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科普:小儿多动症的特征及疗法

多动症又叫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失调状况,以儿童群体多见。引起多动症的原因包括感染、铅中毒、妊娠期间的高危因素(感染、酗酒、吸烟)、脑结构异常、遗传、社会因素等,但具体致病机制尚没有明确。那么,儿童多动症会有哪些临床症状呢?

首先表现在学习上。多动症儿童的智商值通常在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但由于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开小差等,导致上课知识吸收率低,课后作业拖拉、马虎,学习效率事倍功半,成绩逐步下滑。
其次是小动作过多,自控能力不强。上课时患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小动作不断。如上课时不停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手里一直玩铅笔、橡皮、纸屑等,容易被同学或其他声音吸引;放学后不能准时到家,在马路上东张西望,或做出一些很危险的举动;做作业时,边玩耍边吃东西等,正常一小时的家庭作业,通常要用几个小时来完成。
针对儿童多动症,目前主要有西医疗法、中医验方、行为疗法、饮食疗法。

西医疗法:
小儿多动症常用的药物有:
(1)神经兴奋类药物。如哌甲酯,是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提取抑制剂,可增加大脑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从而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消除多动症患儿觉醒不足的现象。给药后作用可持续12h,一般每日1次,早晨服用,小剂量起步,每次可增加18mg,直到最高剂量为54mg,通常每周调整剂量1次。
(2)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药物。如托莫西汀,可与神经突触前膜上的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转运体结合,提高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起到改善多动和注意力缺陷症状的作用,疗效与哌甲酯相当。再比如可乐定,常作为哌甲酯的辅助用药,服用数周至数月后才发挥疗效,具有镇静的作用,可增加患儿对挫折的承受力,减少攻击性行为。

(3)抗抑郁药,部分多动症患儿会合并抑郁或强迫症状,此时可口服一些改善抑郁或强迫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舍曲林(6岁以上的强迫症)、氟伏沙明(8岁以上的强迫症)等,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能擅自用药。
据统计,经过治疗的多动症儿童中,有2/3不再有任何的心理问题。多动症疗程因人而异,轻则半年至一年,重则三至五年,过早停止干预容易复发。在服用药物时,还要配合心理疗法,如在家和学校进行恰当的教育和管理,对患儿的病态表现要有耐心,不要用压迫的方式强行要求患儿改变,更不能训斥、惩罚。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