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点重重:试析希斯特利亚的怀孕
前言
巨人的故事结束了,这样的结局仿佛一场闹剧,以至于无论两个月后谏山创所给出的加页究竟画了什么,对于读者的伤害都无法挽回。诚然,谏山创是一个伟大的漫画家,但他也是一个无可争辩的烂人,为了一己之私,不仅伤害了自己的读者,也彻底毁掉了自己笔下那些活灵活现的角色。
有人说,巨人的故事应该停留在看海上,后面的马莱篇和地鸣篇像是狗尾续貂。这虽然是气话,但也并非无的放矢。首先地鸣篇整体节奏的崩坏是肉眼可见的,作为故事收尾的最终决战,其所占篇幅却只有玛利亚之墙夺还战的1/3,这样的安排势必会导致人物情感与故事逻辑的缺斤少两。而马莱篇的问题,主要在于谏山创对于故事时间线的彻底打乱后给读者造成的混乱。
巨人的故事在马莱篇之前的篇章里,总体上都是在既定的时间线上稳步推动的,中间间或插入一些回忆以丰富人物情感,这样的剧情安排对于读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加上谏山创本人对于伏笔的精确放置与回收,整体上给读者非常舒适的阅读体验。但进入马莱篇后,谏山创开始尝试打乱时间轴,频繁地使用插叙、倒叙,这样的处理手法对于马莱篇这样的剧情高潮来说确实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在希望与迷茫交织的看海剧情之后直接转入绝望与荒诞交织的宣战布告,之后在后面的剧情里断断续续地讲述看海与宣战间隔地四年里发生的事件,这样的处理手法对于维持读者的热情相当有利,可以说是十分高明的。
但有利就有弊,混乱的时间线也导致读者阅读难度的提升,仅就女王怀孕一事,谏山创在108话给出“果”,直到130话才以艾伦碎片化回忆的形式给出“因”,而在130话的“因”给出之后,120话艾伦关于女王的另一个记忆碎片又成为一个疑点。确实,谏山创对于伏笔的精确把控使得读者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草木皆兵的症状,以至于出现了“艾伦的裤子”这种把低级作画错误当作伏笔来大书特书的情况。但这是无法避免的,要挖掘隐藏在细枝末节中的伏笔,一定会伴随过度解读的情况,若是揪着几处过度解读不放,进而去攻击所有的解读,是大可不必的。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说如此,但艺术创作的世界里有着唯一的真神,当作为真神的作者已经为作品画下句号之后,除非日后重置,否则已有的故事情节是无论如何不能被抹除的。对于巨人这部作品来说,无论之前有多少疑似的伏笔,在139话一切尘埃落定之后,那些没有被揭开的伏笔也都失去了意义,无论再做多少分析,这些伏笔也不会再被回收了。
但长梦也好,加页也好,在最终审判来临之前,人总归还是要给自己留点念相的。
这篇文章写出来,也无非是为了留个念想罢了。

正文
(在阅读这部分前,建议先回顾一下130话。指路:cv6674526)
说实话,130话的叙事很乱。前半部分在叙述救世小队内部的冲突,之后又切到艾伦的独白,在记忆碎片不断闪回之后又转入艾伦与耶蕾娜、艾伦与弗洛克的对话,在艾伦与弗洛克对话进入正题的时候,突然又切入艾伦与女王的对话,之后再次切回艾伦与弗洛克的对话引出“灭世”话题,由“灭世”再次回归到艾伦与女王的对话,之后又在艾伦与女王的对话中插入艾伦与吉克的对话,在艾伦与女王的对话结束后,用艾伦与吉克的对话结束这段回忆,然后切回现实中的联军舰队。
光看文字描述就可以看出这部分回忆在叙事手法上的复杂,整段回忆实际上只包含四段对话,对话的双方分别是艾耶、艾弗、艾希与艾吉,而四段对话的话题有一定相关性。谏山创利用四段对话里存在的一些重合点进行了镜头的频繁切换,将原本完整的对话组合成了一段十分意识流的叙事,加上纯黑色的背景,无形中使得这部分内容的艺术性上升了一个等级,但同时也加大了这部分内容的阅读难度。
