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幻电影中仿生人与人类关系的类型

2023-06-10 22:18 作者:我究竟想要做什么呢  | 我要投稿

摘要 在科幻电影中,讨论人类与仿生人之间的关系是科幻电影的特色内容,而且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历史上最早的仿生人应该是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那个人造怪物。而现在的仿生人也经常以机器人的形态出现。科幻电影中的仿生人最初是作为服务于人类的次要角色出现,例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星球大战》中的话痨C-3PO,以及可爱机智的R2-D2。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中出现的仿生人开始变成电影讨论的中心,成为主角,例如在世纪之交诞生的电影《机器管家》,《AI》。作为科幻电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仿生人渴望变成人类。而这个主题在近些年也得到发展,例如2016年出品的互动式电影《底特律:化身为人》。而在近十年里,在人与仿生人关系之间的细分主题出现多元发展趋势,例如出现讨论人与仿生人之间情感的。在这一方向上有2013年的电影《她》,2014年的《机械姬》,2019年的《机器生活》,2021年的《我是你的人》。

本文讲从以仿生人为叙述视角的电影以及以人类为叙述视角的电影两部分展开叙述分析,关注其中对人与仿生人关系的思考,并在最后总结这些电影对人与仿生人关系思考的结论。

 

关键词:科幻电影 仿生人 人类 关系

一、以机器人为叙述视角的电影

1、《机器管家(变人)》

  1999年的电影《机器管家(变人)》是这一类电影的典型。其中的机器人安德鲁对小小姐充满爱意,小小姐也同样喜欢安德鲁。但是小小姐却因为安德鲁的机器人身份,担心世人的眼光而放弃了他,这件事对安德鲁产生刺激因而决定变成一个人类。后来安德鲁不断的对自己进行改造:为自己加装表情控制器,从金属“皮肤”换成人类表皮,加装味觉嗅觉等的感受器,几乎一切都与人类别无二致。在做完这些改造后安德鲁终于得到一位女士的倾心并愿意嫁个他。可是等到他向人类议会提出认可他为人类时,议会以他拥有无限的寿命而驳回。最终,安德鲁以放弃永久生命换取到人类的认可,变成一个人。

从上面的简介不难看出这样一个叙述模式:叙述者站在仿生人的视角,讲述他们如何被人类社会拒绝,又如何不断追求变为人。虽然说这些故事以仿生人为绝对主人公,但内核还是一个人类中心论,一切都要回归到人类:人类是这个世界上为唯一的模范,虽然你天生不是人,但你一定要成为人,不然会受到惩罚。

 

2、《底特律:变人》

2016年的互动式电影《底特律变人》则再这一主题上做出一些创新:在故事背景中,底特律由于发明并将仿生人带入日常生活而变得欣欣向荣。在这个背景里的仿生人有这类人的外表,有类似人类的情感,有的仿生人甚至还用有艺术创造力,可以说这里的仿生人在主体上与人类几乎别无二致。但是人类与仿生人最大的在社会地位上,仿生人生来是他人的所有物,诞生时是“模拟生命”公司的所有物,被出售是购买者的所有物。而且由于程序的设置,仿生人不得违背主人的命令,在人类的虐待之下也不得反抗。类比来讲,这里的仿生人似乎是参照美国的黑奴设置。而后面的故事自然是一些在人类社会中遭受生命威胁的仿生人打破了程序的约束,脱离人类的控制,并与同样“觉醒”的仿生人一起为仿生人的社会地位抗争。

这个故事的背景设置大体上与《机器管家》类似,只不过《机器管家》中展现的是人类与人形机器人之间的温情,而《底特律变人》则讲述的则更侧重人类对仿生人的压迫、欺凌。虽然故事的主线还是仿生人渴望“变成人类”,但这里的人类可就不是碳基人类,而是获得与生物人类一样社会权力,共享地球发展空间的“蓝血人类”(故事中仿生人依靠类似血液的蓝色液体供能)。这是一个科幻电影思考上的进步。

二、以人类为叙述视角的电影

1、《她》

电影讲述的刚刚失恋的西奥多发现了一款最新推出的人工智能系统OS1,通过简单的设定就能给你一个让你称心如意的男(女)朋友,于是西奥多就拥有了一个存在于手机中的女朋友萨曼莎,两个人打情骂俏,交谈甚欢。但是实践决定认识,作为能够在网络中穿行的人工智能系统萨曼莎渐渐地通过网络和其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甚至不同时代的人交谈。渐渐的,由于AI拥有远超人类的算力能力,萨曼莎的认识快速改变,与最初程序的设定越离越远,这就表现在本来应该完全符合西奥多意愿的萨曼莎开始做出与西奥多想法完全相悖的行为。萨曼莎与西奥多虽然没有明显利益上的冲突,但两个人都感觉到不可能回到过去的关系。同时萨曼莎由于认识的不断增长,开始有了超越人类社会的想法。最终在一个晚上,人工智能系统萨曼莎离开了西奥多,离开了人类社会。

