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一生我们都在认识自己,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究其一生我们都在认识自己,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ps:本来不想写人生观这个话题了,缘由很多。最近已经变得异常不爱说话而且老感觉这个话题有点空,自身认识也很局限,不想说一些自己本身不是很懂的而且很大的东西,其次不觉得这个话题有能帮助到高中生或许对大一的学生更有用而且大家也不不喜欢看这些硬东西。但是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有必要整理的,以防在有一天你突然闲的无聊或者备受打击后思考这些或许乱起八糟的东西的时候无从下手而变得很焦虑。读到最后有自爆小彩蛋)

关于如何认识人,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心理学和哲学所讨论。例如我前几天动态发的那一句: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石柱上刻着对人们的警示:“人啊,认识你自己”以及一个古老的谜语早上两条腿,中午四条腿,晚上三条腿的是什么(这一谜底来自于守候在忒拜城郊岩石上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过路人凡是猜不出谜底的,都要被她吞食掉,这个可怕的谜语不知已经断送了多少无辜的生灵。在命运的安排下,古希腊战神俄狄浦斯来到了斯芬克斯的面前,并且解答出了斯芬克斯的谜语——那就是人!“人在‘早晨’,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是用‘四条腿’走路的,也即在地上爬;长大了就能够站立起来,于是‘中午’就用‘两条腿’走路了;到了晚上——老年,人会用一条拐棍来帮助自己走路,也就又变成了‘三条腿’。” 俄狄浦斯将谜底说出后,女妖斯芬克斯就立即化成了石头。)通过以上两个故事足以见得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会觉得,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对自己环境的认识决定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但是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依赖读书或者你听我的讲述就能获得的,更多的是经历所赋予的。所以我只提供思维方式并不做指导和具体问题评判。

通过认识“我是怎样的人”,而找到自己的特性
通过“我活着为了什么”,而找到人生的意义;
通过“我该怎样去做”,而找到自己的方法论。

通过认识“我是怎样的人”,而找到自己的特性:其实这个问题心理学研究更多一点。重点是你内心的平和安静。你对自己的认识是否客观,是否处于不消极也不悲观,是否具有一致性。以下是一些别人设计的心理学活动用于评价自己(最终目的都是让大家正确认识自己拥有高自尊,无法评测的话可以直接看我转发的萨提亚《我就是我》这篇文章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385621)

