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里尼如何靠足球称霸世界

1992年,著名导演张艺谋的影片《秋菊打官司》登上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最高领奖台,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与法国戛纳金棕榈奖、柏林金熊奖并列为电影领域最高奖项。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狮奖也是三大奖项中唯一改过名字的,在电影节创立之初的1932年,它“户口本”上的原始名字,写的是“墨索里尼奖”。没人愿意提墨索里尼正是“国际电影节之父”,而在1932年,正是老墨如日中天之时,只不过,还有点暴躁。

自1928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正式建立起法西斯政权后,他就开始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可是人们不曾特别关注到的是,老墨同学在内政方面也是想做出一些成绩的,那些能让自己在世界扬名、将意大利聚焦在世界中心的政绩。他没有等多久,1928年,一个机会飘然而下,摆在了他的眼前。
在多方努力下,第一届国际足联世界杯举办在即,正在招募主办国。作为国际一流大赛,今天的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而在1928年,这样的能够汇拢世界的大赛事除了奥运会并不多见。这一年的奥运会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办,4年后也确定东道主为美国洛杉矶,因此奥运会之风墨索里尼没有搭上线。于是足球世界杯——又是第一届,就成为了墨索里尼实现野心的最佳踏板。
对于足球这项运动,墨索里尼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对骑马、击剑这样武德更充沛的运动更感兴趣,可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足球就足球吧,于是意大利政府加入,与乌拉圭、西班牙、瑞典、荷兰一起争取世界杯的主办权。由于乌拉圭在筹办世界杯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且举办意愿极其强烈,墨索里尼和他的意大利最终没有得到这个机会,而意大利队最终也没有参加这届世界杯。

这届载入史册的第一届世界杯,最终在火药味与生命威胁并存的情况下以乌拉圭4:2战胜阿根廷宣告结束。其实在赛事开始时,就弥漫着一股神秘的火药味,因为欧洲绝大部分劲旅,都没来到乌拉圭,英法等国给的不参赛原因很简单:“路太远,鸽了。”在申报前,乌拉圭方面已经承诺承担一切费用,因此欧洲国家的理由并不成立。不过,对于当时的世界而言,真正的理由非常好理解:没有钱。一场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正是令欧洲国家束手无策的时候。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意大利,这场经济大危机使得老墨本就不“在线”的国内经济改革瞬间成为泡沫。在墨索里尼上台前,意大利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无获利的情况下,大量战争支出就已经拖垮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大规模失业、食品短缺、工人罢工等现象屡见不鲜。老墨上台后,希望用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改造国家的经济,但墨索里尼的做法,类似于大学将学生活动交给社团去做,出了成绩学校也能雨露均沾一样,他授意将经济发展交给了许多“社团”,也就是意大利的一些资本主义大佬们,与他们结盟,然后借助这种盟友关系,加大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干预,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
虽然听着感觉墨索里尼的做法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可问题是意大利是个法西斯主义国家,对内老墨怎么独裁都是常规操作,可法西斯国家另外一个特点是对外侵略,这可是需要强大经济实力支撑的。1930年,意大利的军事开支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0%,这已经让意大利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一种接近休克的状态。到了1936年,意大利48%的劳动人口从事的是农业生产,与老墨上台时比较,意大利的工业只增长了4%,其中传统工业比现代工业的增长要高得多。因此综合看,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就像视觉错象一样,看着都在往上走,在战争的加持下实际上一路往下出溜。随着人民不满地越来越多,墨索里尼迫切地需要强心剂给自己和国家都加把劲。

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在乌拉圭举办,墨索里尼就决心一定要将世界杯带到欧洲,意大利开始逐步推进申办1934年世界杯。可是远水不解近渴,再找不到强心剂,他的政权都未见得能挺得到1934年。为此,老墨决定双管齐下,一边在军事上展现其世界级的力量,另一边既然要搞世界杯,那足球上也得加把劲了。
先说军事方面,墨索里尼像打开了搜索引擎一样,满世界寻找适合咱意大利侵略的对象。且不说经过了大航海时代后西方国家的一通瓜分,世界上连边角料地区都没有适合他们侵略的地方了,妄然动兵,多半会引来大国争端,意大利人再狂傲也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就在意大利人找不出转移国内矛盾的侵略目标时,一个倒霉蛋出现了。
1930年,世界上最“支棱”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叫塔法里·马康南的贵族大叔在击败了政敌发起的叛乱后,于11月2日加冕称帝,历史上称之为海尔·赛拉西一世。上台后海尔·赛拉西一世颁布了经济、教育、政治等全方位、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一度让埃塞俄比亚的国力迅速增强,之前内战的阴霾从此一扫而光。那么,蒸蒸日上的埃塞俄比亚是怎么让向下出溜的墨索里尼瞅上了呢?因为埃塞俄比亚,就是意大利称霸世界做的第一个梦。