将原本完整的故事打碎了重组,虽然会籍由联想产生新的信息,但原本的信息是一定会有损失的。而要找出这些在重组中被损失掉的信息,就需要将故事重新拆解回原本各自独立的形态。
所以我们需要把这里的四段对话拆开来看,同时还要重新审视它们在被谏山创组合起来之时所用到的内在逻辑。
艾耶与艾弗两端对话是十分直白的,仅涉及吉克计划本身,并且这两段对话有着很明显的逻辑关系,因为艾耶的对话被弗洛克听到,所以之后艾伦需要向弗洛克解释自己的计划,将这两段做拼接是毫无问题的。而在艾弗对话结束之后,因为吉克的计划本身要牺牲女王,在艾伦决定不执行吉克计划的前提下,他自然需要通知女王这一新情况,因此在艾弗对话之后接入艾希的对话,在逻辑上也是合理的。
但之后接入艾吉的对话,却显得很突兀。因为艾吉的对话是完全脱离实际情况的闲聊,和前面对于家国大事的讨论显得格格不入,虽说艾吉的对话在时间上确实在艾希对话发生之后,但两者在内容上却毫无联系,照理说若是这种纯粹的时间联系,就应该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顺次把两段对话展示出来就是了,但谏山创却在这里使用了插叙,在吉克谈到“三笠喜欢你,你要怎么做”的时候,唐突接入了女王一句没头没尾的话“我生个孩子如何”,然后才叙述艾伦对于吉克问题的回答。
碎片化的分镜使得对话整体的信息被打散,以至于许多读者都没有发现,艾希对话的最后这两张分镜是相当的莫名其妙。
为什么说莫名其妙呢?这要从三个方面说起。
第一,艾希两人的站位的交替。根据前面的分镜,艾希两人背靠栏杆,艾伦在女王的左手边,那么如果两人在此基础上转身面对面,从两人所在的栏杆一侧看的话,应该是女王在左,艾伦在右,而栏杆在两人身后。而在倒数第二张的分镜里,却是艾伦在左,女王在右,栏杆在两人身后。如果排除作画失误的可能,那么这里毫无疑问包含着一个隐藏信息:作者这里采用了诡叙,最后这两张分镜与之前的对话并不是紧密结合的,中间的内容被省去了。而在此基础上,当两个成年人在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时,要使他们的站位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发生较大变动,往往是谈话结束之后,一方在离开的途中被叫住才能达成的。

第二,女王情绪塑造的割裂。根据前面的分镜,女王一开始是比较冷静的,之后被艾伦的计划吓到,情绪转向激动,最后在艾伦说完“坏孩子”之后,表情趋向和缓,但脸上的汗说明此时女王依然是一种相当紧张的状态。而到了最后一张分镜,女王的紧张情绪却一扫而空,这里十分不正常。注意这里的不正常不是说女王消除紧张情绪这个过程本身有问题,而是情绪变化过程的缺失。谏山创利用小格子刻画人物情绪变化的功力是有目共睹的,更何况这里使用并不是常规的矩形分镜,也不存在其他格子挤占空间的问题,谏山创只要在这里再加一张过渡性的分镜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而这种在情绪塑造上的割裂,照理说是不该出现在巨人这部作品里的。

第三,前后对话逻辑的混乱。要分析这一点,首先需要理清艾希这部分对话讲了什么。
艾伦:“兵团要害你,你可以反抗或逃跑。”
女王:“我可以为岛牺牲。”
艾伦:“我绝不会让你生出一个作为岛内牺牲品的孩子,然后上演亲子相噬的惨剧。”
女王:“那你要怎么办?”
艾伦:“杀光他们。”
女王:“那是不对的。”
艾伦:“但这能彻底解决问题。”
女王:“我不能接受。”
艾伦:“你以前说过你站在我这边,你一定可以接受。”
女王;“那我生个孩子如何?”
