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赚钱效应——情绪流的理论基石

2023-11-03 13:49 作者:连板  | 我要投稿

很多做短线的朋友经常听到赚钱效应这个词,赚钱效应具体讲的是什么?如何利用赚钱效应指导自己的实盘操作?

一、赚钱效应的含义

赚钱效应这个词,是我们短线选手最常听到的一个词, 我从文字上对它进行拆解,所谓的赚钱,就是获取利润,收获财富,而效应,则是一种特定的现象。所以赚钱效应,就是在股市当中获取利润的一种特定现象。

二、赚钱效应的特征

1、群体性强

赚钱效应这一特定的现象,基于人性逐利的本性,会让投资者不断聚集,从而产生群体性,一个投资者赚钱了,就会持续针对这一赚钱效应进行投入,随着投资者赚的越多,越来越多的其他投资者就会被吸引过来,群体规模就会不断增加。 如果有投资者在这种赚钱效应当中失手,导致亏损时,他就会进入反思,并减少操作,而更多的投资者都是如此的时候,同样基于人性的恐惧,反思与减少操作形成群体性,赚钱效应就会发生逆转和衰竭,最后形成亏钱效应。

2、容错率高

赚钱效应的容错率高,是建立在它的群体性基础上的,良好的赚钱效应,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蜂拥而至,你觉得买入的位置很高了,但同样有更大胆的资金去接手,买入的股票没有涨停,也还有资金去企图抄底把它捞起来。所以赚钱效应好的时候,就算失误,代价也不大,可以有足够的机会从容离场。

3、周期性明显

这个才是赚钱效应最重要的特征,任何再好的赚钱效应,都有一个发酵、上升和衰退的过程。 市场内具有一定资金和实力的投资者,会最先去挑选和挖掘其看好的投资方向或者投资逻辑,并进行试错,如果结果正确并赚钱,那么就会产生信心并增大投入,他们的行为产生的收获就会吸引敏感资金进行跟随模仿,当跟随模仿的投资者也赚钱,跟随者就会越来越多,形成群体效应,然后就会引来更多无脑博傻的投资者参与进来,博弈赚钱效应的持续性。 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聚集在这种赚钱效应之下的流动性也会越来越大,最终将那些犹豫不决的踏空者也吸引进来,市场就会进入短暂的疯狂,而当先行的试错投资者和跟随模仿的投资者兑现离场之后,赚钱效应就会衰竭,进入亏钱效应阶段。前瞻者试错、跟随者模仿,博傻者接棒,踏空者接盘,短线的周期轮回就是这样一遍一遍的反复上演。

4、动态变化

赚钱效应作为一种特定的现象,它一定是以市场为根本依托的,而市场是在不断迭代进化的。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市场的数量、技术的发展、规则的改变,现在的市场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市场的进化,赚钱效应也在适应市场不断在变化。 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市场风格,在之前,赛道股很流行,无论是做短线还是中长线,都通过赛道股获取了较好的收益,那么赚钱效应无疑就是赛道股方向。再后来,连板接力成为主流,打板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词语 注册制全面执行之后,趋势波段成为赚钱效应的代表,打板接力则逐渐势微

三、赚钱效应的周期

我们前面说过,赚钱效应具有明显的周期特征,我们常说:赚钱效应指引资金方向,亏钱效应引发避险情绪。资金只会涌入赚钱效应最明显的方向,促使赚钱效应不断加强,而回避亏钱效应严重的方向,导致该方向更加无人问冿。 上半年人工智能最热的时候,偏离了人工智能这条线,基本就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可以赚钱,而自从6月份人工智能进入调整以来,该方向就成为短线资金回避的方向,曾经的大牛股剑桥科技,现在距离最高价格,已经接近腰斩了。

赚钱效应周期与情绪周期,指数周期

赚钱效应的周期,主要是赚钱效应这一特定现象的产生、发酵、高涨与退潮的轮回体现, 指数周期则是指数的上涨、调整与下跌的走势周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一轮牛熊,从牛市到熊市就是赚钱到亏钱的过程,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周期。指数周期更多是大盘层面的,与短线的赚钱效应周期有一定关系,但很多时候在指数下跌的周期当中,也会存在赚钱效应周期,比如当前阶段就是如此。 情绪周期一般是特指投资者群体从迷茫到兴奋,再从兴奋到退潮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说市场是有情绪的,市场的情绪好我们赚钱就更容易,市场的情绪差,我们赚钱就很难。 赚钱效应周期与情绪周期是有区别,但也有紧密联系的关系。赚钱效应周期主要体现的是赚钱的特定现象这一外在表现,情绪周期则偏重于投资者的内心体验,是市场上投资者的情绪反应。

