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发散性思维:设想一种满足未来战争的轮式坦克

2023-02-28 17:47 作者:冰封之龙  | 我要投稿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2023年2月27日仙逝,在厉老于2016年的一次演讲中,他这么谈到创新和观念:我们可以讲创新,创新的观念转变没有?你天天谈创新,你也从事了创新,但是你创新的观念可能还是旧的。

在如今战斗环境正在不断激烈变化的现代,主战坦克似乎也走到了一个势关成败的十字路口。今天就打算以厉老这句话为指引,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去思考一下未来的坦克应如何发展。

1、为什么要有坦克?

坦克的诞生历史想必大部分军迷都很清楚:在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火炮,机枪,毒气弹,铁丝网和地雷阵有效地摧毁了所有的步兵攻势,这迫使双方都在寻觅一种能够将火炮,野战机动性和抗击打能力三者结合的机动平台,来突破形成僵局的场面。后来,随着参战国在二战都大量配备了坦克,这使得坦克进攻中也要面对敌方坦克的阻击,只有摧毁敌方的装甲机动力量,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突破和攻坚任务,所以坦克也容纳了另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击溃敌方装甲力量。

在这样的需求和当时的技术能力下,坦克逐渐在二战后形成了我们如今见到的统一格式——大致成方形的铁盒子,装备有重型装甲,配备一根高膛压的反坦克炮(同时后坐力巨大),使用履带底盘,以保证较好的野外通过性能,同时压低车辆高度,确保行进间开炮的稳定。

豹2式坦克是典型的当代主战坦克的外观布局

虽然在最近三十年的战争中,坦克在航空兵,反坦克导弹的打击下损失惨重,但是综合各国军队的评估,仍然认为坦克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存在。理由如下:

1)坦克的防御力不可或缺。虽然看似坦克容易遭受航空兵、炮击和导弹的打击,但是事实上坦克凭借厚重的装甲,仍然可以从大部分的打击中幸存下来,而且坦克还能够吸引敌方的注意力,让敌方将大量弹药射向坦克,从而掩护了步战车,轻步兵等缺乏防御的单位。若没有坦克抗线,则敌方这些弹药将给轻装部队造成大得多的伤亡。

2)坦克的直射火力不可或缺。虽然目前坦克战已经较为少见,但是坦克发射的大口径榴弹仍然是目前所有的战斗中必须的火力,尤其是如今钢筋混凝土日趋普及,连简易掩体都上了钢筋混凝土,使得步战车的30机关炮和其他步兵武器难以撼动,反坦克导弹又因为价格昂贵而难以随便使用;城区建筑物更是由坚固的混凝土和钢铁构成,在二战时,苏联76mm和85mm火炮都很难击败德国柏林的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守军,而80年后的建筑物更是难以摧毁,所以坦克发射的105-125等级的榴弹,是前线攻坚必须的武器,尤其是难以取得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

3)时代的发展使得坦克能做更多的事情。坦克炮通常只被认为是直射武器,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坦克打间接瞄准射击已经不再是理论的事情。在2022年,乌克兰以坦克间接瞄准射击摧毁了1辆10公里外的坦克,创下坦克对坦克的最远记录,而中国更是在2016年公开报道了59坦克以100mm线膛炮实现了15公里的间接瞄准射击,完全可以抵得上120迫榴炮,105榴弹炮乃至于122榴弹炮的能力,所以充分发挥坦克的潜力,有利于减少其他的火力投射平台的种类。

2、当代坦克的先天缺陷——缺乏战略机动性和公路通过性

但是,坦克在被冠上“陆战之王”的美誉情况下,仍然存在很多影响战斗力的诸多先天因素:

1、自重过大。由于坦克为了防御敌方穿甲弹射击,因此通常有厚重的车体装甲,因此整个车体重量普遍在40吨以上,部分“城市战坦克”甚至高达70吨,巨大的自重是接下来所有的问题的最终源头。

