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尼赫喀拉游学记(四)

文中部分文字(粉色)可点击跳转
其实是几年前去埃及玩耍的游记
这两年估计都出不了国了(´-ω-`)


早上睁眼,魔铁一路沿着大明河嗖嗖嗖,两边是飞速掠过的农田和椰枣树。越过农田,稍微往远看一点就是茫茫沙漠,几千年过去尼赫喀拉的农民依然在假装需要依靠大明河过活。

在路上偶尔会停靠一些小城,画风基本都是熏黑的墙壁破损的建筑。神奇的是这些小城镇里往往都建有规模不小的帝国教堂,与阿拉比寺院隔街相望,完全不像喀穆里那边本土宗教一统天下的情景。

上午10点我们抵达了莱弥亚,整个车站没几个尼赫喀拉人,全是震旦旅行团...…出站拦马车去酒店,沿河而行,迎面的风中不再有尘土和廉价灯油味。相比喀穆里,莱弥亚简直干净太多。人少车少绿植多,只是一座懒散的旅游小城。河边还有一群挂着号码牌的阿拉比学生在热身,车夫说是学校组织的环墓马拉松。

在远离喀穆里的地方,无主的莱弥亚,文化氛围比较宽松。在马上就要到达酒店的时候一座巨大的帝国教堂出现在眼前,当地人称沃腾大教堂,相信他是为大锤蛮子讨伐恶魔与异端的化身,呵。教堂门口拐个弯就到了在莱弥亚的落脚点— —名字超拗口的— —老卡塔拉特索菲特尔传奇行宫。

老卡行宫算是莱弥亚的一处景点,建成于帝国历1902年,典型的帝国殖民地风格(莱弥亚毕竟荒废了好几个世纪,帝国来搞殖民合情合理!),作为尼赫喀拉的门面招待所接待过无数政要名流。据说奥苏安著名女作家阿加莎在此写成《大明河上的惨案》一书,之后改编的戏剧也于此取景。

前台说房间还没收拾好,请我们稍等两个小时......行吧,我相信对这帮骨头架子来说,两个小时确实算“稍等”的范畴。只好跟随带着某种小红帽的工作人员先去阅读室偷取尼赫喀拉咒法消磨时间。说起这个,一座好的阅读室,难道不该有丝绒沙发来承载思想的重量,用大金盘子来映衬智慧的光辉吗?不该吗?

最后我们干脆在入住前先把午饭解决了。店内聘请了正宗的老巴托尼亚厨子,阳光、微风与花香,还有几只活的金丝雀在房梁上鸣唱,没有熙熙攘攘的旅客,身处花园却与沙漠隔水相忘。谁曾想尼赫喀拉也有如此度假天堂。

悠哉地吃完巴托尼亚厨子后,前台小骷髅跑来说房间已经收拾好,并且(又一次)免费升级了。这就是希尔凡尼亚伯爵&帝国正统皇帝的面子!新房间是个露天阳台上可以打台球、绕一圈要两分钟的环型户型。哦对,自从来了尼赫喀拉,本爵就一直睡沙发,因为床永远属于表妹。只有我能告诉你尼赫卡拉哪个行宫的沙发睡起来最舒服!

休息休息避了会儿太阳以后,叫车夫拉我们去附近的韭菜菲莱神庙。这次的车夫叫阿里,绿外套红帽子,上车没一会儿,他就缓缓转头问我:
“你看球吗?”
“偶尔...?”
“今天尼赫喀拉队和最后守护者队有比赛!在南地!”
“嗯嗯....”
“我支持尼赫喀拉队!我们必胜!”
“好!”
行吧,很有精神。结果聊着聊着阿里突然一脸凝重,问他怎么了,小伙子特实诚:“我好像开错路了“我们倒是没有觉得生气,你对骷髅还能期待什么呢?沙漠里调个头回来呗。到地方之后阿里一脸抱歉,下车送我们去乘船码头,不下车还好,一下车发现他走路还顺拐。有时候我在想巫妖祭司为什么要给他们自由意志。

莱弥亚紧靠着因阿卡迪扎水坝而形成的堰塞湖,这里的岛上坐落着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尼赫喀拉遗迹之一:菲莱神庙,票价40埃镑。尼赫喀拉特色就是不管景区统一标价多少,每位老车夫/老船长都有自己的价格,比如我们租的渡船就要了150埃镑,而旁边一位浑身假名牌的震旦贵妇似乎被坑了400埃镑也只是堪堪挤进了一艘柳叶舟。