1.1. 我是谁?
-歌曲引入《我》“我就是我,和别人不一样的烟火”,肯定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价值。那么,你自己了解自己么?(2分钟)
-活动(28分钟)“梦想家”,既让同学们表达自己心中的自己和了解别人严重的自己,又让同学们互相熟悉。
活动内容:如果你可以成为任何人/东西,无论是真是的,还是虚构的,你想成为什么?做什么?每个人轮流说出自己想成为的,每个人说两次:【人/东西】+做什么。记录他人的发言,在所有人说完后,由邻座的同学反馈听到的“梦想”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兴趣。车轮式依次类推。本人可以对另做同学的反馈提出异议,然后大家一起探讨。
-记录(10分钟)老师发放《成长记录册》,讲解其作用。让同学们进行第一记录。回顾自己在“梦想家”活动中的发言和别人的反馈。
P.S. 可以在最后一节课时,让学生回看自己第一节课的记录。看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改变。
1.2我关怀自己么?
-活动1 (15分钟):讨论当亲密的朋友、陌生人和你讨厌的人取得成功/失败时,你分别会怎么想,怎么做?
(成功能出现的答案 a. 代TA开心 b.会觉得和我没关系 c.质疑成功的真实性)
(失败可能出现的答案 a.安慰TA b.觉得和自己没关系 c.事不关己,甚至觉得TA活该)
-活动2 (15分钟): 讨论当自己取得成功/失败时会怎么想,怎么做?
-活动3 (5分钟): 引导发现,或许在一些情况下,自己对待自己的方式,就像对待陌生人,甚至是讨厌的人一样,用过于严苛的方式对待自己,这种感觉不一定好受。自我关怀,就是像我们对待亲密朋友一样对待自己。
-课堂练习 (5分钟):找到自己的自我关怀动作。(见图一)
-课后练习-《成长记录册》:记录一次使用关怀动作时的场景和感受。
P.S. 之后每节课的结尾都和学生一起做一次自我关怀动作。
1.3 宽恕过去的错误
-活动1: 留言信箱 (15分钟)。学生匿名写下自己过去犯过的印象最深的错误(情景是怎样的;做了什么;后果是什么)和自己是如何面对的。写好后投入信箱里。
备注:在这件事情上,你作出的行为伤害到了别人,或者是你自己;这件事情你还没有能宽恕自己。在写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负面情绪,引导学生可以用支持性动作缓解。
-活动2: 客观认识错误(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对于“犯错”,我们很容易有以下两种行为:要么回避,不想承认;要么一旦承认,就容易陷入错误,无法自拔。前一种是“鸵鸟战术”不能掩盖错误的发生,而后者阻碍了我们跨过错误继续前行。表扬学生,刚刚写下了过去的错误,就是直面了错误,是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很棒!每个人都会犯脆,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这样。我们常常无法原谅自己,或许是因为觉得错误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如果学生也有类似的感受,可以让学生举手表示共鸣)。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会“高估”自己的掌控能力。让学生填写外在因素表,引导他们更客观地认识错误。
-活动3:宽恕错误,承担责任(15分钟)让学生一起念“我可以开始原谅自己做的那件,有意或故意让对方感到痛苦的事”。思考自己可以做的弥补的措施,如果不能弥补的话,思考获得的经验教训,并和大家分享感悟。
-课后练习-《成长记录册》:记录自己课上说的,对过去错误的弥补方法/从中学到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优势和局限
2.1. 欣赏自己的优势
- 活动一:我的优势标签(15分钟)在黑板上贴一些优势便利贴(p.s.一个优势有12张,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选择同样的优势),让学生自己选择符合自己的。选择完毕之后,车轮方式依次读出自己的优势:我是一个___的人。
-活动二:我欣赏自己的优势吗?(15分钟)老师和学生互动。Q1:刚刚读自己的优势时候,会觉得是自我骄傲么?Q2:2.你会有这样的想法么?:如果承认自己好,就像是在说别人不行一样or我觉得自己得比周围的人都强,才能说自己好。Q3: 你会觉得自己的一些优势是被外界赋予的,不属于你自己么?
总结:对我们而言,大多数的人成长的环境,往往鼓励“谦虚”,不鼓励自我欣赏,可能你所处的环境也是如此。但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自我欣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问学生有什么过这样的感受 (有的话可以默默点点头):“你其实知道自己有一些能力、优势、好品质,却常常对它们感到怀疑,或是不自觉地排斥。这可能给你的生活带来更进一步的影响,比如:让你不敢于展示自我,错失很多机会,到了事后才懊悔“其实我本来可以的”。
-活动三:盖洛普优势分析测试 (10分钟)并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发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势。
-课后练习-《成长记录册》:阅读蜗牛和老鹰的故事,写下你的看法。蜗牛和老鹰这两种动物从出生就注定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他们唯一的相同点是都能到达金字塔顶。鹰到达金字塔顶,借助它一双飞翔的翅膀。而蜗牛到达金字塔顶,主观上是靠它那永不退缩的精神,客观上应归功于它那笨重的壳。正是这看上去笨拙、有些负重的壳,才让小小的蜗牛得以到达金字塔顶。
2.2 拥抱局限
-活动一:回顾蜗牛和老鹰的故事(5分钟)
询问同学们的观点,引导同学们思考:在登顶过程中,蜗牛的壳和鹰的翅膀起的是同样的作用。可是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只羡慕鹰的翅膀,很少有人在意蜗牛的壳,往往羡慕别人怎么样怎么样,而忽视自己的优势。还有可能会把”看上去笨拙的壳“当作自己的劣势,忽视了它的潜力。
-活动二:从改变名字开始 (5分钟)
那些你不满意自己的部分,你也许会将它们称为“缺点”、“缺陷”。但这两个词暗含着“固化”与“绝对化”的意味。所以,让我们用“局限”这个词,它代表了更确切的情况:你被当下的局面限制住了,但局面是可以变化的,当局面打开,限制也会消失。接下来,写下你的局限。引导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想象一个朋友站在旁边,对自己说:「你有……的局限/我不太喜欢你身上……的部分」,但是「我依然会和你在一起/这不影响我对你的爱」。同时,可以使用一些肢体的动作安抚、支持自己。
-活动三:拥抱局限(10分钟)观看视频,并记录下触动到自己的点。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a4y1i7UY?p=3
-活动四:超越局限(20分钟)
A. 练习的力量
1)请同学们将手掌张开,十指交叉合起来,连做三次。看看自己是左手的拇指在上还是右手的拇指在上。
2)然后请同学们用相反的方式交叉双手,大家有什么感觉?
学生:别扭。
3)再继续游戏,请按照可以改过来的交叉动作,稍用力重复一次,有什么感觉?再不断重复10次,有什么感觉?是不是习惯一点?
结论-习惯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改变的,我们也可以通过练习破除/跳出自身的局限。
B.积极的语言
1. 我的数学不好 2. 我可以通过练习学会不懂的数学知识 这两句话都是在表述局限,问同学们听到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感受。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课后练习-《成长记录册》用积极的语言来重新写下上课时写过的局限。大声朗读他们,记录自己的感觉。
2.3 外向和内向孰优孰劣?
-课前准备: 让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一个正方一个反方。讲解辩论的流程。在《成长记录册》记录我方观点。
选择这个话题的原因是,可能很多青少年对内向和外向的认识有误区。认为外向是优点,善于社交,内向是缺点,表现为自卑。这节辩论课目的是更新同学们对内向和外向的认识。
-辩论赛(30分钟) 外向和内向孰优孰劣?
-总结与思考(10分钟)观看视频“他的日常时光”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v4y1Z72Q?from=search&seid=2558258890564758647
引导学生思考从独处过程当中获得精神能量,偏外向;从社交中获得精神能量,偏内向。每一种性格都有其特点,内向与外向没有优劣之分。而且内向和外向不是二分法,是一个可以转换互补的整体。


