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起飞正当时,广和通Cat“1”触即发!
2G/3G逐步退网,NB-IoT出货量突破5000万,5G和4G LTE占位高速率市场,在当今物联网市场群雄逐鹿的时代,孰进孰退,到底谁主沉浮?今年伊始,一颗闪亮的星耀于天际,并有星火燎原之势,它就是即将撬动物联网亿级市场的Cat 1。
Cat 1 为何许人也?
Cat 1并非物联网新人。
早在2009年发布的 3GPPRelease 8中,Cat 1就被正式定义,在2016年发布的 3GPP Release13 中补充了 LTE Cat.1 bis,与Cat 1全兼容。
Cat就是UE-Category,UE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Category是分类,而Cat-X的值被用来衡量用户终端设备的无线性能,通俗讲,就是用来划分终端速率(等级)的。
按照网络速率划分,蜂窝物联网连接分布大致是“1:3:6”的比例,10%“高速率”,30%“中速率”,60%“低速率”。高速率可用Cat.4以上以及5G承载,低速率可用NB-IoT承载,中速率则可以用Cat 1或eMTC承载。

Cat 1有独特的适用场景,相比于NB-IoT与eMTC以及Cat 4等几个技术,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NB-IoT相比,Cat 1通信能力更强。NB-IoT适用于小量数据传输,且适于静止状态的场景,典型的场景就是三表(水表、电表、燃气表)。而Cat 1不仅可以传输更大的数据,还具有很好的移动性与语音功能。
与eMTC相比,Cat 1网络成本更低。Cat 1可以无缝接入现有LTE网络当中,无需针对基站进行软硬件的升级,信号有保障,有4G信号的地方就有Cat 1。
相较于Cat 4,Cat 1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Cat 1在芯片成本上,经过系统优化后,集成度更高,模组的硬件架构更简单,外围硬件成本更低。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Cat 1潜心修行已久,只在等待自己迎风起飞之时。
厚积薄发
Cat 1迎来高光时刻
随着运营商2/3G加速退网,行业市场呼唤新型蜂窝物联网技术的支撑。Cat 4虽然高端大气上档次——速率高达150Mbps,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物联网连接对高速率的要求,但对绝大多数不需要百兆速率的行业应用来说,其价格实在难以消受,成为物联网大规模商用的一道障碍。
NB-IoT则非常经济实惠,针对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的物联网应用,适合低功耗为刚需、但对实时性没有强要求的业务场景。尽管如此,NB-IoT打不了全场,尤其无法满足对移动性和实时性要求更高的场景。
Cat 1恰好在此查漏补缺,可以弥补这一中间环节,它可以沿用现有成熟的网络架构,完美承接2G/3G的退网迭代及部分Cat 4的向下兼容替代,对于占据物联网30%以上份额的中速率市场而言,Cat 1舍我其谁?
国家政策高屋建瓴,指明方向。2020年4月30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到,“通过Cat 1配合满足中等速率物联网需求和语音需求”。这则正式通知的发布,成为引爆Cat 1市场的一个导火索。
运营商积极行动,打造产业生态。中国电信早在2016年就提前布局LTE Cat .1生态,推出LTE Cat.1 DTU,并借助自主研发的统一云平台,实现“终端+通道+平台”的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2017年,中国电信即高调官宣启动Cat 1商用,并宣布投资亿元补贴Cat 1模组,促进产业链发展。中国联通近期启动公网数字对讲PCBA采购,要求“形成Cat 1语音对讲硬件基础产品”,规模高达50万片。中国移动,随着其GSM网络不堪重负,也在积极调整策略。运营商的强力支持,将是Cat 1产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
芯片和模组厂商技术创新,铺就前进道路。紫光展锐于2019年推出业界首款LTE Cat.1 bis物联网芯片春藤8910DM,让Cat 1成本更低、尺寸更小。对比LTE Cat.4芯片,春藤8910DM尺寸缩小了30%,功耗降低20%。紫光展锐Cat 1终端产品已经实现量产,并在全球45个国家和157家运营商实现了规模场测和认证,在各行业物联网市场具有广泛的应用。
广和通 LTE Cat 1 模组
广和通在2019年底率先推出了基于春藤8910DM的LTE Cat 1模组L610。L610于今年4月先后通过中国电信测试认证、CCC、SRRC、NAL认证,是国内唯一具备量产出货资质的专属Cat 1模组,并已应用在移动POS、无人值守设备、公网对讲、DTU、资产追踪、共享设备、智能电表等行业整机产品。

天时地利人和,Cat 1即将起飞
5月15日上午10点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意法半导体、
紫光展锐、Cat 1用户和广和通齐聚网络
与您一道
共同鉴证一场技术与产业的盛宴!

观看直播 赢取大礼!

点击链接预约直播:http://live.vhall.com/90939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