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序的调整

引言: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规则或表达习惯等方面各有差别,译文产生歧义、不通顺亦或是不自然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调整语序”不失为一个趁手的工具。然而,翻译并非精细化作业,全行业亦无共通的标准,故调整语序往往只基于译者的主观判断,孰优孰劣难争高低。本篇翻译研修旨在给各位读者提供思路,拓宽视野,更好地面对翻译领域的难题。
原文:緑に紫、黄色とカラフルなランドセルが百貨店の売り場に並んでいた。来春の入学準備がもう始まっているのだとか。赤いランドセルを眺めていたら、店員に「お嬢さんですか」と話しかけられた。
译文1:听说明年春季的入学准备已经开始了,商场柜台上陈列着绿色、紫色、黄色等五颜六色的书包。笔者注视着一款红色的书包,没过多久就有店员过来问:“是给您女儿选书包吗?”
校对:绿色、紫色、黄色等五彩缤纷的学生双肩包于百货商场成行成列。来年春天的入学准备似乎已经开始。笔者正端详着红色款式,店员见状便走来询问:“是给您女儿买的吗?”。
解析:译员1在处理此段的行文结构时,欲先让文章的时间背景定调,方便读者理解,便将第二句的“来春の入学準備がもう始まっているのだとか”提前至句首。但开头“听说”二字并非指向“緑に紫、黄色とカラフルなランドセルが百貨店の売り場に並んでいた”。若照此处理,该段内容等同于是文章笔者听说的,并非亲眼所见,这显然与原意不符。故按原文的结构正常处理即可,无需额外费工夫处理。
原文:録音がない時代の音声を特定するのは、なぞ解きのようで面白い。文字から音を得たのは、言語学者らによる努力のたまものだ。中国の音韻の古い資料や、ローマ字で表記したキリスト教宣教師の文献などをもとに研究を重ねてきた。
译文1:探究没有录音的年代的发音就像解密一样有趣。语言学家们经过努力,才得以从文字中解析出发音来。他们锲而不舍地研究了中国关于音韵的古文献、用罗马字写的基督教传教士的相关文献等资料。
校对:古代并无录音,辨析古音的过程犹如解谜一般妙趣横生。众多语言学者苦心钻研,反复研究了大量材料,包括中国音韵的史料以及基督教传教士的罗马字文献等等,最后才得以从文字中解析出读音来。
解析:译文1的处理方式并无任何问题,根据原文的逻辑走,从读者角度而言也并非难以理解,但仍有优化空间。调整文章结构可让中文更富逻辑性与可读性,于译者而言是翻译能力之考验,于读者而言亦是赏心悦目之举。校对将译文1的“先结果后过程”调整至“先过程后结果”,从阅读性上来说或许更符合中文的习惯。此外,校对版将最后一句的长定语拆解成两个小短句,避免了中文“冗长句”的出现。
结语:调整段落行文结构仅为翻译的方法之一,并非既定的条条框框。前文提到,译者能够行使自由裁量权,对于文章的结构亦如此。必须强调,该方法仍属双刃剑,若使用不得当,非但不能提高整体美感,甚至会导致译文出现歧义、纰漏等负面效果。因此,诸位平日在翻译训练之余,努力提高自身的中文水平将对翻译大有裨益。

出处:
[1]MOJi.天声人语《パパとファファとハハ|从“papa”“fafa”到“haha”》,2023,5,09.
[2]MOJi.天声人语《赤いランドセル | 红色书包》,2023,5,11.
https://m.mojidict.com/mojiread/column/k5D1O7Drwh?type=mojiread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