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忙型拖延、被动型拖延...你属于哪种拖延类型? | 合肥心理医院拖延症分类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 ,不断的自我否定 、贬低,并伴有焦虑症 、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
合肥心理医院--合肥军海心理医院表示,如果要把拖延症进行详细分类的话,大致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学习型拖延
学习型拖延比较复杂,它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不固定,可能是家里,也可能是学校,或是工作场所。比如,想学习英语,买了一堆的书和资料,可真的要开始学了,却没有兴趣了,就想着以后再学吧!导致这种行为的原因不一,可能是担心自己学不好,也可能是下意识地逃避。
·工作型拖延
工作上的拖延,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比如:接到一项工作任务,做到一半就坚持不下去了,草草收场。原因可能是,在做这项任务的时候感觉很难,认为它太耗损精力,而你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这份没有完成的任务就一直在你的电脑里存着。每次一看到它,你心里就会觉得很压抑。
·瞎忙型拖延
很多人总抱怨没时间吃饭,没时间睡觉,没时间玩儿,好像每天都有一堆的事情压着。可实际上,他们忙了半天,并没有忙出什么名堂。那些重要的、早该完成的事,一直还在拖着未做。这种人看起来比谁都忙,可实际上创造的价值不比别人多。
·被动型拖延
想与每个人都融洽相处,不愿意得罪任何人,有时为了避免反对意见,在他人面前唯唯诺诺,放弃自己的权利。这就是逃避型拖延者的特点。他们可能害怕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而答应一些要求,到最后却影响了自己的行事计划。他们不想拖延,却也被动地成了拖延者。
·苛求型拖延
对很多事挑剔万分,总苛求达到最完美的状态,稍微有点瑕疵就忍受不了,全盘否定,卷土重来。结果,时间过去了一大半,事情才刚刚开个头。这种拖延类型的人,完全是因为太较真,太刻意追求完美了。努力做到最好无可厚非,但如果吹毛求疵,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带着这种心态,不仅在工作上难以做好,在生活中也会不停地给自己设置障碍。
伍迪·艾伦说过一句话:“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使本来应该尽快做的事情一拖再拖。”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拖延的消极心态,就像瘟疫一样毒害着我们的灵魂,消磨着我们的意志和进取心,阻碍我们正常潜能的发掘,到头来终将使我们一事无成,终生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