菲莱神庙建于帝国历公元前350年,供奉着着代表生育与守护的女神阿萨芙。根据古尼赫喀拉传统,一个尼赫人一生至少要来一次圣地向女神祷告,祈求家里人丁兴旺。阿卡迪扎大坝建成后,菲莱岛被完全淹没,尼赫喀拉政府后在国际援助下展开抢救工作:用铁板将水下的菲莱岛围起来,之后抽干围栏区域内的湖水,再将整座神庙拆解成数万块部件,最后运送至附近的艾吉莱克岛重新组装。结果装的时候算错数,导致神庙的柱廊整体偏移了几米。

在南方王国的全盛时期,来尼赫喀拉旅游成了边境亲王十分喜爱的活动。但尼赫喀拉毕竟比提利尔热太多,终于有一天,提利尔皇帝— —图拉真— —热疯了:让人在神庙旁边修了个凉亭。一般来说在古迹旁边修什么都会被人诟病,但是图拉真凉亭修的不仅好看,风格也不违和,意外成为了菲莱神庙景点之一。


凉亭里还雕刻了图拉真向诸神献祭的画面,在那个年代似乎谁家的神都可以拜一拜,信徒之间也不会因为信仰打起来。菲莱神庙主殿的塔门上雕刻着众神与祭司王交谈的场景,头顶圆盘带角的女性便是阿萨芙。塔门上的浮雕内容十分丰富,但看着总感觉有些...平坦。因为图拉真去世400年后,东提利尔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命人封锁神庙,通往内部圣坛的门被迫关闭,神庙落入了帝国牧师团的手中,他们给浮雕刮了腻子。

神庙中阿萨芙的头像被换成圣莎莱娅,教士们要将尼赫喀拉人对来世和永生的信仰永远禁止。因此,多柱厅成了国教教堂,立柱上凿出的十字架随处可见。至于被换成莎莱娅脸的阿萨芙可以在尼赫喀拉博物馆见到,同样还有被换成圣母脸的木乃伊棺椁,十分诡异。多亏查士丁尼封闭了内部神庙,其中的雕刻才得以保存。


从主殿出来就是建错了的多柱廊,灰常的宽阔,人头攒动。菲莱神庙作为重点旅游景点旅游团一坨又一坨,想拍出清静的场景大概只能起早贪黑。神庙17:00关门,我们最后晃悠了晃悠开始向码头挪动。


还没到就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心想要是有一天能住在这附近的小岛上多舒坦,到了码头发现流水声是因为一大哥船快沉了,在那儿杳水呢.....找到小黑哥上船,小黑哥问:“Good?” “Good!” “Good” “Go Back”


表妹听闻此地甘蔗汁很好喝,让我问问阿里哪里有卖,可不可以顺道去买一些。阿里听完嘿嘿一笑,拍了拍我的大腿(大胆!):“朋友,我来”,然后他就找了家小卖铺,颠儿颠儿给我们每人买了一杯鲜榨甘蔗。冰冰凉超好喝,每杯合震旦币只要两块钱!阿里说是送我们的,“all free”。到了酒店连小费都要推脱,感动的我留下两行血泪,好小伙儿!

回到酒店已是黄昏,想了想决定不坐小帆船falucca了,表妹跑去酒店泳池游泳,没带泳裤的我自己在院里散布……夕阳西下清风拂面,还有晃晃悠悠的小帆船。给我一张躺椅,我能躺到ET。本来还打算去卡-萨拜博物馆什么的,懒了, 开摆吧。


早早就预定了酒店的头牌餐厅:1902s,号称尼赫喀拉最贵气的餐厅没有之一,客人们需要“穿着体面”才能进入用餐,牛仔裤和孩子禁止入内。如果你没有正装外套,餐厅会借给你一件。别的不说,看到孩子禁止入内我会心一笑啊朋友们!毕竟有时候熊孩子真的会毁了一切,气氛、环境、食物和所有人的心情。

问了两位员工才找到正确的路,本来我觉得酒店里的餐厅嘛,环境大概是适中的精致,结果路的尽头一转弯好家伙!偌大的餐厅算上我们只有两桌,另一桌是三个震旦小姐姐,一位阿姨桑引我们入位拿来菜单,点了鱼和小牛肉。虽然已经太晚了没有现场演出,但是餐厅还是用音响放起了钢琴曲。

上菜时胖胖的阿拉比大叔还逗我妹玩,带着餐盘盖让她猜猜哪个盘子里是牛肉、哪个是鱼。这要能闻出来也是厉害了我的妹。等餐的时候看了一眼隔壁桌,三个女生在喝酒并分享一份甜点,大概也就我俩会这么晚跑来吃饭吧。吃完主菜后又磕掉了一盘草莓慕斯蛋糕,一顿饭吃到快10点离开时餐厅里已空无一人,华丽的穹顶下只有走过木地板的嘎吱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