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备考-内科-呼吸科-呼吸衰竭
海平面正常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时PaO2<60mmHg伴有PaCO2>50mmHg
分类:
根据血气:
Ⅰ型-PaO2<60mmHg、PaCO2正常;换气功能障碍(ARDS)
Ⅱ型-PaO2<60mmHg伴有PaCO2>50mmHg;通气功能障碍,单纯通气障碍低氧和高碳酸是平行的,伴有换气障碍时低氧更明显;
根据病程:
急性呼吸衰竭-原来呼吸功能正常,致病因素突然发展,短时间内导致呼衰(ARDS、气管异物、中毒影响呼吸中枢和NMJ、张力性气胸、肺栓塞)
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为COPD
根据病理生理:
泵衰竭-神经肌肉病变
肺衰竭-气道、肺、胸膜病变导致的
慢性呼吸衰竭:
发病机制:
通气不足:
随肺泡通气量增加,肺泡内O2分压提高、CO2分压降低;肺泡通气至少4L/min才能维持正常O2、CO2分压;
弥散障碍:
CO2弥散能力是氧的20倍,弥散障碍只导致低氧,一般不影响CO2
V/Q失调:
正常通气4L/min,血流5L/min;V/Q=0.8;通气过多为死腔样通气,血流过多为功能性分流;严重的肺内分流>30%时提高吸入氧浓度,氧分压无改善;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流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脑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先兴奋后抑制;肺性脑病;
心血管系统:
低氧-肺小动脉痉挛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度增加,加重肺动脉高压;
呼吸系统:
低氧-<60mmHg时才能兴奋呼吸中枢
二氧化碳潴留-急性PaCO2每提高1mmHg,通气提高2L/min(深大呼吸);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有呼吸抑制作用;慢性PaCO2提高呼吸并不加强;
酸碱平衡:
无氧代谢增加-代酸;高钾(与氢离子交换);急性呼吸衰竭PaCO2快速提高肾脏来不及保留HCO3-,pH降低;慢性呼衰PaCO2提高慢,机体来得及保留HCO3-,pH不变
诊断:
根据血气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
PaCO2升高pH>7.35为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PaCO2升高pH<7.35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处理:
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倒吸;鼓励咳痰、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
气管插管、切开
氧疗:
Ⅰ型呼衰-主要是换气功能障碍(ARDS),需要高浓度氧(35-50%)使PaO2>60mmHg或SaO2>90%;如果存在肺内分流导致低氧,单纯高浓度氧效果不良;
Ⅱ型-主要是通气功能障碍,低浓度(<35%)持续给氧;慢性呼吸衰竭时机体对PaCO2的升高反应迟钝,呼吸的维持依赖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如果PaO2迅速上升,导致呼吸浅慢,PaCO2会快速上升
增加通气:
呼吸兴奋剂-对于中枢抑制导致的低通气量效果好,对于换气功能障碍不用;口服阿米三嗪、静脉滴注或注射尼可刹米
机械通气-无创通气、气管插管(72h)、气管切开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性酸中毒-改善通气就可以,不用补碱
呼酸/代酸-适当补碱,HCO3-提高1mmol/L,需要5%NaHCO3 1ml/kg,先给一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发生于原来心肺功能正常的人,由于全身严重疾病引起肺毛细血管炎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I型呼衰