减去一些细枝末节之后,逻辑的混乱立刻就表现了出来。在艾伦已经在前面明确表示“不会让女王生出作为岛内牺牲品的孩子”的前提下,女王却在最后提出“我生个孩子如何”。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女王这句话应该是在忤逆艾伦,其逻辑在于“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但若是这样的话,语气就不对了。女王最后这句话很明显是在征求艾伦的意见,结合画面里女王试探性的表情,无论如何是与“反抗艾伦”沾不着边的。归根到底,你反对一个人还要征求对方的同意,这样在逻辑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综合以上三点,一个比较清晰的结论就出来了——女王最后一句话和之前的话并不是连续进行的,中间进行了某些删减,甚至不排除最后一句话和之前的话并不是发生在同一场对话中的可能,不过考虑到两人衣装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可能性不大。这两段对话大概率是同一场对话中的不同部分。
如果两段对话并不连续,那么紧接着就出现了两个问题。
1.第一段对话的结果是什么?女王怎么回复艾伦的“坏孩子”论?
2.第二段对话的起因是什么?女王为什么要就生孩子这一行为去征求艾伦的意见?
第一个问题,在不考虑139话迷惑剧情的前提下,后面的剧情表明艾伦地鸣灭世的决心是坚定的,如果女王到最后还是接受不了艾伦的计划,那么艾伦就只能按他自己说的,用始祖巨人修改女王的记忆,进而让女王保持沉默。且不论艾伦究竟会不会做这种剥夺别人自由的事,如果艾伦想让女王保持沉默,那么只要让女王继续一无所知就行了,但根据后面剧情里女王沉重的表情可以看出,女王是知道一些情况的。同时,如果艾伦真的动用始祖巨人之力去修改女王的记忆,那么他同样可以修改兵团高层人物的记忆,只要同时修改女王与兵团高层的记忆,给他们“女王怀孕了”的印象,同样可以保住女王。换句话说,如果艾伦愿意动用始祖巨人之力来确保自己计划的顺利进行,那么保护女王根本不需要“女王真的怀孕”这个条件,只需要“让岛上人认为女王怀孕”就可以了。而在后面的剧情里,女王却真的怀孕了。这一切都说明一点,女王最后是同意艾伦的计划的,而艾伦也没有动用始祖巨人之力去修改记忆。
第二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得出部分的结论,女王之所以就怀孕征求艾伦的意见,是因为“女王不需要真的怀孕”,而女王所说的“我生个孩子如何”,其实是指“不修改别人的记忆,我真的生个孩子如何”。换句话说,在艾伦原本的计划里,女王只需要保持沉默,而他负责将“女王怀孕”的记忆植入兵团高层的大脑中,这样便可保护女王。女王提出的新想法是在艾伦计划的基础上,不去修改记忆,女王假戏真做真的生个孩子,这样就计划执行的结果来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还更为保险。但这样便又回到一个问题上,“对话的起因”是什么呢?女王的计划固然比艾伦的计划更为保险,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既然“女王安危”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就完全没有必要去画蛇添足般地去做额外的牺牲,因此女王提出的新想法只能是在针对另外的话题,而不是前面说过的“女王安危”的话题。同时根据之前对于两人站位变化的分析,这个新话题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需要女王回答的内容,因此艾伦在说完之后便起身离去,离去的方向正是女王的背后,两人擦肩而过,女王出声叫住了艾伦,艾伦回身,两人站位对调,才有了最后两张分镜。
那么在艾伦确保女王的安全之后,还有什么需要和女王讲述的东西么?从必要性上来看是没有的,无论是之后的宣战布告、耶派政变、还是地鸣灭世,女王都帮不上什么忙,反而是这里面大量的屠杀平民的成分会刺激到心地善良的女王。在已经说服女王的前提下,艾伦不太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再去碰女王的这个底线。所以后面的对话多半是闲聊,而既然是闲聊,艾伦自然也就不需要得到女王的回应,所以才会有艾伦之后起身离开又被叫住的场面。
