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摩尔唯心主义(2-2-1-4)——唯识论的回光返照,阿赖耶的千...

主义主义2-2-1-4
《成唯识论》
Molar(海量分子为单位) Idealism
molecular(分子式的有限分子为单位,有机械动力学关系,可说清楚才能反推有体验),推翻了缘起说(原始佛教)
原始佛教依赖于说清楚,不存在胜义谛和凡夫缔的严格二分,严格是瑜伽派在二分,乔达摩不可能二分这个,因为为了传教是不需要说清楚因果的连续性。
龙树进行了先验转向,没有悬置整个?《中论》只破不立,可靠的第一人称直观是不可能的一种镜像休谟主义:因果关系坚持事物的“再现”是不可能的,休谟那边事物连续体验是确定,因果关系是不确定的)凡夫谛,胜义谛归根结底是无大他者不存在,但是龙树预设了一种只要排他律和矛盾律都逻辑学,只有同一律
有,无,非有非无,有且无
不承认同一-弗一致性逻辑A和非A(A且非A)同时成立,
不承认排他-直觉主义逻辑A和非A不确定状态,都有可能。
前两个取一个“或”再加一个“非”就是龙树逻辑学:非(弗且直)。还是符号化,还要矛盾律和排他律,是非辩证的,追求一致性,没办法后撤。(被唯识论操作还是要依赖同一律)
异熟-阿赖耶识的名字:因果业报的大他者符号系统的注册基地,只能感受到世界因果报应维度)把乔达摩的第一人称语言全都悬置起来 所以不值钱了变成诸多一个,背叛了原始精神-自然实证主义的,但是这里面蕴含很强的伦理学动机和并延伸到本体论的偏见,这个实证和经验科学没区别的。摧毁乔达摩体系,没有提供一个逻辑学上可用的先验基地导致胜义什么都是无,凡夫什么都是有。变成实用主义
复习视频《四种否定》
(没有同一律是辩证法?)
所以有限分子的机械动力molecular,被怀疑论没法设立任何实体性的东西,不能具体的具现化的把握,只能考虑抽象规定性关系。想从佛教的伦理压力解脱下来,会导致恋质癖。没法辩证化
场域论-2:时间(内意识体验连续ton底层运行的体验不了的,禅定也体验不到) vs 空间
神经病:说自己四禅看到象分:抽象现象实体化,见分(现象的思维能力),自证分(自我认识能力)-认识论三分法
本体论:阿赖耶识/异熟识/阿能那识(升级的主体性本质→最后到“无”)无漏种子马甲 vs 种子(有漏种子熏染世俗现象的实体性现象的本质)
认识论-1:三分法:见分,象分,自证分
自证分是所有见分,象分的来源 所有的都是符号学拟制,彼此流转起来产生各式各样的种子 就有各式各样的抽象规定性相互熏习,产生体验。
在费希特那里ich=ich是本体论起点,唯识论把ich=ich看作胜义帝起点。
还可以回推,滚到0就是8谛菩萨。
唯识宗:整个世界都是识:最重要第八识阿赖耶识。
伦理学维持宗教教义不变:阿赖耶识和末那识二分:阿赖耶识代表所有种子的自我意识:认识者和被认识者,这种三分法可以回溯性认为有一个主体,体现在阿赖耶识和末那识二分:前者是见分,后者是对前者的象分,执着于象分就具有我执:先验自我,染污。末那识代表对于自己的自我污染:自己搞了另一个自己来污染,就是ich=ich自我运动的载体被实体化了。因为符号学的自我悖谬关系欺骗,预设了自我预设纯逻辑机制的大他者-龙树逻辑学,抽离第第一人称时间性连续性=不要同一性,把本体性时间擦掉了。阿赖耶识把时间性炮制出来,大他者收戏论的欺骗,才会产生一系列错误种子比如体验自我。
