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虎峪游记
北京山多水多,北部就是燕山山脉,绵延不绝,大大小小山峰无数,自然是风景无限,对于平日被996压抑到死的打工人,趁着五一舒缓一下身心是十分有必要的。
从昌平城区出发向北不过十几里,穿过虎峪村就到了,旁边是新建成的北京化工大学,多添了一丝人文气息,很多化工大学学生过来充当了志愿者。
五年前来过一次,极为自然,这次来虽有些土木工程,但还是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景观,路上增加了摆渡车,车过处荡起一阵烟尘,而且道路狭窄给步行游人带来不便。
行进两三里路,两旁山脉如刀劈斧削,断面处层层叠叠,宛如浪头翻涌,一头扎向堤坝,就在那一瞬间被凝固在那里,成为了永恒。山麓百折千回,开凿的山路也是依山而行,难得的是一条小溪沿着山路流水潺潺,随着地势或平铺开去,或激荡在碎石间演奏起叮叮当当的乐曲。坑坑洼洼的河床,低处自然形成了一小处的深潭,溪水极清澈,一眼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许许多多的小蝌蚪上演着找妈妈的剧本。走了一阵子,劳累了坐在石头上,看着上游的小溪义无反顾地冲撞而下,一头扎进水潭,微风拂过荡起层层叠叠水波,平静时映照着天上的云朵,时间悄然而逝。想起了王勃的滕王阁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这里的山还是千百年前的山,小溪也这样流淌了无数时光,见证了穿林而过的樵夫,看过披着兽皮的猎人,清洗过战士的刀剑,也为牧羊人指引过方向……
沿着小溪而上,山谷凹处竟然生长着十数棵杨树,旁边还有几个棵柳树,想必这里曾经有过人家居住,只是住在这样的美景下,在生存的压迫下,美景也不再是美景,崎岖的山路是他们通向城镇的阻碍,高耸的山峰重重地压在了他们的肩上,贫瘠的土地带不来食物的收成,冰冷的溪水也很难得到足够的鱼货,只有这满山的树木,哺育着这山间居民,一代又一代。
小溪无尽头,时光却总有限,日头偏西,我们开始回转,山已经不是来时的山,水也不是来时的水,路却还是那条路,不长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