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桌游《家园:启示录》翻译——希格拉简史(二)库申简史(上)

库申简史
要想真正理解是什么力量能够让一个民族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经历如此惨烈的战争、拥有如此让人不解的乐观,你就必须了解这个民族自诞生起的历史。本文就是一个小小的尝试,我们会尽自己所能,为各位详实展现库申的历史。
库申人的历史一般而言被分为数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按照一定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来划分,其名称强调这段时期的关键特征。这些历史如熔炉中的烈火,锻造了这个钢铁般的民族。
前流放时代:从希格拉有历史记录开始,到帝国在泰坦手中崩解。
流放时代:从希格拉流放者在星辰间的放逐之旅,到他们开启理性时代之前。
理性时代:一个相对和平、繁荣,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科学进步的时代。
前回归时代:以发现卡-托巴为开始,以母舰执行她的第一次超空间跳跃结束。
回归时代:卡拉克的毁灭与重新夺回希格拉。
后回归时代:卡伦·斯叶特的双足第一次触碰到他们家园的土地后的所有时间。包括异兽战争与维格尔战争时期。
接下来,我们将会展示这些历史时期的更多细节。包括历史时期中的重要事件,以及这些事件为库申民族与整个银河带来的影响。
前流放时代
众所周知,希格拉人早在被流放前好几千年前就已经在希格拉上定居了,但是有关他们的记录最早只能追溯到银河标准历3500年左右,再往前追溯,就没有什么可靠的记载了。那段时间的可信历史也正好是银河内环区域的历史,而希格拉,正好就位于银河内环。
本图西发现第一颗超核之前的历史早已褪色为传说与秘闻,在此就不多说了。在那之后,借助超核的力量,本图西人可以进行比其他种族更快更远的超空间跳跃,并借此向有足够能力的种族出售知识与技术。这些技术让上百个相距甚远的星球相互联系,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银河社会。随着这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大程度的合作共赢也开始有了需求。随着银河理事会最终建立,团结合作不再是单纯的愿景,而是成文的条例。古希格拉帝国作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势力,也是最初签订条约的16个星际帝国之一。
泰坦帝国也是最初的签约国之一。作为希格拉的邻国,他们与同样处于扩张期,但行事更加激进的古希格拉帝国在边界问题上产生了冲突,并且已经在一些边境星系中爆发了小规模战斗。泰坦人显然比古希格拉人更加精通政治操作。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让银河理事会在这一冲突中偏向了泰坦一方。理事会将数个争议地带划归泰坦帝国,并在两国边界设置了针对古希格拉帝国的三十光年缓冲带。
如果没有那个扭转乾坤的意外,希格拉大概会因此沦为银河历史中毫不起眼的一个脚注。就在这段时间里,古希格拉的探险者在银河外环的大荒之地意外发现了漂流在虚空中的第二颗超空间核心。这颗核心被安装到了“萨尤克之怒”号战舰上。其超强的长距离跳跃能力让舰队能够绕开泰坦帝国的战线,对其后方发动打击,同时能够规避甚至伏击仓促赶来反击的泰坦舰队。之后,古希格拉人发动了针对泰坦帝国首都的突袭。在三天之内,这场突袭全歼了泰坦首都的戍卫舰队,并且将泰坦母星摧毁。上百万平民在这一军事行动中丧生。这场战役的破坏性在最近五千年的军事史上都属于最高的一档。
整个银河理事会都联合了起来,共同反对古希格拉帝国,要求希格拉人无条件投降。他们同时要求禁止希格拉舰队进入之前划定的缓冲区中,并且将第二颗超核交给本图西人保管。古希格拉人表面上同意投降,但在最后时刻发动了对作为调停势力介入的本图人的突然袭击。本图西人的舰队长久以来都被银河各国认为是难以撼动的,不得不说,这一决策直接反映出了希格拉鼎盛时期的力量与自信(译注:在另外的资料里,说明了希格拉人的偷袭大概是个什么结果:当场被本图西舰队薄纱)。
本图西人对此的回应也很简单,他们加入了泰坦帝国一方作战。他们先进的技术与泰坦的残兵结合,最终全歼了希格拉的舰队。古希格拉帝国战败了,因其失道而寡助。此时的泰坦帝国上下都仍处于对古希格拉帝国暴行的哀怒中,他们别无所求,只想让希格拉人彻底死绝。他们恐怕无法接受任何比这更轻的处置方案。
不过本图西的使节与理事会的其它成员国制止了泰坦帝国的进一步行为,并最终还是说服了他们作出了一点让步。但泰坦帝国仍然要希格拉人死,只不过不是直接杀,而是将其流放。希格拉人将被逐出银河内环区,永世不得返回,并且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形式的超空间技术——如果他们能活过这段流放之路的话。
历史疑云尚存:宇航时代之前的希格拉人是什么样的?为何他们对霸权的渴望压过了种族的安危?希格拉上最早的智慧生命是何时演化出或直接出现的?第二颗超核又怎么会在大荒之地呢?
