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耳边一分钟】iBasso DX240 + JVC HA-FW1000T + 山灵UA5

2022-04-07 23:34 作者:耳边小公举  | 我要投稿



“耳边一分钟”是耳边事推出的分享栏目,由烧友以简短的文字分享器材试听心得等内容。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烧友关于iBasso DX240、JVC HA-FW1000T、山灵UA5这三款器材的分享。

(以下按品牌首字母排序)

iBasso DX240简评

By @等待逆袭的坏坏

你见过DX200的拥趸把AMP1的LO口当PO使用的么?这是早些年在哈尔滨歌于斯烧友联盟里经常出现的情况,这位烧友以一人之力让iBasso的机器在哈尔滨聚会上出现的频率逐渐上升。

不得不承认iBasso在近些年推出的播放器比较多,而且在多个价位都有所覆盖,但“DX2”绝对是发烧友津津乐道的一个系列。在DX240身上能看到许多DX2系列的影子,比方像顶部的充电口、3.5同轴口,机身右侧的音量旋钮,以及兼容AMP1-AMP8耳放卡。这让DX200、220、240有很明显家族特征,同时让喜欢iBasso播放器的小伙伴可以不更换自己手中的耳放卡,直接升级机身即可。

DX240的身材与重量做到了一个良好的平衡,出街使用它时可以轻松地放进裤兜里。DX240沿用了DX220音量滚轮+开关键的设计,这使得单手操作更便捷。DX240最大的改变是机身的背部设计,它采用了一个曲面设计,单手持握时可以更好地贴合手掌,并且DX240三围尺寸要比DX200、220小很多。

最早看到DX240照片时,我担心之前iBasso推出的耳放卡会成为烧友手中的“遗物”,但是更换底部外壳后这些耳放卡可以继续在DX240上使用,这一点还是很棒的。毕竟折腾不同耳放卡是DX2系列的精髓所在,而且AMP系列耳放卡所带来的声音体验有不同的受众。DX240搭载安卓9系统,可以下载更多APP,同时保留芒果纯音系统,系统流畅性很好,拿它追剧也是极好的。

DX240随机搭配的AMP1 MK3同前几代AMP1耳放卡一样,主打丰富接口,单端、平衡、LO都安排上,旨在让DX240搭配这张耳放卡时可以在多场景下发挥不同功能。DX240+AMP1 MK3的声音有不错的兼容性,可以聆听多种类型的音乐,控制力也是可圈可点,不过有些小伙伴可能觉得声音不够劲。我想DX240+AMP8是多数人的首选搭配,其声音在力量感与饱满度上相比AMP1 MK3的改变可以让人一耳朵感知到,并且它可以推动目前市面上多数难推的塞子,驱动力上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在聆听一些气势感强烈的音乐时,这套组合可以从容地还原出音乐应有的细节。

DX240是一款可以作为日常主力使用的安卓播放器,可便携的机身尺寸加上多款可选耳放卡让它有着很强的可玩性,并且单机身的DX240的售价在5K左右,是一款可以进阶时考虑的播放器。


JVC HA-FW1000T简评

By @张蛋蛋

JVC上一款让我印象深刻的产品,还得追溯到前几年的FW10000,没想到几年过去,如今JVC看家的木振膜技术已经应用在TWS耳塞——HA-FW1000T上了。蛋蛋自己也很是好奇,这个真无线耳机到底能把木振膜的素质和音色特点发挥个几成,于是就借了一对儿来玩。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售价2K+的TWS,FW1000T的包装属实有点简单,但回想它们过往其他产品的包装,这也算是基本操作了吧……不过,虽然包装盒只有小小一个,配件也只有简单的耳机套,但耳机和充电盒本身的外观、质感都做得挺上档次,工艺细节也处理得蛮不错的。塞子的面板用的是木头材质,深色的木纹图案虽然低调,但细看还是颇具韵味。耳塞的腔体相当大,而且导管较长,佩戴体验因人而异,对于小耳朵来说可能不太友好。所幸腔体重量并不轻,只要选择合适大小的硅胶套或者海绵套,哪怕是小耳朵也可以佩戴得比较牢靠,就是腔体会整个挂在耳廓外边~~

在功能上,FW1000T各方面都相当强大,可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自己的专属APP了。耳机本体续航已经达到9小时,加上充电盒能达到27小时,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耳塞本身的防水等级为IPX4,日常防水基本够用;蓝牙规格为5.2,支持APTX / Adaptive协议。在降噪这块,JVC更是煞费苦心,不但采用2个麦克风进行混合主动降噪,还加入了Qualcomm的自适应主动降噪技术,可以随时监控耳塞的佩戴状态来调整降噪效果。在聆听的过程中,使用者也可以通过点击触摸面板来实现降噪效果的开启/关闭。在听歌的时候如果需要与人交谈,并不需要摘下耳机,只要点击面板让耳塞内置麦克风捕捉外界的声音,便能清晰地听到谈话声。而且,JVC贴心地将开启/关闭时的声音变化做成了渐强/渐弱效果,转换过程相当自然,耳朵不会因音量的剧烈变化而感到不适。比较有趣的是,为了适应当下消费者的普遍需求,FW1000T甚至单独设置了一个口罩模式,可以在通话时修正声音的模糊性。另外还有个通话麦克风的开/关功能,不用操作连接设备,也可以轻松从麦克风切换到静音模式。港真,在融合了这一大堆技术,加入这么多功能之后,也难怪耳塞腔体会做得这么大了……