简单的总结就是:赚钱效应体现于外,情绪周期反应于内。

不过在很多时候,情绪周期还是主要承载赚钱效应在投资者内心的情绪反馈,所以二者的表现往往具有很大的同步性,这个时候,我们常常二者取其一,相互替代,用来衡量市场的运行状态。

赚钱效应级别大小由资金量级决定

市场是船,资金就是水,无水船就难行。市场的总量能决定了赚钱效应是整体机会,还是局部机会,市场的总量,决定了市场机会的大小。 而影响市场资金总量的因素,包括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市场位置等。 政治因素直接影响到主力资金的信心问题,近几年的贸易战、科技战,对市场造成的冲击都是相当大的。 经济因素包括国内外两个方向,国外的加息、汇率等,造成北向资金的持续流出,场内活水减少承压。国内的经济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导致机构和主力资金的价值预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资金发生增加或减少。 政策因素同样对市场影响巨大,2015年的去杠杆政策,导致了一轮熊市的开启,近期降印花税、降息降准,则是在引导市场回暖。 这些大的层面的因素,看似与赚钱效应直接关联不大,但是其实上是一种量与势的相互转换,量能的充沛与否,决定了赚钱效应势能的大小。量能的流动与变化,造成赚钱效应的变化,对应的也会产生不同风格的赚钱效应。

四、如何看懂赚钱效应的演绎

1、大盘与题材

大盘与题材整体还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大盘的上行趋势,更容易造就更大级别的赚钱效应,而大盘下行的时候,赚钱效应的级别与规模相对都不会太大。 离我们相对较近的,就是从2020年3月开始启动的新能源车大行情,持续炒作近两年的时间,整个新能源车的板块指数涨幅近三倍,涨幅十倍的个股就有好几只。 而今年的人工智能行情,短短3个月时间,就陷入调整,这与当前指数的自5月份以来的持续下行,是密切相关的。

2、横向维度,看各题材的关系

题材之间看主次,看竞争,看共生。分清主次看懂竞争是最主要的。 大盘量能充沛,指数正向运行的时候,有足够的活水,支撑多题材同时运行,但是也区分主线、支线与非主流。而大盘量能萎缩,指数下行,市场在弱势的阶段,一般难以养成太大的主线题材,并且各题材之间由于资源紧张,竞争非常激烈。 今年8月上旬,以证券和互金为代表的金融题材为主线题材,中间穿插了人工智能的反弹、地产、医药、天然气等非主流题材短暂一两日的昙花一现。这个期间,主线只有金融,不存在支线,金融这条线也坚持一个月都不到。金融之后,环保、核污染题材短暂过渡,8月底华为概念发酵,并带动以光刻机为代表的科技题材走强,科技成为当前主线题材,这期间的医药、环保和无人驾驶等都是非主流题材。 主线题材,具有持续性,有核心股票带头,能体现出赚钱效应的带动性和群体性,并且容错率也较高。虽然在当前弱势行情之下,主线的赚钱效应虽然也并不强,但相对机会是较多的,而非主流题材,则基本很难有赚钱效应。

3、纵向维度,看题材内的竞争与助力

龙头是信心,跟风是规模,低位是基础。 一个题材之内,最好是高中低相结合,协同发展,这样的表现才是最好的。 核心个股之间虽然也有竞争,但整体表现良性,胜出之后的龙头必须展示出强大的气势,有极大的影响力,同时团体表现好,持续给予良好的正反馈,更多的投资者都有所收获,这样才能给其他投资者以加入进来的信心。 如果龙头个股表现不稳定,经常出现卡位,或者缺乏首板的基础助力,则题材就很难有效聚集起良好的赚钱效应。 关注我,分享更多投机干货。

赚钱效应——情绪流的理论基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