小知识:短距离跳跃与长距离跳跃
目前有两种已知的超空间跳跃方式:短距离跳跃与长距离跳跃。
短距离跳跃的技术难度相对要简单很多,很多文明都能从本图西人处或者别的途径获取的超空间装置上逆向出来相关技术,乃至进行一定自主改进。 这种技术非常可靠,但是单次跳跃只能跳几光年的距离。
至于长距离跳跃,在古希格拉人发现第二颗超空间核心之前,只有本图西人拥有相关能力。正是这第二颗超核的长距离跳跃能力让希格拉人有意愿与能力去偷袭泰坦母星,从而让接下来的一切故事发生。长距离超空间跳跃的工作原理目前还是个谜,超空间核作为先祖造物,也至今仍未能被研究透。
小知识:戴阿米德议会
“戴阿米德(Daiamid)”这个词,在整个希格拉历史中都被用于指代一个位于社会顶层的政治机构,不过虽说是顶层政治机构,其存在还是需要仰赖各基斯氏族领袖的支持。(译注:可类比为加强版联合国)
尽管可能有更多的戴阿米德议会在希格拉早期历史中存在过,但已知历史中只有3个戴阿米德议会。
第一个戴阿米德议会是希格拉人在被流放之前的议会。这个政治实体统治着整个古希格拉帝国,利用第二颗超核发动对泰坦帝国的打击以及在和平协定中诈降的决议都是这个戴阿米德议会作出的。在古希格拉帝国战败后,该议会被解散,并且在流放开始后彻底消亡。
第二个戴阿米德诞生于卡拉克上异端战争的余烬中,在纳贝尔基斯的领导下建立。不同于曾经存在于卡拉克上的各种政权,戴阿米德议会的各种并不暴虐专横,也并不渴求权力,而是引导着库申社会的全部精力,让社会从战争的阴霾中恢复,并开始靠着一些早期经验主义的方法研究宇宙。这一戴阿米德的所有成员都在卡拉克大屠杀中湮灭为飞灰。
第三个戴阿米德在库申人重夺希格拉后建立,自那时起存在至今。只有时间能够告诉我们这个戴阿米德是会继承第二个戴阿米德的优良传统,还是会如第一个戴阿米德那般屈从于利益与霸权的诱惑中。
流放时代
流放开始了,希格拉人结束了他们在希格拉的时代。全部剩余人口都登上了数艘巨大的运输船,开始了持续几代人的流放之途。至于流放过程的确切时长,早已经在时间本身的作用下无从考究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了。希格拉人在这苦难的岁月中逐渐遗忘了他们的身份,他们的起源,以及一开始他们为何要坐上这些铁棺材浪迹于星间。在戴阿米德内(译注:原文如此。与上面小知识中的第一个戴阿米德的覆灭有出入,我个人怀疑原文就在某种程度上写错了,结合后文把泰坦人拿来做对比,这里倒更像是银河中其它文明的情况,即原作者在这里想说的很可能不是戴阿米德议会,而是银河理事会),“希格拉人”一词也逐渐成为了历史,并逐渐演变为模糊不清的传说、神话或是预言。只有泰坦人还记得一切,一直警惕地监视着银河外环。
在抵达卡拉克之前,船队里的很多船就已经撑不下去了。其中一些因为结构部件老化而解体,另一些船因为海盗袭击或是别的意外乃至于人为的破坏而受损无法继续前行。还有一些船飞着飞着就失联了,他们有可能遭遇了一些故障,也有可能是导航系统错误,还有的大概是船员哗变劫持了船只。只有一艘飞船最后艰难地抵达了卡拉克,而就是这么一个荒凉又严酷的沙漠星球,也比任何现在还活着的希格拉人所能想像到的最好的生活环境还要好。
就这样,他们在卡拉克上生活了下来,最终遗忘了自己的起源,相信自己就是卡拉克本土的生物。希格拉人就这么变成了库申人。最初的五百年,是各大基斯氏族在他们新家上面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挣扎求生的五百年。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遗忘了沙漠生活以外的所有记忆。技术,工业,历史,这些往日的辉煌彻底被库申人所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能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不那么友好的星球上生存下来的信息。
