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学小贴士(八十六)生产要素市场(五)

2021-09-27 12:58 作者:大桥_流水  | 我要投稿

什么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

现在我们理解了劳动需求曲线:它反映了劳动的编辑产量值。下面我蛮来看看一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几个因素。

产品价格  边际产量值是边际产量乘产品价格(MPL×P)。因此,当产品价格(P)变动时,边际产量值变动。而且劳动需求曲线也跟着变动。比如,豆沙面包价格上升增加了每个工人的边际产量值,从而增加了生产豆沙面包的劳动需求。相反,豆沙面包价格下降减少了边际产量值,也减少了劳动需求。

技术变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的高科技机器代替了人的双手,工人们只需要操作机器就可以完成大批量生产。科技的发展大大影响了劳动市场,假设机器不会替代人工,那么在工人工资一定的情况下,技术增加了工人的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劳动需求,并让劳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但是在有的时候,因为机器的各种问题,劳动的边际产量会被减少,让劳动曲线向左移动。经济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为劳动节约型的技术变革。但是,历史上大多数的技术进步是劳动扩张型的技术变革,比如蒸汽机,内燃机等。它们通过增加生产效率增加了边际产量。

其他要素的供给 一种生产要素的可获得量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比如面粉供给的减少将减少工人的边际产量,从而减少工人需求。

劳动的供给

有需求那供给也必须安排上。劳动的供给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会细讲,这里我们简单的说一下劳动供给曲线和得出这个曲线的决策。

工作与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在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权衡取舍是工作或学习与休息之间的权衡取舍。我们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越多,玩的时间越少。所以劳动与闲暇的取舍就决定了劳动供给曲线。

经济学十大原理中还有一个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为了得到一个小时的闲暇,我们放弃了一个小时的工作,也就是能赚到的工资。因此,如果我们的工资是每小时15元,一小时的闲暇的成本就是15元。随着工资的提升,我们闲暇的成本也在提升。

劳动供给曲线反映了工人如何根据这一机会成本的变动做出劳动和闲暇权衡取舍的决策。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意味着工资上升使工人增加他们供给的劳动量。由于时间是有限的,工作时间越多意味着工人享受闲暇的时间越少。也就是说,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工人闲暇的时间就会更少。

但是劳动供给曲线不一定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假定大桥君的时薪从15元提升到了20元,闲暇的机会成本变大了,但是我比以前更富有了。多了这5元可以激励我去选择享受更多的闲暇。回到现实,在拥有高工资时,人们会选择少工作一些。如果这样的的话,劳动供给曲线会向后弯曲。但是这种问题太过深奥,在现阶段我们不考虑这种情况,只假设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


经济学小贴士(八十六)生产要素市场(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