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家、饮家、呕家……仲景所言“家”的含义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小编导读:大家在学习《伤寒》《金匮》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湿家” “饮家”“呕家”“黄家”“中寒家”等含有“家”字的称呼。“家”字的含义有哪些?仲景所说的“家”字又是什么意思?“某家”“某某家”的称谓对我们临床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听贾春华教授为我们讲解仲景所讲的“家”。
“家”字的含义
我们先来认识认识“家”这个字。“家”这个字大家都会写,也经常用,是一个会意字,由两个象形文字组成。它的甲骨文字形,“家”的上面是一个“宀”字,表示房屋的屋顶和两侧的墙壁,意思是房屋或有顶的篷盖设施;下面的“豕”( shi史)字,模仿猪的形状—有长嘴、大腹、四足和尾巴,表示公猪。所以家的本义就是养猪棚。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家)本义乃豕之凥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凥……豢豕之生子冣多,故人凥聚处借用其字,久而忘其字之本义。”凥,同“居”字;冣,同“聚”字。段玉裁指出“家”本来是指猪的住处,因为猪产子多,聚集在一起,“家”就慢慢引申借用来指称人的居处。
“家”可以指人居住的房屋,也可以表示抽象的家庭概念,比如家乡、家族。“家”用来称谓家里的人或者事物,比如家父、家产;还被推广为学术流派的意思,比如诸子百家、儒家;进一步指称经营某种行业或者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如农家、作家;还可以指掌握某种专门学识的人,如专家、艺术家等等。
仲景所说的各种“家”,分别指什么?
《金匮要略》里面使用了许多“某家”“某某家”这样的称呼,如果对全文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这些“某家”都是指平素患了某种病症,或者是说具有某种体质特性的人。仲景用“某家”来称谓,表示这些人一直持续在某种状态或者是容易处于某种状况,就是说对于这些人处在某种境况已经很有经验。
比如“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中的“湿家”是指久患湿病的人。“失精家”是指经常遗精、滑精的人。“中寒家”是一直患有寒病的人。“黄家”广义上是指肌肤颜色发黄的人,狭义上则是指得了黄疸病的人。“支饮家”“饮家”是指患有饮病的人。“咳家”明显是指久患咳嗽的人。
但大家需要注意“胃家”是《金匮》中唯一不是指向人的“某家”。“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的“胃家”泛指胃肠。

仲景所说的“家”与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理论”有什么关系?
很显然能看出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的“某家”“某某家”的称谓,延伸于“家”字的意义诠释。把这些人称之为“某家”,除了对某种病症的状态比较熟悉、了解之外,也是对有某种病症的人进行了范畴化,将他们归纳划分到了某一类。比如当说到某个人属于“湿家”,那我们就能知到这个人平素患有湿病,湿邪阻滞气机、损伤阳气、重浊、黏滞、趋下,那么这个人临床表现可以有头身困重,肢体酸楚,脘痞腹胀,纳呆神疲,水肿,湿疹,小便不利,大便秘结或大便黏滞不爽,脉滑苔腻等等表现。可以说这些是一个“湿病家族”的症候。
家族是一个集合,家族成员彼此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19至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理论”。他在探讨“游戏”属性的时候发现,所有我们称之为游戏的都具有机巧、输赢、运气和消遣的特性,因此他认为各种“游戏”通过这些特性的联系构成了一个游戏家族。对于某一个家族的认知,是基于某一个共同的原型,原型可以用一组相对稳定的属性来进行描述,具有归纳性。人类运用对比和概括的手段对外界事物进行分类就是把事物进行范畴化,赋予世界一定的结构,从无序到有序,凭借范畴来认识世界万物。范畴化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具有体验性、规则性,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对家族相似性的认知来自于范畴化的运作,范畴化就是要使同一个家族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似性达到最大。
“某家”的称谓对我们临床有什么帮助?
张仲景用“家”字就蕴含了“家族”的意义。因为“某家”内部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家族相似性,也就是被称为“某家”的人具有相似的体质或者相同的病因病机,所以可以对“某家”的治疗进行建议。比如第17篇的《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提出“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揭示了治病当求其本,不能看到呕吐就治疗呕吐;要探究导致呕吐的原因,如果病根在痈脓,那么恶心、呕吐只是标,治疗应该以除痈排脓为本,才能起到脓尽呕止的作用。同样的,还可以对于“某家”的施治做出提醒,比如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以及我们之后将会讲解的“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说明淋家、衄家和疮家一样,津枯血竭,再用汗法将会导致阴血虚少、迫血妄行,造成痉病、便血、额上陷、不得眠。总的来说,张仲景运用“某家”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学习中医理论的方法,还可以指导我们用于临床诊治。
以上是从《金匮传习录》课程中摘录出的一个知识点。本课程中还有大量关于《金匮要略》内容的精辟论述。我们邀请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金匮要略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贾春华教授为大家逐条讲解《金匮》。贾春华教授以自己从事《金匮要略》研究与教学三十年的经验,借用逻辑学、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全新的角度诠释《金匮要略》,为我们解答《金匮》中的诸多千古疑问。
“双十二”要到了,这门课程我们为大家争取到了七折的限时购课优惠,学生党和医务人员可享受半价优惠。权威讲师、独具特色的内容、高品质优质课程,趁平台活动快来购课学习吧!
这里有最权威的《金匮要略》讲师带你以独特的视角认识经典。
扫描下方海报中二维码👇👇👇即可试听课程及查看课程详情。

中药与针灸是中医人的解决临床问题的两大法宝,除了《金匮》的课程,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两门针灸课,有年逾八旬的头针发明人焦顺发唯一线上的亲传课程——《焦顺发头针》,也有全面系统学习针灸取穴、刺法、理论及实践的《赵建新讲针灸》。
头针自打50年前问世之初就因其疗效显著而引起了轰动,随之被国家广泛于临床推广,写进教材,造福于全世界人民。这样易学易用、疗效神奇的针法当然要学会。

《赵建新讲针灸》涵盖针灸的基本理论与人体全身401个穴位的取穴、刺法、功效、主治,还有一些临床应用思路,可以带你全面系统地学习针灸。(有《常用80穴》与全部的《401穴》两个版本的课程,可按需选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