ALI代表早期阶段,ARDS代表晚期阶段
发病机制:
严重全身疾病时,炎症介质大量产生,超过肝的清除能力,肺首先受累;导致毛细血管损伤、肺泡上皮损伤;非心源性肺水肿、肺泡内透明膜形成、微肺不张;
病理改变:
肺广泛充血水肿、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病理生理:
肺泡萎陷、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失调、功能性分流增加—弥散障碍+肺内分流—对提高FiO2不敏感的低氧和呼吸窘迫
早期由于过度通气造成呼碱,晚期发生通气不足;
临床表现:
继往健康;肺外某急性严重创伤、损害后经过几小时到几天的潜伏期出现低氧,并且对提高FiO2的反应进行性下降;呼吸困难(早期呼碱低氧,后期呼酸更低氧)严重程度与原发病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相关
辅助检查:
CXR-斑片状、大片状浸润阴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白肺)
血气- PaO2<60mmHg、PaCO2正常、pH高;氧和指数(PaO2 /FiO2)正常400-500,ALI<300、ARDS<200;
肺毛压-可以反应左心房压力<12cmH2O,>16 cmH2O则支持心源性肺水肿;一般只用于与心衰鉴别困难时
诊断:
既往无心肺疾病、有原发病、潜伏期几小时到几天、急性发病、RR>28、氧和指数<300、PaCO2<35mmHg、CXR见白肺;
鉴别诊断:
需要与急性左心衰导致的心源性肺水肿鉴别-卧位加重、粉红色泡沫痰、肺底部湿罗音、肺毛压>16cmH2O、强心利尿治疗有效;
治疗:
氧疗:
高浓度氧才能达到PaO2>60mmHg或SaO2>90%;
纯氧<5小时、80%氧<24小时、<50%氧长期使用都是安全的
机械通气:
一般一旦诊断就行机械通气,重要的是PEEP和CPAP,可以防止肺泡萎陷,也不利于液体渗入肺泡;
PEEP(5-15 cmH2O)可能导致胸内压增加,影响回心血量和CO;
血气分析
基本测量值:
pH:
pH=pK’+log(HCO3-)/(H2CO3)
=pK’+log(HCO3-)/(α×PaCO2)
=pK’+log(24mmol/L)/(0.03×40mmHg)
=6.1+log20
=7.4(7.35-7.45)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每10mmHg导致pH 0.1变化
溶解于血浆中的CO2产生的压力;40mmHg代偿不超过(35-45)
由于二氧化碳弥散能力强,PaCO2基本反映了肺泡气CO2分压
<35提示CO2排出过多、低碳酸血症
>45提示CO2潴流、高碳酸血症
碳酸氢根HCO3-:每5mmol/L导致pH 0.1变化
实际HCO3-:AB 24mmol/L(21-29)
血浆中HCO3-的实际含量;
机体代偿时AB可以增高或降低,一般代偿不超过21-29mmol/L;
标准HCO3-:SB 24mmol/L(21-29);
37度、血氧饱和度100%、PaCO240mmHg的条件下的HCO3-浓度 ;
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反映代谢因素;
AB>SB有助于呼吸性酸中毒的诊断;AB<SB有助于呼吸性碱中毒的诊断
碱剩余:BE
实际碱剩余:
标准条件下在体外把1L全血滴定到pH7.4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使用酸说明碱有剩余(+),使用碱说明酸有剩余(-);±2.4mmol/L之间;
代酸时减少、代碱时升高;
缓冲碱:BB 45-55mmol/L
血中所有可以参与缓冲的碱性物质,包括HCO3-、血红蛋白等;
动脉血氧分压PaO2:
物理溶解于血浆中的氧产生的压力;75-100mmHg
作为缺氧的指标比血氧饱和度敏感
半饱和氧分压:P50
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反映氧解离曲线的位置;
26.6mmHg;降低表示曲线左移、亲和力提高;升高表示右移、亲和力降低
血氧饱和度:SaO2
在一定氧分压条件下,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百分比;95-98%
