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8番剧总结:当初说得“动画元年”有道理吗?日本动画的出路在哪?

2018-12-29 00:45 作者:东极红星  | 我要投稿

(本次只讨论日本动画)

在年末时期小作一文

2018年到来之际,随着京紫高质量的CM、Pv发布以后,使得业界里外虎躯一震,巨人、刀剑、魔禁、一拳等较高人气动画的续作消息也相继发布。

但这里面存在因果关系吗?


不一定,首先魔禁是因电击文库25周年而推出的动画化企划,巨人则是早在2017年便有了第三季的消息,一拳更不用说了,放在了2019年,看起来谁也无心与京紫“干一架”,“动画元年”就可能只是粉丝的一厢情愿了。

而出现这种“百家争鸣”的现象,可能有两种原因:

1.2017年是日本动画诞生100周年,而在1997年电影诞生100年之际,大量优秀影片涌现在观众面前,包括至今仍保持相当高口碑的《泰坦尼克号》、《肖申克的救赎》等经典作品。这种“周年”效应在动画界同样适用(2017年做准备,18年再开播也不迟)

2.竞争激烈

这是主要原因,京都动画公司(京阿尼决定将《紫罗兰永恒花园》动画化后,已经放出了一个信号:京阿尼的改编素材量堪忧且质量不高。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了解过《紫罗兰永恒花园》的原作的人应该知道它是很“轻浮”的,文章中几乎每一句都使用了过于繁华的词藻来修饰,诸如“我美丽动人且不失雅度的薇尔莉特登上艳丽多彩、众目睽睽之下的舞台”

这也许是作者的风格,但词藻的机械堆砌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笔不高的表现

“京阿尼”的制作水平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其实他们这次的“京紫”上写了不小的功夫,但动画刻意地用华丽的画面效果来打动人心,就更明显地暴露了动画公司长久以来原作来源“贫乏”的弊端,这种弊端在较多地方也存在,势力较大的角川文库先略过,电击文库的台柱也只是很早之前的魔禁了。



2016、2017年去过《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这样较高质量的改编动画,以及一路杀出重围的黑马《来自深渊》以外,整个动画界形态处于低迷期。

《来自深渊》剧场版海报

可改编的优秀作品太少,加上动画制作者思路匮乏,致使那段时期改编门槛较低的萌系动画喷发,最多的时期甚至一个季度超过了十部。而激烈的行业竞争使一部分动画工作者钻进集体记忆里逃避、取巧,再卖一次情怀。如今年的《魔卡少女樱》、《足球小将》、《银河英雄传说》


甚至《神龙斗士》(超魔神英雄传)、

《数码宝贝》

等也有了新企划。

从这些“文艺复兴”的产物来看,质量还不错,效果还挺明显,但这种情况只能消费老一批观众的情怀,而观众的情怀是有限的。


这顶多算一个缓兵之计

更别提在加上资本的强压下出现的“浪费情怀”的现象了。首当其冲的就是《东京喰种》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三、四季内容压缩、流水账式的剧情完全抛弃了动画原有的优势,令观众大失所望。

一句话概括画面就是:“静止中透露着富有,动作中透露着贫穷”。



受上世纪出现的“季番”制度的影响日本动画一直朝着“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发展,其中动画内容空洞、工期紧张、下一代制作者经验不足等问题越来越明显。


几年前,季番制度的影响还不够大时,有的动画还能根据自身情况来控制集数,如《未闻花名》11集、《angel beats!》15集等。而现在的动画不再受制作者的管控,而是受市场、既定规则等无形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动画全成了12集量产的“复制品”。

加之原创动画的数量减少,带有制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动画也不曾相见,像如《darling in the franXX》 这种套用旧风格的动画作品结果可想而知。业界的“活力”确实是大不如从前了。

且刚才提到的新人经验不足的问题,好在那帮老家伙还在:庵野秀明已有了2020年EVA新剧场版的企划;《天元突破》的监督今石洋之也担任了明年新作《PROMARE》的监督

相关人设

泽野弘之作曲;

包括鬼才导演几原邦彦的新作《Sarazanmai》。

出于客观或主观的原因,总之他们又“出山”了,我们又能放心了。那按理说明年又是“神仙打架”“刀光剑影”的一年。

但这种“盛世”能持续几年?人会老去,不能总指望他们吧?日本动画二十多年来的制度从未改变,“元年”一词只是戏说罢了。


该如何应对这种尴尬局面,是所有动画制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这就急需一股创新力量来支撑起这个行业的脊梁,而最能体现创新力量的,就是原创动画。

今年的《比宇宙更远的地方》、

《少女歌剧》等优秀原创动画告诉我们:创新和颠覆是可以受人欢迎的,并且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尤其是《佐贺偶像是传奇》(这个也在上期杂谈做了详细分析,此处不做赘述),打开了动画与地方产业结合的几乎可以说是新的一种模式,这种做方法会给动画公司本身带来核心竞争力。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一定会有人效仿这种做法。

但这对于改变业界的现状仅仅是杯水车薪


当今格局的改变,可能需要第二个“EVA”?

可能根本没有改变的必要,目前的制度最适用于日本的商业环境了,没有人会莽撞,更不敢莽撞。

或者是说日本动画整体水平降低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人身上,老一代制作人的余命即将燃烧殆尽而后继无人,准确的说新型制作人不如“老一炮”,虽有新海诚、山田尚子这样的新晋导演(其实新海诚也不“新”了),不过比起前辈在领域中的改革和开创,他们也只是暂时停留在“枝叶”的程度。


就按今年的趋势看,日本动画会走两条新的小路:

1.与大型资本合作,例如今年与美国合资制作的新版《恶魔人crybaby》

《装刀凯》、《彼之岛》,与华纳影业合作的《天狼》等。

首先成本有了保证,不会出现过度的画面问题,但这种合作处于被动状态


什么被动状态?

这不仅是国家之间的问题,与资本合作,就必须让艺术低头。


2.走“癫狂”路线,与大众题材大相径庭。《佐贺偶像是传奇》确实是抓住了观众的猎奇心理,深知观众也感到视觉疲劳。这种方法可能会创造另一个“物语”系列。

虽说了这么多,该怎么走,还要看他们做。


那我们观众可以做些什么呢?



看!赏!评!


本文终究是笔者主观挫见,如有不同的看法,尽管提出,互阔视野,不枉此行。

我是冷月,谢谢你的支持!






2018番剧总结:当初说得“动画元年”有道理吗?日本动画的出路在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