一个精力管理大师,柔弱的身体使得他不得不重视养生和休息。然而他养精蓄锐的方式却十分古怪,据说尼采曾经还坚持两星期每天只睡4小时,颇有想进化掉睡眠直接成为“超人”的意思。后来可能是因为身体吃不消,还是不得不换回了正常的睡眠节律。
尼采借着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告诉大家,人必须练习自律和克制,尊敬睡眠。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学习内收情绪、食欲以及其他过度的思想欲求,保持日间的清醒和高强度的脑力活动,才能换来夜间的安眠,防止灵魂在夜间寻找精神食粮,因为不合时宜的思虑和失眠会损害意志本身。
而且尼采所说的睡眠不只是简单的睡大觉,更重要的是遣送道德去睡眠,防止道德过度亢奋,妄图成为一切的主人;相反,必须努力使意志自身的活力迸发出来。

重要思想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讨论了古希腊艺术作品中的两种精神形态,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象征动态的、不受限制的“生命之流”,它体现为音乐艺术中的恣意纵情。日神(阿波罗)精神象征静态的“秩序”,阿波罗的赋形力量在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中得到最高体现。尼采看重酒神精神,认为酒神精神所折射出的生命是更高和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但是原始的生命力也会因为冲动过度而毁灭生命。
“超人”
面临基督教价值体系的崩坏,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提出了不同于基督教哲学的超人哲学,力图重建价值的标准。超人(Übermensch)是对天国的否弃、对上帝的取而代之和对人性的解放,超人拒绝一切平庸、谦卑的道德规范,宣扬意志的自我创造与自我尊崇。超人的特点是既充满了旺盛的意志创造力,又能够以思想去灵活地控制激情(生命意志),他是新价值和新道德的创造者,在尼采看来,只有凯撒、拿破仑和歌德式的理想人格能够称为超人。
“权力意志”
尼采的权力意志是生命意志的体现,更是整个世界的展现。权力意志的定义是通过战争等极端方式肯定个体的力量,宣扬人性的自然本性,拒绝基督教的善恶观和人性观。换言之,基督教要求人以卑微的姿态爱上帝,甚至爱敌人,尼采认为这是对人性的摧毁和违抗,真正的人性和世界的本质必然体现为权力意志。


考研热点
尼采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核心考察人物,但是从最近几年的出题趋势来看,有关尼采的考点热度有所下降,不过现西师资集中的院校仍然容易出相关考题。例如:狄奥尼索斯精神(同济2023年真题),权力意志(社科大2023年真题)等。
由真题可见,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超人哲学、权力意志是尼采学习的重点,题型以名词解释和简答为主;尼采对古希腊哲学的重新解读、对基督教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批判则容易考察论述题。(小tips:尼采的思想灵活,学习不易,可以先从自成体系的叔本华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