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二式内火艇

也可以称“卡米”2型水陆坦克,截止战争结束共生产183辆,全部分给日本海军陆战队投入太平洋战争。

从1928年日本就开始了水陆装甲车辆的研制工作,不过是陆军在研发,前期鼓捣出来了四个型号的水陆两栖坦克,不过都是装备机枪没有配备火炮。鉴于当时日本陆军一直想北上进攻苏联与德国汇合,因此水陆两栖坦克的研制就先暂停,随后的诺门坎战役让他们打消了北上开始偏向于海军的南下战略。
这个时候水陆两栖坦克的项目被重新提起,陆军把自己之前的开发资料给了海军,在双方联合协同下研发了特一式,在1942年研发出特二式。

特二式的大体结构是前浮箱+车体+后浮箱,两个浮箱由卡钳固定,在陆上时可将前后两个浮箱卸下减轻重量,下水时安装上浮箱,另加一个方形换气筒。不算两个浮箱车体长4.8m宽2.8m高2.3m,乘员五人,不过有意思的是车长是从上面上车,而另外四人都通过炮塔两侧、车体顶部的两扇矩形舱门上下车,这两扇舱门为双层结构,增加水密性。日本人对于其特别注意车体的密封性和耐压性,他们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利用潜艇将它秘密地运到准备发起攻击的海岸,所以对耐压性的要求相当高。
主要武器是1门“一式”37毫米坦克炮,它是在94式和98式37毫米坦克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每侧有4个负重轮、2个托带轮,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