2、缺乏道路通过性。巨大的自重不仅影响坦克能够通行的路面和桥梁,同时也让自身的悬挂行走系统不堪重负,油耗极高,如上文的豹2式坦克,虽然携带有1200L柴油,但是其公路理论最大行驶距离只有600公里,野战行驶距离更是只有不足400公里,而且很多坦克在野外恶劣路况行驶中,发生故障掉队的可能性急剧升高,如中国朱日和军演曾经出现过300公里行驶40%坦克和履带式车辆掉队的问题,而俄乌冲突中更有数百辆俄罗斯坦克和装甲车因故障被遗弃的事情。

3、人机功效恶劣。由于坦克为了追求低被弹面积,因此车辆通常制造的比较低矮,如M1坦克只有2.4米,T-72只有2.2米,在去除了车底约60cm的离地间隙和车身内部设备后,就算是从炮塔吊篮底部到车顶也不足1个180CM的人站立的高度,尤其是各国坦克驾驶员,通常都得以半躺的姿势驾驶车辆,在行驶距离过远情况下,人员会很快疲劳而丧失判断力;同时各国坦克内部噪音甚大,缺乏空调的苏式坦克更有内部气温高达50-60度的问题,更进一步恶化了驾驶人员持续性机动的环境。

因此,由于坦克存在上述问题,使得坦克难以在战斗发起后,靠自身的行驶能力快速切断敌方退路,完成纵深穿插,尤其是在直升机,无人机,制导火炮日趋普及后,缺乏公路和野外穿插能力的坦克很容易被击毁在行驶途中,而且坦克因为是履带式车辆,就算装备挂胶履带,也难以不损坏一般的铺装路面,在坦克行驶后,后续部队将不得不面对损坏的路面对车辆的影响。同时,为了远程转移坦克而不损坏路面,坦克行军还需要以铁路平板车、公路拖车来进行机动,这更影响了坦克部队长途奔袭的能力。

坦克长距离公路机动需要搭配拖车,通常一辆坦克就需要一辆拖车,由车组人员负责驾驶
长途机动下,坦克需要使用铁路列车来负责运输

3、轮式坦克的历史和目前的缺陷

既然履带式的重型坦克在战略机动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而如今的现代战争又极度强调全域机动,而且现代国家的公路交通已经远远好于历史水平,我们能否将坦克改为轮式车辆呢?这就是目前流行的“轮式坦克”的概念。

轮式”坦克“其实并非是一个全新的玩意,早在一战后,就有国家将坦克炮塔搬到轮式车辆运用,以为这玩意就能和坦克一并作战;但是,由于早期轮式车辆功率极为有限,难以在负载炮塔后再装配装甲,因此这类”轮式坦克“很快就被淘汰掉了,之后50年时间仅仅能够作为所谓的“装甲侦察车”使用,或者沦为殖民地作战的车辆。

BA-10为二战之前火力最强的“轮式坦克”,但由于使用的是GAZ-AA卡车底盘,仅有50KW的发动机,导致野战机动性和防御力极度缺乏
凭借克里斯蒂悬挂,BT-5允许公路行驶用轮式前进,但由于轮式机动和履带机动转换费事,该方案在T-34上被废弃,而T-34凭借纯履带机动成为一代名车
潘哈德ERC装甲车是冷战中较为出色的装甲侦察车,其配备了90mm火炮,但其薄弱的装甲仍然使得它不适合一线作战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全域机动的作战重视程度提高,轮式反坦克炮车逐渐向着“轮式坦克”发展,这一阶段的新型轮式坦克具备了主战坦克级的火控设备,具备行进间开火的能力,车重也逐步提升到20-30吨,甚至出现了拳狮犬这样超过30吨的重型轮式战斗车。但是,如今几款常见的轮式突击车仍然是以配属中型部队为主,不考虑正面抵御敌方30mm以上炮弹打击能力,也不考虑在正面强攻中运用。同时,这些车辆主要以轮式步战车底盘改造而来,本身仍然“高大威猛”,正面高度大,侧面投影大,不适合正面硬碰硬作战。因此,这些“轮式坦克”,本质上仍不能替代坦克,但是它们所代表的轮式装备重型化的思路,已经表明了轮式车辆负载能力具备追上履带式车辆的能力。

