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狮虎斗相关记录(转)

单独整理古籍中,“狮虎斗”相关记录。
直观的看古人眼中狮虎对比:
1,《尔雅·释兽》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
2,南北朝《洛阳伽蓝记》:
狮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
为逆贼万俟丑奴所获,留于寇中。永安末,丑奴破灭,始达京师。庄帝谓侍中李彧曰:“朕闻虎见狮子必伏,可觅试之。”于是诏近山郡县捕虎以送。巩县、山阳并送二虎一豹。帝在华林园观之。于是虎豹见狮子,悉皆瞑目,不敢仰视。园中素有一盲熊,性甚驯,帝令取试之。虞人牵盲熊至,闻狮子气,惊怖跳踉, 曳锁而走。帝大笑。
3,《太平御览》虞世南《狮子赋》曰:
有绝域之神兽,因重译而来扰。其为状也,筋骨纠缠,殊姿异制。阔臆修尾,劲毫柔毳;钩爪踞牙,藏锋畜锐;弭耳宛足,伺间借势。暨乎奋鬛舐唇,倏来忽往;瞋目电曜,发煽茸响。拉虎吞豼,裂犀分像;碎随兕于龈腭,屈巴蛇于指掌。践藉则林麓摧残,哮呼则江河振荡。服猜心与猛气,遂感德以依仁。
4,《太平广记》《明思远》
永泰中,华州虎暴。思远告人云。虎不足畏,但闭气存思,令十指头各出一狮子,但使向前,虎即去。
5,《初刻拍案惊奇》:虎为百兽尊,百兽伏不动。若逢狮子吼,虎又全没用。
6,《西游记》: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
7,《水浒传》:王砉梦虎入室,蹲踞堂西,忽被狮兽突入,将虎衔去。
8,《五杂俎》:兽之猛者,狮子之下有扶拔,有驳,有天铁熊,皆食虎、豹者。
9,《本草纲目》
兽之二:虎
时珍曰︰按《格物论》,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黄质黑章, 锯牙钩爪,须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倒刺,项短鼻齆,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易卦通验》云:立秋,虎始啸,仲冬,虎始交。或云月 晕时乃交。又虎不再交,孕七月而生。又虎知冲破,能画地观奇偶以卜,今人效之,谓 之虎卜。虎噬人,随月旬上下,而啮其首尾。其搏物,三跃不中,则舍之。人死于虎, 则为伥鬼,导虎而行。虎食狗则醉,狗乃虎之酒也。闻羊角烟,则走,恶其臭也。虎害 人兽,而猬鼠能制之,智无大小也。狮,驳酋耳,黄腰,渠捜能食虎,势无强弱也。
兽之二:狮
时珍曰∶狮为百兽长,故谓之狮。虓,象其声也。《梵书》谓之僧伽彼。《说文》云∶一名白泽。今考《瑞应图》,白泽能言语,非狮也。【集解】时珍曰∶狮子出西域诸国。状如虎而小,黄色。亦如金色猱狗,而头大尾长。亦有青色者。铜头铁额,钩爪锯牙,弭耳昂鼻,目光如电,声吼如雷。有髯,牡者毛大如斗,日走五百里,为毛虫之长。怒则威在齿,喜则威在尾。溺血。《尔雅》言其食虎豹。虞世南言其拉虎吞貔,裂犀分象。陶九成言其食诸禽兽,以气吹之,羽毛纷落。熊太古言其乳入牛羊马乳中,皆化成水。虽死后,虎豹不敢食其肉,蝇不敢集其尾。《癸辛杂识》载,近有贡狮子者,首类虎,身如狗,青黑色,官中以为不类所画者,以非真。其入贡之使遂牵至虎牢之侧,虎见之,皆俯首贴耳不敢动。狮子遂溺于虎之首,虎亦莫敢动也。物理相畏如此。
10,明清两代武官补服凶兽排序:
《明会典》: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不许混同穿用。
《钦定大清会典》:武职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犀牛,九品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