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两款还在产的“苏联遗老”,是情怀还是工业垃圾?

2023-06-30 14:12 作者:常盘台警卫  | 我要投稿

到底是“工业垃圾”还是“好用的工具”?——对乌阿兹两款车的一点感触

===给“太长不看”用户的简版===

在俄国汽车工业彻底发生变革之前,这俩老款车子还是会继续生产,因为有刚需——这俩车是作为“生产工具”生产的,不能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车。

===以下为详细版===

互联网是个很有意思的玩意,既是一个意见领袖发表观点的空间,也是从众者亦步亦趋形成“共振”的理想场所。“工业垃圾”,当年一位家境优渥的车评人一句随口的话语,竟然成了很多网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这东西生产这么些年还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不能一棍子打死】

还是那句话,评价一辆车,得结合它的用户、设计生产环境以及售价来综合评价。就好比南斯拉夫的Yugo质量糟糕得很,但他便宜,“一便宜遮百丑”;就哪怕是某些80/90后印象中的“第一辆日系性能车”本田Today,它按照现在的眼光看“也就是个长轴距老代”,不做改装是根本没有性能的,但这车“空间大,税费低,操作方便”,就这足够成为一辆好车了。

【一分钱一分货】

【不改装的情况下,Today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廉价家用车,它空间大、税费低,但动力实际上相当孱弱的】

俄国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双杰”,严格意义上对应的是我们国内的“红叶大面包”和“经典212”——这两款车可是在90年代都已经彻底停产的车型,“红叶大面包”被引进的五十铃Fargo取代,“经典212”则随着切诺基的一步步国产化而变成了忒休斯之船(除了外观没变,其他的都变了)。

【“当年什么样,现在什么样”】

【比起“不变”的俄国人,这边起码是变了,虽然最后厂子都没了】

【看上去似乎没变,但实际上变化很大,而且到现在算的话至少变过三次了】

这里也很明确地看出了中俄两国对于汽车工业的态度:相比中国“引进吸收再创新”的道路,俄国人似乎更“随性”一些,俄国的合资车企不少,但这个国家在历史上长期允许进口二手车上牌,甚至大量右舵车都可以顺利上牌,两个方向夹逼之下,留给本土车企创新研发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之前也有不少的人一直纳闷:俄国汽车行业人才不少,技术储备也不低,但为什么不放开去做呢?就是因为俄国民用车市场“高度开放”,自主品牌才压根没有发展的空间:新产品上不了量——为了降成本产业链不本土化——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消费者不去购买——新产品进一步上不了量。恶性循环已经很厉害了,很难扭过来。

【暴论点说,俄国的合资汽车企业的自主决定权可能还不如土耳其】

【大量的进口二手车实际上对本土的汽车工业杀伤极大,苏联那时候就是这样,俄国的时候还这样】

俄国人这种“不做好清晰的规划”的坏习惯不止体现在汽车工业上,还体现在目前这场在乌克兰的战争上,相信大家也看到俄国人那糟糕的表现了,我就不展开说了。

(当然这里也要说明一点,前苏联分家出来的的这几个国家似乎都有这个“没有清晰规划”的问题,俄罗斯有,乌克兰也有……只不过区别是俄国体量大一点,还有回旋的余地,所以俄国的瓦兹等品牌还能勉强撑一下,乌国可回旋的余地很小,所以扎波罗热品牌死得很惨……)

【乌克兰这仗,俄国人是打得真不行啊】

但也就是乌克兰这场仗,已经让很多人看到了为什么俄国人那些老得不能再老的车还在生产的原因——因为这玩意他是真的有刚需。

乌克兰拥有较为辽阔的领土,其国内地形大多为黑色土壤的平原与低矮的丘陵,一年中除春季和秋季外,夏季和冬季还是比较适合大纵深机械化作战的。由此,双方需要一种质量轻、速度快的载具用来搭载快速反应部队迂回到对方的防线之后或进攻矛头之后发起反击。在战争的初期,双方都用过自产或外购的装甲汽车进行此类作战,然而装甲汽车一个外形特殊不利于隐蔽机动,另一个是机动性虽比履带式车辆灵活但实际上也是受限的。因此在后续的战斗里,这些装甲汽车逐步还是被更廉价、易于获得的民用轻型汽车所取代。

【战争初期利用装甲汽车打穿插的俄军遭遇乌军伏击,损失惨重】

【乌军的装甲汽车。典型的治安战装备,在本次战争中表现的也不怎么好】

【民用外观的越野车/面包车在这场战争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无人机的支持下,依托现有路网隐蔽快速机动,进行突然性的作战】

诚然,前线的俄军单位更希望能有“帕杰罗”、“L200”、“得利卡”、“海拉克斯”等新款的、性能优越的车型,但这些俄国的汽车工业它提供不了啊,外购的渠道他价格水涨船高,那怎么办?只能买现有的货架产品啊……


【俄国人也想要那些性能更好的进口车啊,但现在这个大环境下他弄不来啊】

说回到这两款车,这两款车虽然技术落后,但有一个好处——耐用。这个不是说车本身的机件经久耐用,而是车辆发生一些小故障时是可以继续“装作无事发生”或是利用土法进行简易修理后继续开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车上也没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哪怕坏也很快能找出来哪坏了,怎么修。

【“你现在手里只有这个,没得选了”】

说到底,乌阿兹这两款车就是一个能跑的工具,他是劳动工具,虽说糙了点,但用起来还算趁手。至于说有没有更新的替代者?有倒是,那玩意叫“爱国者”。“爱国者”这款车与国内的一代勇士相似,但其开发过程费尽周折。这款车的技术水平和国内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BAM)基于切诺基搞得那个“旋风二代”(加大梁的切诺基底盘配仿帕杰罗造型的车壳的这么一款越野车,外观虽然优美但是质量和技术水平一般,败给了同时期的某款逆向4Runner的车型)倒是有那么几分相似——虽然成本高点,但似乎性能依然好不到哪里去。

【“更高级”一点的俄国自研SUV——“爱国者”。这车可以理解为是俄国版的“旋风二代”越野车】

由于“后继者”软弱无力,这两款老车,在可见的未来依然会继续生产下去,直到俄国人自己把自己的汽车工业战略理清了,并安排一个合适的“继任者”之后才有可能彻底停产。

说实话,就俄国人目前这个挑挑拣拣的样子,肯定是不行的……

【波罗申科时期乌克兰博格丹汽车厂以CKD方式生产的国产某型皮卡,虽然这款车与国际上传统皮卡大厂的拳头产品还是有一定差距,但相比俄乌两国国内的现有车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一项目最后没能继续下去,和用户方挑挑拣拣,忽视现实的主观问题不无关系,这个问题俄乌双方都有】

这两款还在产的“苏联遗老”,是情怀还是工业垃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