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2023安徽无为事业单位面试真题预测:网暴入刑
【模拟试题】
3月8日,最高法报告提出“对侵犯个人信息、煽动网络暴力侮辱诽谤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此你怎么看?
【尚优解读】
近年来,由网络暴力引发的悲剧不在少数,对网络诽谤进行公诉案件呈现上升态势,这说明司法机关已形成打击网络诽谤、网络暴力的共识,互联网法治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关注,由此来看,网暴入刑,有其多层面的必要性。
一是现有法规存在漏洞。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来规制网络暴力,也没有明确其法律方面的内涵,有时候导致立案困难、取证艰难,受害者陷入维权困境。
二是网络维权情况特殊。因为网络暴力的加害方在网络上通常是匿名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害方刑事自诉需要自行取证,往往比较困难,只有司法机关依法启动公诉程序,才能及时有效追诉犯罪,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
三是网民易受恶人利用。在过往诸多网暴案例当中,诽谤者往往仅用微信截图,PS照片,甚至无凭无据的小作文就可能煽动起公众情绪,使不明真相的网民成为其网暴帮凶,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虽然之前针对网络暴力的管理办法也散见于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当中。但想要根治网暴乱象,还需要全社会多方发力。
第一,要完善网络法规。网信部门需要尽快推进网络实名制,对于网络暴力需要专项立法,进一步明确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治安处罚及刑事责任,建立网络暴力黑名单数据库,对有网暴前科的个体及组织登记在案,情节严重者列入失信名单。
第二,要深化平台治理。平台应拒绝被流量为王的思路裹挟,做好言论审查工作,面对热点事件需快速反应,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对情绪输出账号做警告封禁处理,对引战帖,造谣帖,煽动对立帖等内容垃圾要做到及时清除。
第三,要做好舆情引导。要教导广大群众,要树立理性客观的评判标准,不要轻易受网络舆论煽动,对于网暴现象应积极举报,共同维护网络清朗环境。从群众层面提高全社会反网络暴力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网络暴力的危害不容小视,唯有针对网暴加快立法,大家才能能树立起对网络暴力的防范意识,我们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才能享有安宁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