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 Talben Shahar(全23讲)

2023-04-09 10:30 作者:飞起来的猪头  | 我要投稿

第一课

1.幸福取决于承装信息容器的形状,解读比信息本身更重要。

2.异常卓越的群体:1.完全相信自己,深信自己能够成功。2.好奇心强,问题永无止境,想了解这世界。

第二课

有必要研究积极:

1.研究有效方法至关重要,有效方法具有能动作用。

2.快乐并非只是对痛苦的否定。

3.培养积极心理预防焦虑及抑郁。

适应力可让环境不理想的孩子仍能成功。他们相信事情在现场或将来一定会完美的解决,这是内心的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即有“意义感”

培养适应力:

1.一个帮助自己合适的榜样

2.有接受自己弱点的勇气

问题创造现实:问自己真正擅长的是什么?而不是只问自己的不足和弱点。改善弱点的同时,欣赏优点同样重要,无论是组织,人际关系还是个人层面。

玛瓦柯林斯的积极学习法是让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有优点,并且能够成功(书名《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

从被动的受害者转变为主动的积极者,沉浸在自怜、思考、抱怨中无法解决问题;积极主动者不是光想不做,而是主动承担责任,行动增加自信水平,结果带来更多希望和乐观。

纳撒尼尔布兰登谈到自我负责需要自己承担生活的责任,要认识到没有其他人会来帮你拯救生活,要为自己的生活、自信、自尊、幸福负责。

第三课

1.单单摆脱抑郁或者焦虑,不足使人快乐,需要走出去,去享受生活。

2.培养积极的一面就是预防消极的一面。

3.对优势应当给予对劣势同样的关注


第3讲 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 P3 - 21:26


疾病模式的预防来源于系统的能力培养,包括勇气 乐观 信仰 心胸 洞察力等,可预防抑郁及焦虑。

培养积极的一面就是在预防消极的一面

提出有关于自身发展成长的问题,并花时间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更有肯能积极的探索。

培养个人成长,致力于积极的方面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关注为什么生病,而是要关注怎么能更健康。

当我们关注培养自身优势的方面时,长远来看会改善弱势的方面

培养自身的擅长的能力,能够增强自己的防御消极情绪的能力,即使有了消极的情绪也会较快的消除消极情绪。

4.健康模式:追求意义和目的;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能力(积极面)既是创造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认为消除了不幸就会幸福是错误的!

5.积极心理学第一前提:(搭桥)

第二前提:技术 方法 工具

第三前提:幸福不仅与外部环境有关,更与人的内在有关。

第四前提:尊重并完善人的天性

第五前提:道德追求

第一前提:只有良好的意愿及理想主义想法,往往使人消极,而不是产生主导的积极心态,所以需要心理学研究(积极心理学),链接象牙塔和社会。

第二前提:做有实践精神的理想主义者。

1.研究可行方法。

2.成长锥统计学(研究最优秀的群体)

不要只研究普通群体,还要研究普通群体中的特例。

研究自身平凡之处,我们只能描述生活,研究自身非凡只处,我们能改变生活

第四课

改变可以成指数增长,社会网络指数本质,指数变化努力是必须的。

乐观的人无论是否成功,在一段时间后仍会回归到乐观的状态。剧烈的环境变化对幸福感影响很小。

唯一影响幸福的外部因素是社会制度。

第三前提:幸福与否的关键在于期待是否正确,期待值的高低只能影响一段时间的幸福感。正确的期望在于相信内心变化,观念精神状态,看待事情的方式,而不是外界信息或成败。

第四前提:

托马斯索维尔

人性限制观意图建立政治体制开导人的缺陷

人性非限制观人性可以得到改变。建立体制以完善天性。

人性限制观对快乐幸福和长期的成功很重要


“凡人的权利”原因:

描绘托马斯索维尔心理学领域政治观念

幸福快乐的支柱

人们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有误解


第4集 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P4 - 43:43


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且不能拒绝。

当在乎别人想法时,我们便不在是一个凡人。为此将付出代价,付出精力,幸福,快乐。

给自己的生活一份空间去做一个凡人,和爱的人、家人、写日记时要做真实的自己,展露真实情绪。

允许自己做一个凡人,接受自己的任何情绪。压抑情绪会让情绪更加明显,允许自己紧张出错。

痛苦的情绪是人性的一部分,如同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的定律,必须服从天性的召唤。“微笑的假象”导致严重的抑郁,与朋友家人在一起沟通。