从艾伦的心态来讲,这一时期的艾伦比起马莱篇一开始的伤残艾伦要稚嫩得多,他在马莱会对自己即将杀死的孩子忏悔痛哭,会莫名其妙地询问三笠“我是你的什么”,他的内心在这一时期是相当挣扎的,远没有到后面六亲不认的那个程度。在和女王的谈话中,虽然他一开始恶狠狠地说要终结仇恨就必须终结所有敌人,但在女王说出“我将不能抬头挺胸地活下去”后,表情立刻就和缓了下来,这一点和之后丸子头艾伦骂三笠打阿明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虽然马莱篇的艾伦经常被批为谜语人,但真正到了拒绝沟通的那一步,却是在宣战布告之后了,宣战布告前的艾伦远没有之后那么的六亲不认。既然这个时期的艾伦并不拒绝沟通,并且内心在相当程度上还有动摇,那么当他一个人返回帕岛,岛上唯二熟悉的同龄人就只有弗洛克和女王,而女王是他在那个时期唯一能接触到的104期生,这种情况下他和女王可以诉说的东西是很多的。
再就是,即便不考虑艾伦在这一时期的特殊心态,根据之前的剧情来看,艾伦和女王是会经常在一起闲聊的。明面上的证据有旁观者一集里的艾希谈话,艾伦很自然地走到女王身边开始闲聊,并且很有意思的是,这里艾希谈话的结构和130话是很相似的。两人从硬质化实验谈起,然后在艾伦说出“必须杀了他们”后,气氛渐冷,女王提起另一个话题,然后谈话得以继续下去。同样的逻辑放到130话中,当艾伦说出“杀光敌人”后,气氛渐冷,女王转移话题使谈话继续下去,然后最后转进到“我生个孩子如何”是完全成立的。暗地里的证据主要来自于马莱篇女王的一些言论中,比如三笠认亲之后,女王对艾伦说“我们都是与生俱来就背负着责任”的人,比如艾伦说要灭世之后,女王对艾伦说“他们和你母亲一样都是无辜的人”。这些言论都是乍看之下看不出问题的,但如仔细推敲却很值得玩味。
第一个疑点,所谓“与生俱来的责任”是指什么?对女王与三笠来说很明确,是她们身上的家族血统,这是从出生起就伴随她们一生的东西,自然称得上是“与生俱来”。可对艾伦来说是什么呢?巨人之力是墙破之后他才继承的,和“与生俱来”是不沾边的。耶格尔家的血统也并没有什么渊源,谈不上血统本身背负的责任。而生来就要追求自由这种说法,也谈不上是责任,充其量算一项权利。能够“与生俱来”的,恐怕只有父亲身上背负的血海深仇,而根据之后“爸爸你站啊”的名场面中艾伦的“为了妹妹、为了复权派同伴、为了黛娜、为了枭”来看,艾伦对于这部分仇恨恐怕比他父亲还要刻骨铭心。对艾伦来说,这份仇恨完全可以算是“与生俱来的责任”。那么女王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很明显,艾伦是不可能把格里沙的这些痛苦记忆放到台面上讨论的,何况也没这个必要。女王要知道这些事只能是艾伦私下里告诉她的,在复仇本身由不需要女王去深度参与的情况下,告知的形式也不会是比较正式的谈话,只会是闲聊中提到的。

第二个疑点,卡露拉的事情女王是怎么知道的?从训练兵团时期我们就可以看出艾伦并不愿意让同伴知道自己母亲的事,阿明和三笠自然也不会乱说。调查兵团唯一有机会接触这一话题的时间是旁观者一集里,夏迪斯教官的自白,但当时女王并不在场。另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要产生“利用卡露拉去劝说艾伦放弃灭世”这一想法,不仅需要知道“卡露拉被害”这一信息,还需要知道“卡露拉对于艾伦来说很重要”这一信息。阿明和三笠是因为从小和艾伦一起长大才知晓这两个信息,女王照理说是不可能同时得到这两个信息的,除非有知情人向她透露。那么女王与主角三人组里的哪一个关系最近呢?是艾伦。所以很明显,卡露拉的事情是艾伦自己告诉女王的。和之前同样的逻辑,为母亲报仇也不需要女王深度参与,告知的形式自然也只会是闲聊。
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一点,无论艾希两人究竟怎么看待彼此,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是远比与104期的其他人的交流要多的。用数字来表现的话,在整个马莱篇里,艾伦掌握计划的100%,女王掌握计划的80%,弗洛克掌握计划的60%,耶蕾娜和吉克掌握计划的40%,其余所有人掌握计划的20%。也正因为两人掌握的信息最多,女王所说的“生个孩子如何”,是只有艾伦与女王两人知道其真实目的的提案,不论故事内还是故事外,均是如此。