原始佛教:行—缘→识—缘→名色/心法/物质)意向性指向相关项 缘: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阿赖耶识和种子 (抽象规定性:铺设因果关系具有拟制时态性,埋在时间下的一坨。例如苹果性:有漏种子本来没有苹果都是无明,让我相信苹果存在,就抽象规定性埋下了一个种子,到诸缘成熟,就说生成苹果的表现)在本体论是相互对立的。
两者的关系:是molar(种子 机械决定论-能被详细描述的)和 molecular(1.阿赖耶识种子的数学集合,2.代表所有种子的自我认识/自证分,3.代表所有种子的位置/框架时间化场域)
阿赖耶识幻化时间vs单个种子只能刹那生灭(体验之外的种子)=时间vs空间,阿赖耶识必须推到最后是无才能被称为主体性。
矛盾:所有场域和所有种子的集合是不能等同的。海水结合大海?海床呢?存在于何,无漏种子作为客。集合和要素总合是不相等的,因为集合有背景性框架,因为唯识论把空间性和时间性拆开了,空间只有种子的混杂关系,没法反思到需要背景性框架。按照辩证法:集合的框架等于第三要素,在集合缝合自身时被压抑了-就是无漏种子。框框就是主体性,特殊项把自己普遍化为一个背景性框架是主体性机制起作用。
异熟识,就是阿赖耶识的因果性时态化机制 ,生存论机制,比本体论更真实,就已经有果位了。
目的论-4:要求把异熟识搞掉,归根结底时间时态种子都不存在。把所有人认识论和伦理学都剥掉(没有必要进行经验观察,因为都是海量种子的混沌关系是看不清的干脆都不要了,不需要伦理判断了,都没有资格设立自己的伦理规范,有漏的受果报的,也是海量种子无法全部肃清)抱起经验观察 和伦理设定探索的维度人就是活死人了。
9.10谛的不就是living dead吗。
唯识论问题:集合论的关系,白嫖集合的框架。唯识论是真正的客观唯心主义(统计力学意义上的)但是没有明言主体性 没有把握主体性辩证结构,辩证法全催掉。
总的来讲:实现的伪先验化,种子是善恶谁来定的?一方面大他者注定被骗(主体性幻想都是因为这个大他者被骗了),一方面又能绝对正确衡量各种种子的善恶。种子里面没有体验性的进行伦理规范(第一体验的直觉体验怜悯道德是错的,被瓦解了剥掉了)为前现代吐蕃双修残忍行为做辩护。
善恶解释权归于权威了,不再是智性了而是rule和domination。
把梦境和现实二分:
梦里:见分(体验者/)和象分(体验对象)是相等的短路的:体验内容设立了体验者。唯识论把梦境比作自证分,你在梦里认识不到的在现实也会认识不到。现实见分象分是不一样的。唯识论没有认识到现实就会怀疑是不是真的,梦境是不怀疑的,(不是梦境内在循环和现实有外部性的区别,唯识论认为两者一样来证明本体论归根结底一切不存在,都是抽象规定性幻象),差别在于现实的的自我闭合是不可能的,空转一定会甩出来的剩余,剩余不是赤裸裸的外部性就是主体的怀疑,这代表主体认识论上的无能,主体的逻辑化努力的失败
辩证法:梦境现实差别在于现实是加倍梦境,现实是自我分裂的梦境,梦境一部分要坚持稳固实体性,另一部分是把自己抽离开来作为反思性力量。醒可以二分化,梦只能一阶的(能指链片段的认同),清醒状态下才会拉开梦和醒的二分 醒知是梦的加倍 ,实在论栖居的的现实是一种加倍的梦,醒了可以把直接体验到的东西可以中介化。
龙树改造:破掉一切同一性是有政治和宗教的目的在里面的,禅定都是精神病理性。到这里体系就结束了。堕落退化的机制
视频:《梦与现实关系》
补充:阿赖耶是贪爱的意识,原始的对一世人的怜悯就没了,变得极为冷冰冰的,帮是为了主体性升级,后面都是僧皮魔。
阿赖耶是乔达摩的构成性例外,小a变成大他者了就变态了,者闭合了 后面都是一字头了。只有通过逻辑学证,严格大乘都是这个,论师自己有没有话语权,道德哲学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