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碧学习实验Ep46】50天学习挑战day46:学习打卡+三周计划:21天制胜拖延症(十二)

先日常打卡,接着继续拖延症的话题——
进度
《微积分学教程》:阅读参考资料;
《法理学》:第205~209页;
《经济学》:查漏补缺工作——经济概念+数学知识;
《普通心理学》:第252~258页。
遇到的问题
周一一起来感觉就不太好,下午状态才刚刚好一点,然后干活。本来觉得是正常的pms状态波动,后来再想想,抑郁情绪吧。“晨重夜轻”——总是把这事给忘了。
反思
一堆牢骚,我会吞回肚子里。
周二计划
《微积分学教程》:阅读参考资料;
《法理学》:十四章总结。
《经济学》:查漏补缺工作——经济概念+数学知识;
《普通心理学》:第252~258页。

今天我们来聊学习中期拖延症的第四个成因——
学习中期拖延症问题集锦之——
问题四:
这个成因曾经看过一些分析,觉得也是不无道理,许多拖延成性,尤其是想法很多而行动力弱的人,可能是完美主义情结作祟,因为总是希望自己做什么东西质量能够立刻达到最好,所以花了太多时间去想与纠结,却迟迟不敢付诸行动,结果,所有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了无用的空想上面,往往到了最后才草草赶工,出来的东西质量却比自己的正常水平低很多。
症状: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急功近利,眼高手低。
分析: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但是都可以算是非理性归因的类型,今天聊第二个——
b.“全”或“无”的极端思想,认为做得不好<不做——
这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完美主义造成的拖延,由完美主义导致的不理性认知——
完美主义本身不是坏事,代表着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在做事情的时候一丝不苟,尽善尽美的严谨认真的态度;
但是,完美主义者容易产生的一个不良思想就是,对于错误的接近病态的恐惧心理,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为了回避错误而拒绝行动,更严重一些,就认为,如果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上述不良思想在对一件事情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或者,个体本身的思想倾向偏向于消极或悲观时,会更加明显,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伴随着极度焦虑的拖延问题。

可能成因:
b.“全”或“无”的极端思想,认为做得不好<不做——
完美主义的人因为做事情一丝不苟,对于细节极端挑剔,做事情的预期比大多数人高许多,所以准备时间和行动难度自然也是普通人的许多倍,正常人觉得六成把握就可以付诸实践的事情,完美主义者可能要思考到九成把握才会真正开始行动,所以比起一般人,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更容易花大量时间在预想上;
当然与此区分的一种相似的类型就是由于“眼高手低”、“浮躁虚荣”造成的拖延,区别在于:
|.“完美主义者”往往开始行动之前的每一秒都集中在如何做这件事、会遇到怎样的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的纠结上,不行动是因为感觉自己还没准备好,
||.“眼高手低者”则往往对于任务本身除了太难或者太容易这种感性认知以外,聊不出什么具体有建设性的想法,不行动仅仅是为了怕做得不够好面子上挂不住
——显然——
|.前者更聚焦于事物本身,可能即使不做,仅仅是为了做事情准备的过程本身对这个人能力和思维的锤炼都足以使他进步了,所以真正的“完美主义者”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做事情的能力不一定真的有那么高,但是他们思考问题或者统筹别人做事的能力往往很强,是天生的谋略家以及项目管理者,只不过现在大多数工作都要从基层做起,所以这种人步入职场一开始会相对别人挣扎得多,但是坚持下去,前景又往往会比别人好很多;
之所以说项目管理者,而不是部门/人事管理者原因在于,“完美主义者”龟毛挑剔以及时时质疑的特点,如果以人而不是以具体的事务为导向,往往他和他身边的人都会不堪其重,一边觉得,怎么这么简单的东西你都不会,另一边觉得,怎么这么多要求真烦;
||.后者更聚焦于面子,乍一看可能觉得挺厉害,因为善于吹牛和粉饰自己,但是,稍微了解一下,会觉得这个人华而不实,形式上的东西一大堆,能力思想一无是处,做事情毫无能力可言,遇到问题也毫无建设性的想法,就是个花架子,不过,这种人比较适合搞人事关系,因为他的聚焦取向就说明了,他对人际关系、他人的看法比较看重,所以放在处理人际关系的位子上,往往如鱼得水,许多愤青小中二讨厌的没有能力的领导,大多数是这种人。
对于错误的恐惧心理往往源于教育文化中过度看重结果的经验造成的,因为我们的应试教育,导致我们把成绩本身看得比知识能力重要得多,比如说,过度重视成绩的中学班主任,或者一堆盲目攀比成绩的同学,亦或者,一个对你管教严厉的家长。
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把握程度很大层面上来自于个体对一件事物的了解,比起那些注定成功或者注定失败的事物,不确定成功程度的事物往往会引发人更加严重的不安和焦虑感,也会使人产生怎么做都有可能出问题的错觉。

解决方案:
b——
要理性认知,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真正完美的人事物的,也不会存在任何事物可以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培养一个习惯或者学习一项技能开始阶段,往往都会有一个容易出错,怎么努力好像都没用的时间段,但是熬过去了,就会在这些事物上就会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比起出错一瞬间感受上的煎熬,和最终做好事情长久踏实的满足感,只要足够理性的人,都会选择后者,所以,只要不断告诉自己,现在犯的错越多,以后吃的亏越少就好了;
——别的类型的人这种自我提示往往没什么用,但是完美主义者而言,每一次出错的记忆抵得上一次心理创伤了,对这种人而言,其实犯错学习的效率可能是最高的。
诚然,一个好的成绩可以带来更多机会,但是只有实打实的硬实力,才能保证你不会白白浪费那些机会,更重要的,能力的提升才是带来好成绩的根本因素,你是更愿意保持一个不犯错但也一事无成的状态,还是更愿意以暂时的犯错而取得长久稳定的能力上的进步,让自己在面对机会的时候能够把握住机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你能够赋予自己的人生更大的自由和选择空间,或者,你不喜欢选择,那么就是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的心理状态。
这是一个悖论,因为不了解所以不敢做,所以永远不会了解,所有的经验都来自于行动,所有的不了解也都会因为接触而逐渐了解,所以完全不了解的事物,管他呢,做就好了,反正做着做着就了解了嘛~
应急措施:
b——
任何事物过犹不及,完美主义不实现在行动上,则一无是处,时刻谨记;
犯错-反省-进步,进步是关键,一个永不出错但几乎啥事不做的人,和一个经常出错,但是努力勤奋不断出错不断修正自我的人,相比较而言,后者明显更可爱也更有能力;
如果迈出第一步真的很难,不妨求助于四周环境以及依靠外力强制走出第一步,比如一个你崇拜的人,一个你在乎的朋友,或者一个你花了许多钱和培训班,总之,只要真的有一颗不甘堕落积极上进的心,你总能找到办法,相信自己!
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