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左传》导读 晁岳佩(全163讲)

《左传》 老师:晁岳佩教授
《左传》版本
一、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又称杜注。它集经、传 统一作注即把《春秋》《左传》统一作注,是现存最早的《左传》注本。
集解:集众家所长所作的新注
经典、批注有新意、有成就
老师对杜注评价很高。
“我们就相当于蠹虫,食于木而蛀与木”
老师说清代为学术发展顶峰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读《左传》或者研究《左传》的人,都对杜注提出了批评,但谁也无法否定杜注的文学地位。
二、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继杜注之后又一经典之作
三、导读:以读史为主
《左传》纪事为主
《国语》纪言为主
导读一:历史解读
1.王室衰落、但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
2.春秋中前期、戎狄势力强势
3.齐桓公称霸(抗击戎狄、戎狄势力)
春秋中期的主线,晋楚争霸,主战场在郑国
导读二:经学解读
《左传》成为经书的几个原因
1.解经语
2.五十凡(杜预称为 凡例 是孔子从周公那里继承来的典章制度)
3.君子曰
导读三:传统文化解读
文化:文化就是那些可以改变人们行为的那些文字,因为“文以载道”。
(我对文化的浅显理解就是一个人有知识涵养素质高)
导读四:与《左传》有关的文献
《公羊传》《谷梁传》《国语》也是解说《春秋》的著作
《左传》--《春秋内传》
《国语》--《春秋外传》
《周易》又添加了一个课程项目
五、《左传》专题
称谓、官制、盟誓、外交辞令、文学解读
“宋华督道遇孔父嘉妻,美而艳,目逆而送之。杀大司马孔父嘉,娶其妻。”
(听老师的谈吐真的可以感受得到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难怪,老师读了三十多遍了都)
一、《春秋》与三《传》的关系(《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1.《春秋》
《左传》十二公顺序:隐公 桓公 庄公 闵公 僖公 文公 宣公 成公 襄公 昭公 定公 哀公
《春秋》的鲜明特征
A.编年史,周人历法编写的编年史、以鲁国历代君主为序
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到底是 系 还是 记 啊?)
B.鲁史特征:
①记鲁事常称“我”
eg: “齐人伐我北鄙”“我师败绩”
②外曰“来”内曰“如”
eg: “祭伯来”
凡是鲁国君臣出国都用“如”字
eg: “公如齐” “公如晋” “公子友如陈葬原仲”
③鲁君书“薨”称“公”
④鲁人参加会盟征伐统称“鲁某人会”
C.避讳
1.避耻辱
2.讳君主非正常死亡
外国君主被杀称“弑”
鲁国君主被杀称“公薨”
3.讳“奔”曰“孙xun”
4.讳“朝”曰“如”
諸候国君主主动朝见其他国君称“朝”
大夫往见其他国君称“聘”
凡其他諸候到鲁国来者一律书作“朝”
比如“腾侯 薛侯来朝”
但记载鲁国国君去其他諸候国仍然书作“如”
“公如齐” “公如晋” “公如楚”
D.详内略外
综合上述:《春秋》是鲁国史书
孔子作《春秋》:孔子第一次从鲁国太史那里抄出了鲁史《春秋》,作为私办教学的教材。
《春秋》:当代人记当代事。
《左传》
本名应该为《左氏春秋》,作者 ,左丘明。?
1.作者及成书年代
2.传授
3.原因
《左传》为什么没有立于学官呢?
刘歆认为:《左氏》传《春秋》优于《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鲁国档案汇编、属于历史提纲
没有解释原因

就像这样
《公羊传》的阐释在西汉沦为政治统治的工具
即《左传》没有通过经文挖掘《春秋》大义的内容,只是诉说历史,挑拣政治理论。这就是《左传》在两汉期间一直没有立于学官,没有成为主流学术一部分的根本原因。
《左传》的内容
一、史料 作者用丰富资料说明或补充了《春秋》所载的人和事。记事可信、文字简洁优美,可读性强。
《左传》和《春秋》不同点
记史方面不同
《春秋》当代人记当代事
《左传》记载某一个人,是根据历史的发展来使用他当时的称谓
eg:齐桓公
第一次出现称“公子小白”,
即位后称“齐侯”,
死亡时“齐侯小白卒”
葬时书写作 : “葬齐桓公”
二、史评
1.“礼也” “非礼也”
《左传》作者对他所记载的人和事所作的一个直接评判。用他所认为的春秋时代的礼制,来评说这些人的行为是否合理。
2.“君子曰” “君子以为”
用君子之口对所载的人和事作的评说。
3.引用先贤圣贤之言
“仲尼曰” “周内史曰”
这三种评说反应的都是作者的认识。
三、解经语
对《春秋》经文当中的书法问题做了一些解读
即杜预所归纳的新例。
《公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