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向前走,向外看

2023-02-13 16:09 作者:kelcey_onebyone  | 我要投稿

人类的自我认识、自我挖掘和自我实现大概是永远的议题——有感知力的人类都会有向上走,且照顾内心的倾向。人类的另一奇妙之处在于,创造。哪怕是在找寻路上,创造也从未被搁置。两者看似高低顺位不齐平,却被事实证明是真实。人类在抓取真我,抓取未来的路上,创造的“方法论”亦是数不胜数。而人类更可以“创造性地看待创造”,所以在本文中,谈创造不是为了讴歌什么,而希望将靶心落在“动机与行动”上。当然,一切的一切,包括靶心,依然是为那人类的终极目标服务。    我对此思考的源起应该是伴随的生命的发展而自然生发,但促使我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是近日读到关于“脉轮”的一些内容。作为帮助人类认识自己对自己开发了多少的一种理论,也就是工具,我在借用它的力量时,确实看到了自身在其结果上的投射,向内看,大概是做到了。在此论述理论基础似有些无端,我姑且将其概括为“对自身现实、肉体、心灵、口耳、精神的认识与开发。”它告诉我的认识与我自己的感知相契。但是,然后呢?    我相信反映出来与自己看到的,不是完满的,自己期待的自我。   那怎么向外走呢?    脉轮学说给了一些“自我开发不同功能”的指南。读完后,有几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是塑造顶级人类的指南?顶级人类的标准在于哪里?我认可这种生物体的行为能影响精神,但是,我认可就代表必定有效吗?人类的同质化?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毕竟是感觉思想方面不太实质的东西,阐述清楚也不太可能。    我尝试着去一一回答这些问题,有意思的是,这些问题趋向于无解,或者说是,可能性太多了,确凿的说服理由几乎是零。我们不妨再次在这里立一个靶心——人类的同质化,由它入手,接下来的陈述会变得简单些。    人类怎样才会“最理想地”变得相同,那自然是人人都变成顶级人类的模样。这个观点很好破,可以举出诸如: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意愿改变自己,达到顶级人类的程度,每个人的改变力度也不尽相同等等事实来反驳。但是,当我们跳脱出“行为”与“事实”观其目的,抛开个人,想必会有不同的解释。理论和工具是人创造的,我们可以怀疑其创造者想要人类变成的模样,可以揣测“创造者”自身又是什么样的人类。在指导者和创造者的位置上,王冠的重量可见一斑,我有限的视界里看不到。    以及,那些凿凿定音的“改变方式”,一些个人性质之间的“基础与牵连”让我开始怀疑一个个体的人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能变化的。脉轮理论在乎“层层递进”,但就现实而言,有些“底部的”东西,我不一定完全想去改变,或者有一种无法抹杀的内心驱使的逃避感,那么就此理论而言,我的自我认识与开发似乎是“被迫地”止步不前了。人生来是一张白纸吗?暂且这么相信着,并认为性格是长年累月经历的一种较为外在的体现,而什么样的力量可以促使一个人来否定潜意识里最强势的、力量几乎等于个体生命本身和全部的“经历”而作出改变?这些都是我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    但毕竟,世界丰富而大同。    我想,也不知是不是为了宽慰自己,人在成长中大概是无法让自己完全满意的,可能解决方法只有,向前走一步,再走一步,再走第二步、第三步。    

向前走,向外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