作为一个拥有3000年文明历史的非洲国度,埃塞俄比亚在历史的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统一的王国。进入19世纪后,埃塞俄比亚因内乱曾分为若干个公国。正是这一时期,意大利开始瞅上了这块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非洲土地。在现代埃塞俄比亚奠基者孟尼利克二世的领导下,埃塞俄比亚于1889年再度统一。作为孟尼利克二世口中“上帝派来的仁慈朋友”,意大利同埃塞俄比亚政府在统一这一年签订了《乌西阿利条约》,承认孟尼利克二世的皇帝地位,并向埃塞俄比亚提供武器弹药支持,埃塞俄比亚承认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北部平原,即今日的厄立特里亚的主权。作为“朋友”,孟尼利克二世还授权意大利帮助埃塞俄比亚处理一切欧洲的外交事务。
即使放到今天,任何两国如此全方位的建立起的友谊都是凤毛麟角地少,关系好多是利益驱使让他们紧密相连。可是在埃意关系上,埃塞俄比亚显然过于相信意大利的“诚意”了——《乌西阿利条约》确实是签了,但意大利政府居然将一式两份的条约中意大利文版的篡改了,宣称当时还被称作阿比西尼亚的埃塞为处于意大利的保护之下,这毫无疑问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无耻“偷袭”。孟尼利克二世与1891年4月10日发表了《致欧洲列强书》,向英、法、德、意、俄等主要欧洲国家痛斥意大利的卑鄙,并强烈声明:“如果远方的列强前来瓜分非洲,我是不会袖手旁观的。”1894年5月2日,孟尼利克二世宣布废除《乌西阿利条约》,并积极备战,以防意大利人的突然进攻。1896年,阿比西尼亚在孟尼利克二世的领导下在阿杜瓦大败意军,意大利军队不止6000人死亡,而且几乎所有的火炮都被俘获,最终在《亚的斯亚贝巴条约》中赔给阿比西尼亚1000万里拉,成为了近代唯一赔款给非洲国家的欧洲列强。

如此屈辱的失败,反而更大地激起了意大利人对这片土地的欲望,反观阿比西尼亚虽然取得了伟大胜利,但并没有如想象般优化了国家外交环境——国境周边皆是欧洲列强殖民地,这让阿比西尼亚直到塞拉西一世上台时,始终在列强的围困下苦苦支撑。塞拉西一世的改革如果成功,势必加大了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的难度。而塞拉斯一世本人的存在,正是对墨索里尼本人及其理念的骑脸输出。海尔·赛拉西一世在阿姆哈拉语中,意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威力”,而在皇帝众多的头衔中,还有“犹太之狮”、“上帝特使”、“埃塞俄比亚众王之王”、“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第225代继承人”等 称号,这就让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他增强了法西斯统治者的直观认知,也能断定在不久的将来,埃意两国间一定会刀兵相见。
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正是墨索里尼经济改革告吹,国内矛盾不断激化的时候。墨索里尼摸了摸自己的光头,觉得此时正是转移国民对经济拉胯注意力的时候。老墨决定从1934年开始,在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索马里边境处开始不断挑衅,惹出事端,争取早日引诱海尔·塞拉西一世跟意大利的军事冲突愈演愈烈;另一方面,老墨的目光也看向了足球世界杯,因为1934年,正是意大利承办第二届世界杯的年份。

第二届世界杯的兴办,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众多欧洲列强以经济危机为理由拒绝参加乌拉圭第一届世界杯开始,一股怨气就在国际足联中不断弥漫:一边是乌拉圭等南美国家痛斥欧洲国家在之前世界杯上不给面子,想还治其人之身地不参加第二届极有可能在欧洲举办的世界杯;另一边是意大利的官员面对墨索里尼的咆哮拿出的申办方案在今天看来只能是简单毛坯版的文件——除了诚意一无是处,各国看着意大利每况愈下的经济情况,实在是不敢确定由意大利主办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更何况,由于墨索尼里本人对于足球发展可有可无的主观态度,意大利男足的水平也只比海平线高一点点而已。

