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绪论

2023-08-26 14:34 作者:g清華北大歐陽奮強g  | 我要投稿

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

3.兴奋性:生物体对刺激发生生物电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4.兴奋:神经、肌肉,腺体等机体的一些组织,当受到一定刺激后会产生某种特殊的生物电反应。

5.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6.内环境:相对于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7.稳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体内复杂的调节系统,使内环境的理化特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

8.调节: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体内活动的适应性调整,使机体内部及机体与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

9.非条件反射:指生来就有的,固定的反射,是一种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10.条件反射:是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人或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根据其所处的生活条件建立起来的,是后天获得的,高级的神经活动。

11.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通过神经反射活动来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机制。

12.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经血液循环作用于相应的靶组织、靶细胞而产生的生理效应调节机制。

13.自身调节: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某些适应性反应。

14.反馈:在机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功能活动的改变又可通过回路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改变其调节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

15.前馈: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16.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

17.糖异生:肝脏利用乳酸、丙酮酸、甘油等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来合成糖原。

 

简答题:

反射活动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

1)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固定的反射,是一种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2)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人或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根据所处的生活条件建立起来的,后天获得的,较高级的神经活动。

 

内环境的作用?

1)为机体细胞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使细胞的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正常进行。

2)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

3)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维持细胞正常兴奋性和各器官正常机能的必须条件。

人体三大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反馈生物学的意义?

正反馈:正反馈可促使某种生理过程加强,如排尿反射。

负反馈:通过反馈信息抑制了控制部位的活动,如调节体温,血压,激素水平。


绪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