在最早的几代人的时间里,库申人失去了所有科技知识。原因在于他们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撤离了围绕着运输船残骸建立的那座“最初之城”。短短几代人之后,库申人就遗忘到需要从基本原理开始从头建立他们的整个科学体系了。
几个世纪之后,库申人殖民了卡拉克上每一寸他们能够殖民的地方。他们学会了如何在酷热中生存,如何驯服这里的动物。卡拉克的两极开始有农田开垦出来,逐渐出现村庄,进而演变为城市。随着生活变得相对更加稳定与舒适,库申人的心思逐渐转向了宗教事务。基斯之间的战斗一开始是为了资源,现在是以信仰的名义。早在卡拉克历6世纪,加奥森基斯和西迪姆基斯之间的宗教纠纷就已经激化为了波及全球的公开战争。
在513年,战争正式开打的7年前,在西迪姆刚刚宣布了他们的新教义——即西迪姆人才是天选之民,其他人都是下等人——之后,西迪姆士兵屠杀了正在参与马南人被称为“费林·沙”的庆典的人群。这场屠杀引发的血仇一直延伸到了之后的异端战争,并且直到现在都有不少马南人还没有遗忘那段历史。
异端战争
这场恐怖的战争名义上的原因是加奥森基斯与西迪姆基斯的教义分歧。加奥森,一个古老且保守的教派,认为库申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应当为他们祖先的某种恶行而赎罪,这是他们神圣的命运。与之相对应的,西迪姆人认为除了他们自己以外的所有库申人都是低等生物,自这个行星的沙尘中诞生的“沙民”。而西迪姆人则是来自群星间的上等人,生来就是要统治其他人的。
尽管这一教义冲突确实开启了战端,但它本身似乎并不至于让战争打成这个样。事实上,在那个时代,不同基斯之间的矛盾是非常普遍的,一场小小的冲突就有可能打破平衡,可能是这一场,也可能是下一场。加奥森与西迪姆只不过是在正确的时间打了一场恰到好处的战争。
战争自卡拉克历520年开始肆虐。成千上万的人被当做异端烧死或是被屠杀。没人能在这场战争里明哲保身,因为在某些人(译注:原文即为加粗倾斜的somebody)眼中,不管你到底信什么,你都是异端。对于这些年的破事,人们能记住的越少越好。但有两起暴行对于后世来说还是一定警示意义的。
加奥森基斯在卡拉克历652年到700年间发动了3 场针对南极的圣战,希望从这些相对和平的富庶地区中夺取他们所需的资源。
(译注:原文写到这里就进入下一部分了。我怀疑原文的排版出了问题,异端战争小标题前面那段西迪姆屠杀费林·沙的描述应该位于这里。同时我个人感觉理论上应该还有一部分总结性的文字在这两段暴行的描述之后。但当然,仅为译者个人感觉)
三百年的战乱几乎摧毁了整个氏族社会。原本用于控制沙漠扩张的资源被用来支援军事行动,导致大面积的水资源短缺与脱水症状。随着补给的短缺,军队也开始崩解。无政府主义开始在基斯社会中占据主导。在从银河系级别的战争中与500年的沙漠求生中幸存下来后,库申人将自己打到了灭绝的边缘。
对于库申文化的研究者们来说毫不意外的是(译注:指库申人的好战传统毫不令人意外),库申人的救赎一开始是通过进一步的战争来达成的。一个一开始毫不起眼的北方基斯氏族纳贝尔基斯发明了被库申人早已遗忘的化学炸药技术。纳贝尔人有火器,有炸弹,而他们的对手没有,他们就这样在20年间建立起了全球的秩序。对于战争的幸存者们来说值得庆贺的是,纳贝尔人的“宗教”建立在科学、逻辑与对宇宙和思想的理性探索之上。他们出兵并不是为了权力,也不是说要报复谁,他们只想让这场战乱平息,让自己这个种族不至于把自己打灭绝了。
在他们建立的秩序下,卡拉克进入了理性时代。
历史疑云尚存:为何在银河外环的亿万行星中,他们会选择卡拉克作为最终落脚点?他们的历史与制度性知识(译注:制度性知识——指在一个组织或机构内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通常是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传承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怎样如此迅速而彻底地消亡的?有哪些基斯在流放之前存在,但在流放途中彻底消亡或是被吞并?
