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考研(333教育综合/816学前教育学)经验分享
23考情
华中师范大学
045118 学前教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16 学前教育学
学制:两年
学费 :10000 元/生、学年
分数线:400/51/77
复试人数:
23人(400/428)
1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374)
拟录取人数:
19人(400/428)
1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374)
复试采取线下方式,包括“专业笔试”和“综合面试”两部分。
1、专业笔试(占复试成绩的30%),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同等学力考生要加试两门本专业主干课程,试卷满分为100分,60分及格,考试时间为60分钟。加试科目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2、综合面试(占复试成绩的70%),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长为20分钟,考核内容包含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测试三个部分。
面试成绩 = 外语能力得分×20% +专业能力得分×40%+综合素质能力得分×40%
复试成绩 = 专业笔试成绩×30% + 面试成绩×70%
总成绩 =(初试总分 ÷ 5)×70% + 复试成绩×30%
为什么考研
1. 华中师范大学是我的梦校,很喜欢武汉这所城市,考研也算弥补高考的遗憾。
2. 想在学前教育专业上继续深造,一方面是对本专业学习想要更深入,另一方面也为了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初试复习时间安排
我的情况有些特殊参考价值不大,但可以从我的经验,下面给出一个建议的复习时间安排:
一月份之前:把考研目标学校、专业、考试内容等基础信息都要确定下来
1-3月:
英语:背单词(每天都要背,坚持到考前);学习语法课;看外刊(也是基本看到考前,后面看的会越来越快)
333:看基础课,整理好笔记
4-6月:
英语:阅读课以及写真题阅读
333:继续基础课,整笔记
816:看基础课,看教材,整理笔记
7-8月:
英语:继续阅读
333、816:开始第二轮,背诵笔记
政治:开始学习基础课、练习1000题
9-10月:
英语:阅读二刷、整理错题;开始小三门学习;作文课
333、816:继续一轮一轮背诵;开始有意识的练习答题思路、学习答题技巧
政治:强化班学习
11-12月:
英语:模考
333、816:背诵、模考;学习热点;考前重点知识背诵
政治:模拟卷、肖八、肖四;背大题、学习大题作答技巧

专业课备考建议
①个人复习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属于211部署师范大学,实力很强。同时学校对考研人比较友好,我的本科院校是普通二本,并没有感受到很明显的区别对待,非常公平。学校对英语四六级这些并没有硬性要求,当然在复试的时候,这些都可以是作为”加分项“,让你更具竞争力。
我是二战华师,一战也同样是华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一战分数线比往年多了20分,而我刚好比复试线低一分而失之交臂。第一年备考我从大三上学期开学就慢慢开始了,备考一年半左右,时间稍微有些长,其实也不用开始这么早。刚开始备考我是想考311学硕的,因为是统考学校也一直没有确定,到八九月份的时候决定转成华师的333,才开始恶补816,最后考了120,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但奈何其他同学考的更高。第二年已经有了基础,从六七月份才正式进入状态,跳过了基础阶段,直接开始背诵,并思考一战失败的原因,也就是专业课我缺少了融会贯通这一步,我只是能够把背的知识“默写”上去,这样虽然不会给低分,但也不够出彩,所以也只能得120这样中规中矩的分数。所以当我把基础知识背会之后,我开始有意识的练习答题思路、有时间看看公众号文章、论文、文件、热点等来拓宽思路,并且在背诵过程中时常会停下来头脑风暴一下,想想这个知识点跟其他的哪些知识能串联起来,并作简单标注。
②复习建议
从考研难度上来讲,题目倒是不难,大多数都是常规题目。但是近年来分数线越来越高,都是以20+的分差逐年提升。在竞争大的情况下,大家把分数卷上去了,这就需要去思考,如何把常规题目答的比别人出彩,这是比较难的点。
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大家不仅要把基础知识全部复习到位,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答出来,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特别练习答题思路,把知识点融汇贯通。
对816来讲,一共有三本参考书,重点放在《学前教育原理》这本,全书都是重点,并且出题频率最高;其次是《幼儿园课程》这本书也要全部掌握,但出题占比要相对小于《原理》;最后《儿童游戏通论》这本书篇幅非常大,非常厚的一本书,但是其中很多章节只需要了解、有印象即可,只需背诵重点章节。
③参考书目

心态调节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苦恼,总担心自己的进度太慢?总害怕时间不够?学时间长了有厌学心理?带着负罪感清醒的摆烂?学着学着身边研友弃考了?这些苦恼我都经历过。
学会调节。
我在第一年九月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至暗时刻。租的房子由于中介问题被提前赶出来、在自习室打地铺、暴雨连续几天停水停电停网、由311换成333......我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面对枯燥的学习资料,更没有心思投入进去。
第二年我依然经历了很多水逆时刻。席卷而来的yq、在自己房间里呆的怀疑人生......但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选择!
不紧不慢。
从我备考到现在,我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研友和学弟学妹。
有的太过紧张,打时间战,在自习室通宵学习,但这样极端的方式往往坚持不了几天就会遭到反噬整体效果并不好。
有的又是太轻视,懒懒散散,嘴上说着考研,资料买了一大推,但确是考研气氛组,仍然每天花大把的时间在游戏、短视频上。
所以,慢慢来比较快,稳扎稳打、按部就班,心中有数、脚下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