国际足联在1933年足足开了8次会议,最终在墨索里尼的咆哮、威胁与贿赂下,最终勉强同意了由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来主办第二届世界杯。对此,老墨非常高兴,下一步,就是把世界杯冠军拿到手。可是摆在眼前的都是困难,最首要的,就是意大利足球队根本不是拿冠军的料。而在敲定第二届世界杯主办国后,国际足联也给了墨索里尼一记重锤:宣布就算是东道主,也得从预选赛比起。对此掀了桌子的墨索里尼表示:“我要对意大利足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作为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法西斯领导人之一,墨索尼里的做法即使到今天,也有很多国家在效仿,事实证明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强国之路,例如2022年世界杯的第四名摩洛哥走的,就是老墨当年的路。面对根本没有参加过第一届世界杯的意大利男足,墨索里尼的改革首先打破了国界的束缚,从全球招募意大利裔球员。表面上,只要你祖上有一个人是意大利人,那么在我老墨这儿你就是意大利人,发展到后来传成了甚至只要被一个意大利人咬一口就成了纯种的意大利人。背地里,是墨索里尼重金打造的一支“国际纵队”。由于前文说到的原因,冠军乌拉圭拒绝参加意大利世界杯,因此墨索里尼将招募球员的目光放到了当时南美意大利移民最多的国家——也是个足球强国的阿根廷,如果老墨生在今天,我们也许就能看到意大利队中有个叫梅西的球员驰骋赛场——他的祖先安赫尔·梅西就是1893年从意大利移民到阿根廷的。

虽然确实没有挖到梅西,但墨索里尼成功地挖到了几乎整个阿根廷的国家队主力球员,加上从其他国家招募到的球员,一支王者之师终于组建成。对于球队的训练,墨索里尼也是倍加上心,他为球队请来了当时的著名战术大师维多利奥·波佐当意大利队的主教练,然后贴心地为这群足球明星们安排了一个月的封闭集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封闭集训这样的做法。那么,意大利的冠军之路值得他们这么做这些划时代的努力吗?
答案是肯定的,1934年世界杯是没有小组赛的——16支决赛圈的球队直接抽签对战,败者淘汰、胜者晋级,也就是说四场就能决出冠军,这对于墨索里尼来说,是不容有失的现实,但意大利队首先要跨过的,是预选赛这一关。意大利预选赛的对手,是邻国希腊。虽然在历史上意大利在与希腊的军事冲突中没有占到过便宜,但是墨索尼里展现出了大局观,他并没有让希腊人在球场上给意大利队制造麻烦,而是通过外交手段,承诺将帮助希腊进行一些“有助胜利”的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换来了希腊0:4输掉预选赛的结果。就这样,老墨的王者之师登上的世界杯正式舞台。

1935年5月,世界杯开打,意大利队以7:1的大比分干掉了美洲过来的的世界强队美国。意大利全国沸腾,媒体不约而同地将这场胜利归功于领袖,而不是球员和教练。而在另外一边,被掏空了主力的阿根廷队首轮2:3输给了瑞典,黯然出局。其实在墨索里尼的心中,意大利队决赛的对手早已“内定”——小胡子的德国队。其实在法西斯阵营中,老墨总是觉得德国队与希特勒一样傲慢无礼,两国打进决赛能够显示法西斯政权的绝对实力,但也能够让自己的球队在赛场好好给德国元首的傲慢上一课那也是极好的。首轮德国以5:2的大比分战胜比利时,如老墨所料地与意大利队携手晋级下一轮。
5月31日,德国队在第二轮中2:1战胜了淘汰阿根廷的瑞典,意大利的对手则是同为法西斯国家的西班牙。与德国的顺利晋级不同的是,西班牙人似乎非常想给意大利人好好上一课,因此赛场态势根本不是向着意大利人想的方向前进的。在观众看来,两队踢得不是足球,是功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世界杯武德非常充沛,裁判的兜里根本不存在红黄牌这种东西,如果你在世界杯赛场上受伤,那就直接会被送进医院。双方球员进场后,西班牙人一下就看出了问题——不是意大利人有问题,而是裁判居然敬起了纳粹礼。虽然我们都知道西班牙在弗朗哥的领导下确实走上过法西斯道路,但1934年时的西班牙还在打内战,因此裁判此时的手势,简直就是明示说:“俺要拉偏架了!”比赛正是如此,双方上演了全武行,在意大利队根本不受惩罚的肘击、飞铲和围殴下,西班牙球员从劳损到脑震荡,从皮肉伤到骨折, 几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即便如此,西班牙还是顽强地在比赛中1:1战平了意大利。按照当时的规则,双方需要加赛一场,球迷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古罗马竞技场的角斗在现代重现。由于西班牙球员受伤过多、人手不够,最终在补赛的全武行第二轮中以0:1输给了意大利,结束了自己的世界杯之旅。

