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教师为什么要作“质的研究”?

2021-02-27 17:40 作者:你吖好吖  | 我要投稿

教师为什么要作“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到后工业时代,教师的职业专门化已成为当今国际教师教育(包括培养与培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成长和发展。教师这门职业是一门非常专门化的职业,需要进行专门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而成为专门化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研究,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规范、严谨的探究。

“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有以下理解:

首先,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

其次,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师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从教育的社会文化大背景看,参与研究还可以使教师反省学校的功能、教师的作用以及学生上学的意义,进而提出具有社会改造意义的教育改革措施。

从教师自身的发展看,参与研究还可以帮助教师从所谓的“必然王国”逐步走向“自由王国”,从日常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脱身出来,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思维品位。

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只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教授研究还可以破除教师群体对“研究”的迷信,增强自身的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能力。通常,中小学教师认为“研究”是大学教授和专业科研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和想法。

其实,研究并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大多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在从事着不同类型的研究。很多教师在工作中总结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以及教学中的宝贵资料,这就是一种朴素的“行动研究”,将研究结果直接运用到了教学工作中。

因此,由于日常繁忙,缺乏一个系统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研究结果往往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提升。


教师为什么要作“质的研究”?

作教育研究有很多方法,此处主要介绍质的研究方法。教师之所以要做质的研究,是因为这种研究方式非常适合教育领域。

首先,质的研究的平民性和互动性使“教师作为研究者”成为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看待世界和建构现实的方式,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其次,质的研究方法之所以适合教育领域,还是因为他非常符合教育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教育是一个介于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既涉及学校的建设,又关注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成长。而“质的研究”可以同时关照这两个方面。

再次,质的研究方法之所欲适合教育研究,还因为它明确的、直言不讳的对价值的认可。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质的研究的过程性和情境性也是其特别适合教育研究。教育的是一个自然发生的、并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教育中的人和事均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育研究不能只是切割某些片段,对其进行静态的、孤立的、脱离情境的考察。还应该对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进行跟踪,了解事情在自然状态下变化的状态和趋势。而质的研究非常适合这么做。

以上观点主要来自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 著


1.教师为什么要作“质的研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