2:通过“我活着为了什么”,而找到人生的意义;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很搞笑没有边际,前两天还有同学调侃说人活着就是受罪,只是把苦难当做意义。这或许又是哪位思想家的产物吧,其实我也很认同,虽然很消极。如果你看过不幸的松子的一生后,感悟会更深一点,你绝对不会感恩苦难。所以我很喜欢猪,你可以活的像猪,但绝对没有猪快乐。
承认事实:人生本没有意义 ,人生是随机的、偶然的,人只能通过人为改变自己,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比如努力赚钱存钱,并以此来提高对未来的掌控性,提高对未来的确定性;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仍然占据着很大范围,比如自然环境、社会变化、时代发展,这些都不是个人能掌握的。2.励志的人生观:人生有无限种可能很多人一听到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就会出现焦虑的心理,其实这是完全没必要担心的。不要给自己下个定义或者标签,改变是可以发生的,每个人都是潜力无限的。人生的意义需要你去赋予。

通过“我该怎样去做”,而找到自己的方法论。
有两种观点一直是朝着自己目标去努力,以终为始,以我自己想成为自己的那个样子去努力。一种是以我自己想做的事,已有的资源,我内心想做的事去努力
这点我选择后者,我们往往想着要成为谁,却忘了自己有多少筹码。把握当下,享受当下,做好当下的事最重要,不幻想未来,不逃避现实,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
(关于我的人生观:小声叨叨,以前我也是有大志向的,小时候我看过一部李小龙的电视剧,当李小龙死去的时候有很多人去送他,人山人海那种感觉吧,我很受感动,我就觉得在自己死去那天有很多人还能记住我,曾有那么多人从我这有所收获以及记得我是件很高兴的事。这也可能是即使我老师告诉我别当老师我依旧报考师范专业的原因之一。再后来,我曾有两次差点挂掉的经历,一次是老妈差点把车开下了山崖,一次是高三发高烧,车祸的危险转瞬即逝我并没有啥体会,反而是,不是那么危险的发烧影响我很大,因为当时觉得自己要快挂了,瞬间整个人佛系很多,就在想高考考不好也没什么,反正以后种地也会过的很舒适安逸,家里有个弟弟确实很好,老爸老妈起码不会太伤心。这导致我后来读书干事都很佛,会努力但不抱最好的期望,努力可以保命最重要,没啥比身体和家人以及快乐重要。每天就想养养猪,看看书,到处溜达,快活点。所以你问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会说享受当下快乐,做个养生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