接下来的半决赛两场同时于6月3日下午16:30进行,德国队出老墨意料地1:3输给了捷克斯洛伐克,而自己的意大利队面对的是欧洲的南美球队奥地利。最终意大利惊险地以1:0成功挺入决赛,而赛后爆出的一则消息,则惊掉了众人的下巴:墨索里尼与伊万·埃克林德共进烛光晚餐。这位伊万大哥,正是意大利半决赛的当值主裁,但后来众人才明白:这伊万大哥也将是决赛的主裁。

站在决赛门口的墨索里尼对于捷克斯洛伐克也非常担心,作为王者之师,除了在美国身上进了7个球外,一路上居然无一例外每场只进一球,而捷克斯洛伐克的世界杯之旅先后进了2球、3球、3球,进攻实力居然是王师的3倍,成了横在冠军奖杯前最大的敌人。此时的墨索尼里清楚即使派兵进攻捷克斯洛伐克,也对于冠军无济于事,因此只好激励自己人。于是决赛前,墨索里尼亲自接见了意大利队的球员们,并亲切地告诉他们:“赢就一起赢,输就一起死。”好么,从教练到球员,一下都成了待宰的死刑犯。
1934年6月10日,决赛在罗马国家体育场上演。捷克斯洛伐克球员看着对手,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异样感觉:意大利球员们仿佛集体失了魂,完全没有争取冠军应有的精气神。一声哨向,比赛开始,双方踢得算是有来有回,在领袖的注视下,局面显著地倾向于捷克斯洛伐克,上半场双方互交白卷。下半场第71分钟,捷克斯洛伐克球员安东尼·普克抓住意大利后方的失神机会,毫无争议地打入一球,捷克斯洛伐克1:0领先。但也正是这记射门,彻底打醒了意大利队:再不拼命,就真没命了。比赛的最后20分钟,捷克斯洛伐克球员们见识到了西班牙队曾经“邂逅”到的待遇,意大利人疯狂进攻,不惜一切代价的样子让人很难想象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驱使着他们不顾性命、不顾战术、不顾规则地疯狂表现。第82分钟,意大利队的雷蒙多·奥尔西打进至关重要的转身射门,常规时间双方战平。加时赛开始5分钟后,意大利队的安格鲁·希尔维奥打入制胜球,最终意大利以2:1逆转取胜,赢得了世界杯的冠军。

墨索里尼成功地在自己本不喜欢的足球项目上成功地称霸了世界,在他心目中,没有比这更完美的结果了。可在世界各国球迷心中,他们在世界杯结束后统统只记得了一个词:墨索里尼。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杯最终选出的最佳阵容中,意大利6人入选,他们的决赛对手捷克斯洛伐克只有最终获得最佳射手的奥尔德里奇·内耶德里进入了榜单。也许是有感于能够在功夫足球中活下来,最佳阵容的剩下四席,全都颁给了连四强都没打进去的西班牙队,不能不说这真是一个黑色幽默。
两年后,意大利在使用了毒气弹等非人道武器后,成功征服了埃塞俄比亚,墨索尼里1930年的野望似乎均已达成。1938年意大利再夺第三届世界杯冠军,随后在1982年、2006年再夺两届魁首,真乃意大利国家之骄傲。可事实是,除此以外,意大利在国内外的表现真的是乏善可陈,而墨索尼里创造的这些竞技与军事方面的辉煌,最终随着1945年4月28日他的死亡烟消云散。用非正义手段建立起来的世界,终归脆弱不堪。
现在再回首那届传奇的世界杯,就是一个法西斯疯老头自己做的一个梦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