但蛛丝马迹,却还是有的。
之前说过,谏山创非常善于利用镜头做暗示。最典型的暗示莫过于宣战布告中,利用“威利-吉克-威利-艾伦”的分镜暗示,说明艾吉两人立场的不同。

而在130话里,艾希与艾吉对话的交替处,也存在这种疑似的暗示。当吉克说“三笠喜欢你”的分镜后,莫名其妙地插入艾希的对话,这里一般的理解是谏山创对三笠的迫害,这种“有人和你说一个女人的话题时你却在想另一个女人”的场景太过具有讽刺意味,以至于产生了一大批梗图。但如果从分镜暗示的角度看,这里的分镜安排就非常有之前威利演讲的感觉了,前一个分镜是明线,讲述“三笠的喜欢”,后一个分镜是暗线,讲述“女王的喜欢”。当然,这里的分析没有什么佐证,只是空中楼阁式的分析。

另外的一处疑点,在于枭对格里沙所说的那段话里。
“进入墙内后,你要结婚生子。”
“要爱墙内人。”
“如果想要拯救三笠、阿明和大家,就必须这么做。”
通常我们认为这段话是讲给格里沙听的,而最后一句话是枭本人记忆出现了混乱,所以没头没脑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但即便如此,这部分对话依然很奇怪。当格里沙表示“变成巨人会失忆”的时候,枭回答说“说不定以后有人会看到呢”。根据后面的剧情我们知道,枭在这里其实是在暗示进击的巨人的能力,格里沙即便失忆之后,也能靠这份能力找回过去的记忆。但耐人寻味的是,枭在这里说的并不是“说不定以后你会看到呢”,而是“说不定以后有人会看到呢”。如果这个“有人”指的是格里沙,用“你”不是更合适么?特意摒弃“你”而选择了“有人”,彷佛是在刻意提醒读者,枭这段告诫的目标另有其人。

同时,记忆错乱这种说法也缺乏说服力。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假设枭这段话是连贯的,那么意味着什么呢?这段话只会被历代进击的巨人听到,那从时间上看,哪一任进击的巨人认识三笠和阿明呢?只有格里沙和艾伦。而这两人中有动机拯救三笠和阿明的人,只有艾伦。
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枭的这段话其实是说给艾伦听的。
进入墙内后,其实指的是艾伦第一次从马莱返回帕岛,再次进入墙内之后的那段时间。
要爱墙内人,其实指的是艾伦必须爱护帕拉迪岛的居民,不能让马莱的侵略计划成功。
而告诫的执行人虽然是枭,但其内容却是讲的“如何拯救三笠、阿明和大家”,很明显是未来的艾伦传送回过去的记忆。也就是说这里实际上是“未来已经成功实现目标的艾伦”在指导“过去的艾伦”如何到达“未来艾伦已经到达的目标”的提示。未来的艾伦告诉现在的艾伦,你要想拯救大家就必须在回到墙内后结婚生子,要爱护墙内的艾尔迪亚人,并且只有“完成所有的目标”才能“拯救大家”。而就结果来看,女王怀孕生子,帕岛免于马莱联军的侵略,枭说的两个目标艾伦确确实实都实现了。
当然,这段推理漏洞颇多。“你要结婚生子”这一要求,如果针对的是格里沙,那可以理解为未来的艾伦在保障自己的出生,是说的通的,可这一要求如果针对的是艾伦,逻辑上就远没有那么通顺了。艾伦结婚生子对于拯救同伴为什么会是必要条件?这一点仅从目前给的信息来看,是很难解释的。

后记
这篇文章即将写完的时候,听说6月份的加页貌似已经决定是6页了,要说6页能不能把139话稀烂的结局圆回去,以谏山创的功力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即便最后圆回去了,138和139两话的剧情处理也是救不回来的,在仅剩两话篇幅的条件下不去推进剧情,反而用大量篇幅描绘了两条IF世界线,这种处理手法可谓是烂中之烂,颇有那种文思枯竭的写手被编辑催急了硬水剧情的感觉。
至于某些人硬吹的“用荒诞讽刺现实”的说法,手法确实是有这么种手法,但问题是要看它是怎么实现的。靠着扭曲既有人物塑造来达成的荒诞,与其说是荒诞,不如说是扯淡。
以谏山创的以往的功力来看,可能他是真的不想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