小知识:卡拉克的基斯
一个人要想在卡拉克上生活,那就避不开“基斯”的管理。基斯是具有全球性影响力,庞大、强势的派系与氏族,相互之间争夺着资源或是各自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成百上千的基斯在流放时代兴起又衰落,但一些基斯因其特色而鹤立鸡群。
(译注:关于各基斯,桌游文本单开了一大章来详讲。这里的介绍只是一个切入基斯社会的初步印象,可能会出现很多偏差,有的偏差还挺大。大家就当“各基斯刻板印象大全”来看就行)
·赫尔基斯(Kiith Hraal):赫尔基斯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基斯,成立于理性时代早期。盛产工程师与工业实业家。
·杰拉西基斯(Kiith Jaraci):杰拉西基斯是一个由专精于感应器技术与航空航天技术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氏族,属于斯叶特基斯的仆从基斯。
·卡勒尔基斯(Kiith Kaalel):间谍,顾问,代理调停人,媒体操纵者,情报市场与地下黑市的控制者。这就是卡勒尔(译注:桌游设定的卡勒尔和原本的设定有一定区别)。
·马南基斯(Kiith Manaan):作为游商与探险家,这个基斯在理性时代之前一直以游牧的形式生活。直到现在,这个基斯仍然能提供最好的侦察兵与外交官。
·李尔赫基斯(Kiith LiirHra):成立时间最晚的基斯,诞生自李尔基斯与赫尔基斯部分成员的联合。他们是非常棒的飞行员、工程师与造舰师。
·纳贝尔基斯(Kiith Nabaal):作为库申种族的拯救者,他们的科技终结了异端战争。他们专注于科研与工业发展,同时利用手头的权利为自己谋求一定的利益。
·帕克图基斯(Kiith Paktu):军事基斯。这些哲学武人(warrior-philosopher)以其帮扶弱小,反对不义战闻名于世。
·萨迦尔德基斯(Kiith Sagald):发现了指示石的梅瓦丝·萨迦尔德的信徒(译注:原文为devotee,可以译为虔信徒,也可以译为狂爱粉)。他们技术实力很高,专精于载具研究、改进与制造。
·西迪姆基斯(Kitth Siidim):很保守,但不再信奉宗教,不过仍然以信仰作为其基础。他们有很长的背叛其它基斯的历史——从道义层面来说。
·斯叶特基斯(Kiith S’jet):哲学家与科学家组成的基斯。最古老的基斯之一,也是最早接受异星起源论的基斯。
·索班基斯(Kiith Soban):这个雇佣兵基斯一开始由各种袭击与战争之下形成的难民组成,现在只有成年人能够通过自主选择的形式加入索班基斯。他们佣金很高,而且遵循着严格的雇佣程序。
·萨木塔基斯(Kiith Somtaaw):有着近乎狂热的宗教信仰的矿业氏族。他们之所以能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所提供的资源。
已经消亡但还未被遗忘的基斯们:
一些基斯目前已经不再公开存在,有的据说早已消亡。至于传言到底是真是假,那要看未来如何发展了。
·费里尔基斯(Kiith Ferrill):一个较小的宗教基斯,在异端战争期间被加奥森基斯摧毁。此前,他们是西迪姆基斯的坚定盟友。
·加奥森基斯(Kiith Gaalsien):现已因其差点毁掉卡拉克的宗教狂热而被取缔,他们现在作为一个古老到能在最早的文献中留名的氏族在地下苟且偷生(译注:这个“现在”应该是指理性时代)。
·坦布尔基斯(Kiith Tambur):这个医疗专精的小基斯几乎在卡拉克大屠杀中被全灭。在登陆希格拉后,这个基斯的唯一幸存者带着新的目标开始尝试复兴自己的氏族。
基斯体系在流放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在基斯们回到希格拉并且安定下来后,他们也开始在这里寻找自己的过往。
后面的章节将会详细介绍基斯社会的细节。
理性时代
当库申人将精力从求生与战争中挪开,投入到科学探索中时,不得不说他们已经能够弥补上过去浪费的时间了。不论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在持续数代人的艰苦生活下变得敏锐,还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些可供倒推的旧技术残余,接下来的这些年库申的技术发展之快,看起来就不像是从零在慢慢探索这个宇宙,反倒像是逐渐回忆起自己的失落技术一般。