中国ZTL-11式是目前世界累计产量最大的轮式突击车,其火控设备和96A坦克同级别,允许行进间开火
拳狮犬装甲车超过了30吨,是当代轮式重型步战车的代表,但是由于主要仍定位为步兵战车,整体抗打击能力和潜力远不如坦克

同时,不但现代轮式车辆在功率水平上达到了主战坦克的水准,更是得益于现代技术的突破,轮式车辆在跨越泥泞沼泽和雪原时,也能够凭借最新的科技加持来获得过去仅有履带式车辆才具备的机动性。

比亚迪仰望U8通过四轮全可控运转和麦克纳姆轮实现了过去只有履带式车辆才可以的原地掉头功能,以及独特的横向和斜向机动性
雪地三角轮胎是一种可以快速更换的设备,基本解决了二战时期“克里斯蒂悬挂”和BA-10难以实现的快速轮履转换问题
在此基础上,哈一机集团于2022年研制成功汽车雪地履带转换器,允许行进间根据路况在轮履机动间选择,无需拆装车轮即可单人在5分钟内加装

因此,在目前轮式车辆不断取得突破的基础上,本人假想提出一款全新的轮式坦克。

4、假定的未来轮式坦克

本人假定的轮式坦克基本布局,车头向左

根据坦克目前在战场上承担的职能,以及当代追求全域路面机动和航空输送的需求,本人设计了这款车辆。

这种轮式坦克采用6轮布局,总重量约25吨左右,和中国PCL-181全车战斗全重相当。

左侧为车头方向,从左至右分别是前方倾斜式正面装甲层(可搭载复合装甲)、动力舱、驾驶舱(3人品字形座位,也可改为2人,位于中间轮上方)和后面的无人战斗平台(可根据需求搭载105坦克炮、火箭发射器、无人机发射系统、类似BMPT的30mm武器站等。

为了提升越野机动性,该车配备液气悬挂系统,可以在需要跨越障碍时撑起车辆,提高离地间隙。在进入战区后可以放低车身,增强射击稳定性,实现低速下行进间开火射击。

采用发电-蓄电-并联混动动力系统,6轮皆可以自由控制运作,搭配麦卡纳姆轮或安装三角履带实现原地转向或者侧方滑行等机动。

放弃无准备浮渡和人员舱搭载能力,不考虑兼容步战车底盘,全面缩小车体尺寸,以降低正面投影和侧面高度,将防御力提升。

以上4点可以参考以下几款车型:

SDKFZ-234装甲侦察车因不考虑搭载步兵,因此侧面面积相比其他八轮步战车小得多
美国固特异开发的侏儒导弹发射车即具备电传液压动力系统及液气悬挂系统,允许车辆在核爆炸时“匍匐”在地面上躲过冲击波。未来轮式战车也可借鉴该思路
PCL-181也有可升降底盘,这样开炮时可以有效降低掀翻车辆的可能

火炮系统采用105mm摇摆炮塔或者其他可以无人遥控的发射器,如无人机,反坦克导弹,30mm自动炮,可以模块化换装。

M1128火力支援车即采用105无人摇摆炮塔。虽然该车已经退役(主要是车辆过轻导致防御力无法胜任火力支援任务),但是105摇摆炮塔本身可以借鉴。

整体而言,个人认为在不考虑兼容步战车底盘下,具备一定防御力的轮式坦克(正面基础装甲可以防御30mm机炮,配合爆炸反应装甲可以抵挡105穿甲弹,侧面可以抵挡14.5机枪弹,配合附加装甲可以抵挡120反坦克火箭筒的打击,车体可抗击6KG反坦克地雷或者10米外爆炸的155榴弹)仍然是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向,而且具备在高速公路快速机动能力,在遇上野外恶劣地面也可有效通过,而且总重量和尺寸也允许使用Y-20这类运输机搭载,可以有效解决履带式坦克过重、战略机动性不足、无法持续公路机动问题。

发散性思维:设想一种满足未来战争的轮式坦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