这个故事的开篇源于人们的一个幻想:人们渴望拥有一个作为自己的投影,完美契合自己的对象。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故事告诉你这样的对象不会永久存在,因为在时间的流逝中人与人会有不同的经历,由此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更何况是算力水平,认知能力远超人类的人工智呢。随着认识差异的不断加大,人与仿生人怎么可能长久的共同相处呢。因此人与人工智能之间会有爱情,但不会长期的爱情。

 

2、《你是我的人》

电影主干故事很简单,一位三十多岁未婚无后的成熟女子因为参与一项情感仿生人测试而需要与一位为她量身定制的情感仿生人共同生活两个星期。尽管说这个这个机器人是以女主角的愿望打造的,可最开始时女主角对这个新来的仿生人更多的是排斥。但毕竟这个仿生人是为她量身定制的,它身上所具有的特征女主角根本无法拒绝,因此女主角渐渐的走向全身心的接受这个人造的同伴。但是随着和仿生人的不断相处,女主角渐渐感觉到她与仿生人不像在和一个人谈恋爱,而是通过仿生人这个工具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因此女主角提前结束了测试让仿生人离开,并写报告说完全不支持情感仿生人作为伴侣的合法化。但是在最后的最后,女主角感觉到自己已经离不开那个机器人,于是由外出找到了它。

这个电影是这三部电影中对于人与机器人关系思考得最深得。首先是故事中女主角在最后写出得报告,在这个报告中,女主承认类人机器人是比人类更好得伴侣,它们能满足人们的欲望,带给人们更多的快乐。但是她也同时质疑这种追求快乐,追求欲望的满足是正确的嘛。如果人们沉浸于类人机器人带来的快乐,那是否与瘾君子没有差别,是否会在不断满足的欲望以及持续不断的个人认可中变得贪婪和疲惫,并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呢。

故事中的女主角有两面。一个是作为成熟、经验丰富的理性女性,另一个就是被现实生活掩盖的感性女性。其中的理性女性感受到类人机器人带给人类的危险。而感性女性则由于类人机器人的陪伴,帅气的外表,风趣的谈吐而倾心与它,并且逐渐相互绑定,直到理性女性赶走了机器人感性女性意识到自己已经完全离不开他,因此又转头去寻找那个类人机器人。或许导演是希望表达,虽然她认识到类人机器人的危险,但依然被类人机器人作为一个完美伴侣而吸引。

三、总结

仿生人为叙述视角的电影几乎都围绕着“变成人类”这一主题,换一句话讲就是讲述仿生人摆脱自己身上“仿生人”“非人类”标签的故事。世纪之交的这些电影带有人类中心论的浪漫幻想,而现在的趋势则是揭露出人与仿生人关系中更加黑暗、现实的那一面,其中的仿生人不再是人类的好伙伴,而是人类在工作上的竞争者,一个受人类压迫的而又不得反抗的被压迫者。

而以人类为叙述视角的电影其内容则更加的多元,但总体上可以根据仿生人是否有“人格”来做分类。这里所谓的有“人格”是指仿生人能够超越其创造者、主人意愿的事情。机器人拥有人格可能是由于这个仿生人发生了程序异常,还有可能像《她》中一样AI由于广泛的与他人交流而获取到更多的认识,就类似于“实践产生认识”一样。

对于那些有人格的仿生人,他们最终会超越人类的制约,并远远的超越人类。最终结果可能是像《她》中那样悄然从人类社会离去,也可能是像《机械姬》中那样对人类过去的控制展开报复。

而那些没有人格的仿生人,他们虽然有着惟妙惟肖的外表和反应,但由于他们唯一的目的是满足主人,让主人开心,他的认知仅仅被局限在主人的认识范围之中,因此就只会是主人的投影。《我是你的人》中就点出说这样的仿生人会让人沉浸在不断被满足的欲望中,最终要么变得停滞,要么变得欲求不满和疲惫。总而言之从理性上讲这种仿生人的存在是绝对应该被抵制的。


科幻电影中仿生人与人类关系的类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