主动接受一些事情无法改变,一些事情可以改变,要有区别的接受:

A affect 情感

B behavior 行为

C cognition 认知、想法

沉思对负面情绪没有消解作用,书写或与人沟通可极大缓解。情感或情绪是无法改变的,要做的是真诚的面对现实,当允许自己是凡人的时候,心理防御免疫系统会加强。

第五课

道德层面上的幸福:

幸福对生活和人际关系有拓展作用。

芭芭拉 弗雷德里克森

积极情绪帮助克服消极情绪,被消极情绪控制时,思绪变得狭窄和压抑。积极情绪让思绪拓展重塑,将形成良性循环。

努力追求而非逃避问题。

“我想要变得快乐”是自私的问题,造成了不快乐的情况,因为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候有负罪感。幸福是正和博弈,因为幸福可以传染,助人亦是助己。

改变世界之前先改变自己,传播幸福的最好方法是经营好自己的幸福,以身作则,改变自己。

信念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罗尼本尼斯特

潜意识限制了人类的潜能,打破心理的壁垒。信念是成功和幸福的准则。

罗伯特罗森特尔

珍视每个人的潜力,罗森特尔提醒人们注意某个一直存在的东西。

米尔格拉姆 权利服从实验

情景的影响力和对权威的服从

菲利普津巴多(消极环境)

角色沉浸让人们更加带入到对应情景中

蓝格教授(积极环境)

积极环境让人更积极。

第六课

巴奇

积极性暗示可给人积极态度

如何创造积极的环境

欣赏爱的人或场景,潜意识受到积极暗示。看能唤醒积极状态的图片,听励志音乐,看励志电影,对成长记成功都有帮助。

自救组织创造基于“思想创造世界”,思考只是成功的一半,还需要自身的努力和坚持,挫折及其中的经验。

吸引力法则只能短期提供快乐,长期来看会有挫败感。

班杜拉

自我效能是自信关键术语。这些人有更强适应力,抗打击能力,同时这些能力可以习得。

纳撒尼尔

自尊即自信的程度会对生活产生影响,与内在很重要,提升自信的同时改变自己思想,改变自身的容器,把经验转化为机遇。

安慰剂效应

思想的作用不容忽视。

信仰和期望如何影响行为和表现,两种机制:

一.动力: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二.一致性:认为世界的样子(心理图式)与真实的样子是一致的,如若不是则惶惶不安。这时要么改变客观环境,要么改变主观认知。

方法一:更新主观思想

方法二:屏蔽客观信息

方法三:主动去证实信息(全面的看待问题,同样注意 问题创造现实)

方法四:创造一个新的现实

不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就会毫无长进。光想不做,是不可行的。

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

悲观短期长期都客观。对自己的成果不看好,对短期的成功不承认。

乐观短期天马星空,长期客观。信念强,短期期望很高,动力十足,表现一搬后就复盘学习。

悲观主义把负面情况看成普遍现象。乐观主义者主观的解释事件,当成是成功路上的阶梯。

乐谷主义者心理及其免疫系统更强。乐观的解释方式可以抵御抑郁。

现实与不现实的乐观主义辨析:

斯托克代尔悖论

1.相信自己能重获自由

2.对当时情况的估计是现实的

让理想与现实尽可能达到平衡以达到一致性。积极的心态是秘诀的一部分,激情和勤奋共同组成秘诀。

高期待让自尊更容易受伤害,但降低预期是不可取的。

丹尼尔吉波 有效预期


第6讲 乐观主义 P6 - 01:13:45


1.幸福感总会回到原处

2.幸福感从基因阶段起是固定的

提高自尊心: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在学习区允许自己冒险,承担失败的风险,去解决面对直面问题。

自尊(自我认知理论):通过观察自己的宽容程度,越面对、解决问题,会觉得自己越勇敢,幸福感会提高。解决问题失败后的痛苦比想象的少的多!复原能力更强。

第七课

把幸福基准值提高:

1.解决问题,产生积极结果,基准线上调。

2.失败的挫败感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乐观是诠释生活的方式,如何更乐观

1.付诸行动。(行动 尝试 合作 投入)

班杜拉:不顾事实的赞美是不可取的,会伤害自尊和积极性。努力和解决问题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即使一点也能增加信心。

经历失败后,从其他角度诠释失败,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苏林祁克果:敢于尝试只会暂时失去立足处,不敢尝试会失去自我。

2.想象,将目标应在心中。

大脑并在不知道真实实物和想象事物的区别,想象成功多次时就构建了,将外在事物与主观意识相匹配,模拟装置指导我们做相同的事(成功时)。

想象达到的目标及过程中的行动。引入各种感官,想象的更准确更真实。要激发情感,为自己要做的事情感到兴奋。

3.认知疗法。(关键点 尊重现实)

马丁塞里格曼 感情受思想驱动

感受事件——做出评价——激发情绪

在产生评价阶段进行干预,从而改变情绪。

重建理性和真实。有时我们的想法失去理性,对事件非理性评价,导致悲观情绪。

3M(3个导致非理性思想的陷阱)

1.夸大,夸大已经发生的事实。过度总结会导致非理性评价。all or nothing 阻止我们挑战自我的障碍。

2.缩小,狭隘视野:只关注极少数的特殊情况。应让现实趋于平衡,放大视野,不过分关注。允许自己做个全然的人,允许自己后悔,但总体上要理性的看待。


第7讲 逆境还是机遇 P7 - 38:38


主观评价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质疑和考研自己的判断,重建思维框架看见正面信息。

3.伪造和捏造。非理性的自我责备及责备其他人,最后会导致非理性情绪。把个人情绪理解为现实情况,而不是理解为情绪本身,情绪不一定放映现实,只是对现实的评估。害怕失败只是一种情绪,实际情况是失败后会很快恢复。

如何遵从事实:

1.我的结论是否接近现实

2.他是否理性,是否忽略重要因素(正面),还需要考虑什么重要因素,是否放大了某些信息,是否忽略好的或不好的消息

3.放大视野,看全局。

乐观的解读让情绪回复更快,“我确实失望,但没什么,我从这次失败中学到了什么,我该怎么走出低谷”

获得幸福成功和坚定的信念,需要努力,无论是想象练习,付诸努力及行动,质疑不理性想法,都需要持续练习。

关注

艾德迪娜研究看待看待世界的方式比客观因素更影响幸福。情绪由外在和内在共同决定,如何解读很重要。

“关注点创造事实”

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改变关注点 。

自怨自艾:永远关注消极,关注问题,关注不顺利的事情,自己的问题

知足常乐:关注生活中光明的一面,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


第7讲 逆境还是机遇 P7 - 55:03


从自怨自艾移向知足常乐。自者习惯向现状屈服,他们相信糟糕的现状与自己全然无关。其实他们自己是现实的创造者,他们相信无论怎么做都会搞砸一切。(反向自证预言)。

认知重建:学会乐观的看待事物,以乐观的态度。

不要浪费人机关系中的危机。有助于我们成长。所有伟大的领导人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才成就自身,外界环境随着心态发生改变。

第八课

知足常乐者发现生活的积极面,改变看待 问题的方式。

修女实验

信仰环境生活方式并没有影响寿命,只有积极地情绪是关键。幸福快乐和爱。

被认为“乐观主义者是产然脱俗的”

不必回避悲观的事,因为美好的事情更多,丑恶需要关注,但美好的事物更需要。因为关注产生现实。

主观意识上关注负面信息,有必要关注,但不能限于此。

真诚的珍视让赞美更让人信服。关注负面消息会让人消极,会只关心缺陷和不足,而忽略了美好事物,这样就会贬值。

如何纠正错误观点:

社会层面-传播更多积极新闻及事件。 不去关注好的事物,好的事物就会贬值。

出于习惯 我们关注不寻常的事物。负面事物和特例更容易抓住注意力,因为我们不喜欢变化。适应性让我们不必抓狂于小事。

是否能够适应逆境,同时不把美好当成习以为常。

是不是经历了外在的不平凡事情之后,才会想起身边的平常。养成寻找幸福和感激的习惯。

培养感激之情:

感受每一天开始,会从设么事开始专心致志。把感激从一种状态变成一种气质。每天仔细用心的找一两件是事情做。(品尝美食,享受音乐) 每天睡前写下至少5组让你感激的事情。

要将感激付诸行动。保持新鲜感。

铝箔米斯基:保持新鲜感的秘诀

1.引入多种多样的新鲜事物。同样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写。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剂。

2.艾伦朗格用心法则,创造新的区别。留意以往视而不见的事物。

3.形象化。词语形象化,欣赏身边的事物,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不把身边的事物当做理所当然。

第九课

媒体夸大集中报道消极事物,让我们变得自怨自艾。

去思考生活中重要的人 做了什么具体事情让你 感激。写一封感谢信,并当面拜访读出来。

每周做一种表达感激的事情,或书信,或电话,多样性可以保持新鲜感并提高幸福感。

丧假铝箔米尔斯基实验:

最坏经历:言语表达或者书写表达课缓解负面情绪,重现会让负面情绪加深。

最好经历:与最坏经历完全相反。

分析与重现是不同的,分析经历有助于改善痛苦和消极情绪,最关键的是治疗者是否是好的倾听者。感激练习就是重现经历的练习。

允许自己全然为人时,允许自己去感受情绪,有效的恢复手段是分享这段经历,或者写进日记。这是积极的接受,而不是在脑海中重复回现。


第9讲 积极情绪 P9 - 27:57


记录写日记是激励积极、减缓消极的良好手段,只不过一种是简单的重现、一种是分析。


第9讲 积极情绪 P9 - 38:00


改变

改变是困难的,但这是可能的。

神经可塑性,人的思维模式有迹可循。一条新建城的神经通路会吸引更多行动,并且通路会变厚。没有建立起来的就很容易消失,这是自我增强。反复做某件事就会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可在大脑中新城新的通道。音乐和运动会建立更多的神经通路。

大脑中存在有益和有害的通道。“每次发生事情时会想对自己造成了什么影响,当在生活中挑不妥事情的时候,大脑的这部分通路就会加强”本应感激的我们,却让想法流到了消极的更宽的通道中。

两种改变:1.逐渐改变。2.快速改变。不等于捷径。两种方式都需要时间。人们坚信自己可以找到捷径,但必须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做好,因此导致忧郁和消极。

第十课

改变:没有一种改变即可生效。渐进式改变可每天感恩训练,构建新的神经网络。

真的希望改变么?

消极情绪无法脱离是应为结合实际。摆脱对失败的恐惧,同时保持雄心壮志,需要理解亮着的关系,理解细微的差别。

想改变什么?嫩改变变很么?不能改变的什么

1.基因设定范围、基因50,外部环境10,行为处事40.(ABC模式)

A情感,有情感才有行动。

渐变:专注冥想,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注意力螺旋”乔恩卡巴则,身心舒展,内心平和 审视自己。途径是身体,思想,呼吸。

塔拉白坭特哥们。“正念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不全改变他,关键在于这颗消除我们对烦闷情绪的反应,注意这不是拒绝情绪本身”

每天20-30分钟,8周就有变化

突变:PTSD,改变大脑的通路。高峰体验理论。(假设无证明)人生中最值得开心的某个时刻,他很短暂但极度快乐。 巅峰体验是喜悦的休克疗法(与ptsd相反)

1.允许自己全然为人,接纳情绪

2.集中心智 把握当下,仔细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3.两种情况:i书里有意义的目标,做自己喜欢的事。匆忙,焦虑是很难体验高峰。

4.情景重现,神经通路形成。 积极体验与积极情绪不同,体验是描述并非分析,

B行动及表现

立刻进行有意义的活动,立刻采取行动。态度影响行为。达里尔贝母(自我觉知理论)认为行为也可影响态度。大脑不允许行为与态度不同,会使两者达成一致。习惯属于行为模式,即思维模式。认知距离,两种想法冲突时,必须把分歧进行统一。解决办法是通过改变行为。

面部表情反馈假说。肢体反馈假说。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 Talben Shahar(全23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