PaO2>60mmHg时SaO2>90%,解离曲线属于平直的部分,即使PaO2有大幅度的降低的SaO2变化也不大;所以不能作为早期缺氧的指标;
PaO2<60mmHg时SaO2随氧分压降低急速下降;
动脉血氧含量CaO2:
每100ml血液含有的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理溶解的
动脉血20ml/dl,混合静脉血15ml/dl
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
吸入空气10-15mmHg,吸入纯氧25-75mmHg;
弥散障碍、V/Q失调时,PaO2降低、P(A-a)O2升高
通气不足时,PaO2降低、P(A-a)O2正常;
阴离子间隙:AG
未测定的阴离子+测定的阴离子=未测定阳离子+测定阳离子
AG=未测定的阴离子-未测定阳离子=测定阳离子-测定的阴离子
AG=Na-Cl-HCO3=140-24-104=12mmol/L 10-14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22-32mmol/L
反应体内碱储备情况,意义类似碳酸氢根
基本类型的酸碱失衡:
代谢性酸中毒:
主要由于HCO3-降低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原发性固定酸增加或HCO3-从细胞外液丢失;主要通过肺代偿,呼吸深快使PaCO2降低;
正常AG型代酸,(高氯性代酸),见于多种原因导致的HCO3-丢失过多,如肾小管酸中毒、腹泻;丢失HCO3-的被Cl补充
高AG型代酸(16mmol/L),血氯正常,内生固定酸增多,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占用了本来是HCO3-的阴离子数量
混合性代酸:既有内生酸的增加又有HCO3-的丢失;ΔHCO3- =ΔCl+ΔAG;
代谢性碱中毒:
主要由于HCO3-升高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原发性固定酸丢失HCl或摄入过多HCO3-导致、低钾;主要通过肺代偿,呼吸浅慢使PaCO2上升(<55mmHg);肾脏排HCO3-
呼吸性酸中毒:
急性-多为失代偿,pH降低、PaCO2升高、标准HCO3-基本正常、实际>标准
慢性-多可以代偿,通过Hb结合H、肾多排出H回收HCO3-;pH可正常、PaCO2升高,标准和实际HCO3-都增加;
呼吸性碱中毒:
急性-多为失代偿,pH升高、PaCO2降低、标准HCO3-基本正常、实际<标准;
慢性-多为代偿,pH可正常、PaCO2降低、标准、实际HCO3-都降低;
二重混合酸碱失衡:
呼酸+代酸:
双方都失代偿,严重的酸血症;pH明显降低、PaCO2升高、HCO3-降低;
呼碱+代碱:
双方都失代偿,严重的碱血症;pH明显升高;PaCO2降低、HCO3-升高;
呼酸+代碱:
pH不定、PaCO2升高、HCO3-升高(超过计算的代偿预期值);
呼碱+代酸:
pH不定、PaCO2降低、HCO3-降低(超过计算的代偿预期值);
代酸+代碱:
高AG型-代酸时AG升高多少就HCO3-应该减少多少,由于合并代碱HCO3-减少的没预计的多;ΔAG>ΔHCO3-;血气的其他测定值基本正常
正常AG型-代酸时Cl升高多少就HCO3-应该减少多少,由于合并代碱HCO3-减少的没预计的多;ΔCl>ΔHCO3-、血气的其他测定值基本正常(很难判断)
判定方法:
pH正常者代偿、pH不正常的为失代偿;
PaCO2 35-45mmHg范围内是代偿,<35认为有呼碱、>45认为有呼酸;
HCO3- 21-29mmol/L范围内是代偿,<21认为有代酸、>29认为有代碱;
这样判断出的可能是一个呼+一个代的紊乱,假定将PaCO2与HCO3调整到正常,算出pH PaCO2 每偏离10mmHG 约造成pH偏离0.1 HCO3 每偏离5 mEq/L约造成pH偏离0.1;调整后的pH与原代谢性紊乱相反,而且距离7.40>0.15,可认为存在代酸+代碱+1个呼;
ΔAG/ΔHCO3->1,代酸+代碱;
ΔAG/ΔHCO3-<1,2种代酸同时存在
举例:
pH 7.02 PaCO2 60 HCO3 31.5 初判为呼酸代碱失代偿;
7.02+0.2-0.13=7.09,7.09与代碱原方向相反,距离7.40>0.15
呼酸代碱代酸失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