声音方面,FW1000T也是配置拉满:JVC在它身上应用了K2技术,可以对压缩、劣化的数字音源的高频带、微信号进行扩展处理,提升音质,让最终呈现的效果更加接近原音;搭载了和JVC中高端耳机所用振膜类似的11mm木制球顶碳振膜单元。在蛋蛋听过的TWS耳机里,FW1000T的素质和调音水平绝对是稳稳站在第一梯队的。我本以为音色偏暖的木振膜放在TWS里会是个暖糊味儿,却没想到最终呈现出来的音色相当干净舒展,不闷不暗。JVC向来以低频见长,FW1000T的低频量感也不算小,但没有过于泛滥和拖沓的感觉,而是有着较强的力量和不错的弹性,氛围感和音乐味十足,放在TWS领域,这个低频绝对算是很“HiFi”的了。中频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人声的厚度和密度较好,味道偏暖一些,结像光滑,音色温润耐听。其男声表现浑厚绵密,颇具韵味;女声虽不算非常甜美,但也称得上清澈自然。高频表现优于市面上绝大多数TWS,有一定的亮度和延展度,对于器乐音色的还原是比较准确的,虽然高频细节的缺失不可避免,但这更多是受限于产品形态,实际上这个高频表现放在TWS领域已是相当高的水平。它的声场也有着一定的规模感,应付一些小编制乐曲是没有问题的。


随着TWS技术越来越成熟,HiFi圈内很多“豪华配置”也逐渐出现在TWS上面,尤其是随着各类高素质单元被安置到TWS耳机上,带来的声音更是多样又新鲜。FW1000T的声音无疑是令我欣喜的,能在真无线耳机中呈现出一个均衡杂食还带一点高级感的声音,属实难得。无论你是流行音乐爱好者,还是器乐人声双修的杂食党,FW1000T都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说它还能在声音上有什么提升空间,那恐怕只能寄望于TWS技术的全方位突破了,毕竟它的局限性更多是由于产品形态的缺陷,而非自身实力不足。再加上它的使用体验和功能在同类产品里也属于较为全面的,对于不缺钱的朋友来说,FW1000T实在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山灵UA5便携解码耳放快评

By @閑雲散人

这两年,“小尾巴”器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播放器品牌也向烧友们带来了实力强悍的小尾巴器材。这其中,山灵算是“入局”不太晚的一家。此前山灵UA系列小尾巴面世时,我也试听过系列前几款器材,感觉声音总体上还是比较稳的。

进入2022年,山灵给烧友们带来了这个系列目前的新旗舰——UA5。在第一时间,我上手了这款小尾巴尝尝鲜~

在UA5发布后,我看到有人形容这款小尾巴为“打火机”,等到我拿到机器,才发现这个昵称无比贴切。机身大小与打火机相仿,边缘位置则采用弧线较大的圆边设计,手感还不错。在黑色的机身上,金色音量滚轮相当醒目。机身正面的长条显示屏在机器工作状态下会自行点亮,各项功能的交互操作基本都需要通过滚轮及其内部按键来进行,实际操作起来还是稍微麻烦了点。

声音方面,以电池直通模式下平衡口端表现而言,UA5的素质相当扎实。其中,我认为声场是最值得玩味的一部分。UA5的声场横纵向拉得都足够广,比例也基本相当,边缘位置并不十分明显;尤为难得的是,在这个宽阔的声场内部,UA5的声音显得十分规整,远近有致。素质的其他方面,UA5的解析稍微进行了一些锐化,使得音乐的细节显得较为凌厉;动态虽称不上大开大合,倒也能撑起一定的气势;瞬态响应速度也还算比较快。总的来说,UA5在直通供电状态下素质表现就很“稳”了。

在三频分布上,UA5在相对均衡的基础上,于中上盘稍微有更多着墨。高频的亮度明丽,将管弦乐的音效演绎出不错的光泽度,也留存了较为丰富的信息量,延展性较好;中频并不刻意去堆砌密度以换取听感上的“顺耳”,而是在一个不算拥挤的空间中清晰地展现人声和乐器的音效,有一定的厚度,耐听度不错;低频没有很强的弹性,下潜深度也一般,量感则控制得不多不少,既不拖沓,也不止于蜻蜓点水,使得音乐能够保持住不错的氛围感。

当然,UA5的可玩性远不止于此,直通/混动供电模式切换、单端口的DAC模式切换等不同玩法下声音的区别也很值得玩味,感兴趣的烧友可以花点功夫尝试一番~


【耳边一分钟】iBasso DX240 + JVC HA-FW1000T + 山灵UA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