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物理学……每一个科学领域都有无数重大突破,这些突破为冶金业、计算机行业、通讯行业、能源行业等诸多产业带来了长足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又反哺科研,让新的探索技术、实验仪器等得以投入使用。产业与科研组合成一个向上的螺旋,以其无法撼动的伟力将库申社会发射向宇宙世纪。
尽管不是所有派系都将他们的力量全部投入航空航天这一新方向,理性时代也见证了各基斯间前所未有的协作。很多人都认为如果没有这种程度的合作,库申人是无法做到如此迅速的发展的。
同样是在这个时期,库申人的生物学家与人类学家们有了一个令人震惊而迷惑的发现:库申人在生物化学与基因层面上与卡拉克本土生物只有极少的相似之处。卡拉克上所有其它生物都有着高度相似的DNA、RNA以及化学构成,但库申人还有另外的一种细菌与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就和它们不一样。
在对这种异常现象的诸多解释中,异星起源假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接受。尽管科学家们并不能解释库申人是从哪儿来,又是如何抵达卡拉克的,绝大多数人还是认可这一理论。那些抵制异星起源论的人主要是出于宗教原因而持反对意见,但他们是极少数,并且由于异端战争的恐怖还未被人们所彻底忘却,以宗教借口引发冲突已经不现实了。
当库申人在他们的宇宙世纪初期进入了轨道探索阶段时,他们发现了更多支持异星起源论的证据。送上太空的早期探测器与宇航员们发现卡拉克被一大团金属残骸云所包围,其中不乏人造的痕迹。对其取样带回地表后,样本中发现了不存在于卡拉克的元素与同位素。
这些东西必然来自于卡拉克之外。很多人认为这些东西是在那早已被遗忘的远古时代将其上的乘员运送到沙漠行星卡拉克的某种运输工具的组成部分(事实上确实如此)。尽管这些残骸并不能让库申人找到自己在群星间的起源,它们却为冶金业、制造业与材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这场卡拉克版的文艺复兴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迈进。
在卡拉克历1106年,一个简单的操作失误彻底解答了库申起源之谜,开启了库申历史的新纪元。一颗原本用于搜集卡拉克恒星系外其它恒星数据的人造卫星错误地朝向了轨道内侧,并向行星地表发射了遥测信号。当时还没有人意识到,卫星的这一转,反而看见了更远的宇宙。
遥测图像显示,在赤道附近的某片沙漠地下约75米处,有相当大质量的金属存在。对图像的初步分析指出,这些质量有可能是一处此前未曾被发现过的古老城市遗迹。先不论这疑似城市的部分到底是什么,重点在于它中心的一座由高密度合金组成的结构体。库申人实施了多次卫星飞掠扫描,确定这并不是仪器故障或是大气异常现象,真的有什么东西在茫茫黄沙之下静静地等待着被发现的这一天。
库申人用了四年时间为一场深入危险地带发掘遗迹的远征准备物资与支援,并解决远征队的部分人员问题(译注:原文为“—as well as great personal hardship on the part of the expedition”,我其实不很能理解这个“personal hardship”指的是什么,这段的翻译属于我的寻思产物)。他们的发现证明,为这场远征而花费的每一秒时间、每一分精力、每一单位交易和金钱都是值得的。远征队找到了卡拉克的最初之城,卡-托巴。卡拉克上的一切,都将为之而改变。
历史疑云尚存:还有多少古希格拉遗迹仍然埋藏于卡拉克的沙海之下?在卡-托巴变成如今的废墟之前发生了什么?理性时代的库申人是否遗漏了一些足以更大程度改变历史的科研分支或是考古发现呢?
小知识:克里尔·斯叶特(Krill S'jet)
他是第一个校勘了足够的生物学与基因学信息并发现库申人在化学层面上与卡拉克上绝大多数生物都不同的科学家。他最早提出了异星起源论,但在指示石证明他的观点之前去世。
小知识:梅瓦丝·萨迦尔德(Mevath Sagald)
距一次探索大约20年后,库申人发起了最后一次对卡·托巴的发掘。梅瓦丝·萨迦尔德领导此次探索队。但赤道附近极为恶劣的天气让她的小团队几乎崩溃,这让她很多时候甚至只能自己去探索遗迹。她在卡拉克历1135年发现了指示石,这一发现让她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