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他者地狱与自我割裂

2022-06-03 01:30 作者:Louis翔  | 我要投稿

(此外受 @情节严重社 启发)

“他人即是地狱。”

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却少有人理解其真正含义。

其来源是一部小说,小说讲三个人下了地狱,一个交际花、一个逃兵、一个女同。交际花需要男人的承认,但逃兵觉得自己是男子汉,看不起她;逃兵需要女同的承认,以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但女同知道他只是个懦夫;女同需要交际花的承认,但交际花不喜欢女人。三者都在向不可能承认自己的人要承认,以证明自己真的说服了那个人,这就构成了一个他者的地狱。

每个人都有一个外在的自我、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想象中的他者。当只有两个人的时候,二者可以相互满足,让对方的想象中的他者以为其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已然统一,双方都可以放下那个想象中的他者。交际花承认逃兵其实是男子汉,逃兵假装承认交际花,交际花获得那个不可能承认自己的逃兵的假的承认,逃兵获得被承认的愉悦。

然而,当有三个人的时候,情况即有不同。任意二人不能相互欺骗,因为第三人会揭露二人中的他不会承认的那一个人的真实自我。任意一人都是另外二人的现实他者,时刻提醒着二人中他不想承认的那一个人:我不认为承认你的那个人的承认是妥当的。即想要逃兵承认的交际花承认逃兵,如果逃兵假装承认交际花,想要得到交际花承认的女同就会跳出来指责逃兵其实是个懦夫,可交际花不承认女同所以觉得女同烦,逃兵想要女同承认自己是男子汉所以无法假装承认交际花。很奇妙不是吗,并且三个人能够构成一个循环,逃兵承认女同,交际花就会否认女同,女同承认交际花,逃兵就会否认交际花,三个人互相得不到真正的承认,也无法假装获得了想要的承认。

所以,地狱里没有各种刑具,只有这样的三个人。

这就是所谓的“他人即地狱”。

所以,他人地狱需要三个人。那么外在的自我(表现),真实的自我(张三),想象中的他者(自省),三者相互作用,会不会形成这样的地狱呢?

比如一个人,真实的自我是“色魔”,想象中的他者是“古代女子”,外在的自我是个“正常人”。此人生来就有“性瘾”,欲望过于强烈,所以实则是个“色魔”,但读书很多,很有理想抱负,渴望改变世界,所以希望自己被认为是“教育家”;却由于母亲是个心理学家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他能够极好的克制自己,所以他想象中的他者是一个“古代女子”,有很严苛的一套规矩与礼制,但出于某种世俗眼光,想象中的他者更希望被认为是“圣人”。综合之下,外在的自我表现为一个表现规矩、善于表达、思想不洁的“正常人”,但由于各种性格因素的影响,所以希望外在的自我是一个超脱飞扬、警醒世人的“浪客”。

显然,外在自我渴望真实自我的承认(我表现的就是我原本的样子),真实自我渴望想象中他者的承认(我觉得真实的自我就是理想中的自我),想象中他者渴望得到包括外在自我在内的各种外在目光的承认(我希望被认为心中有个“圣人”);但是,“正常人”不可能承认“古代女子”是“圣人”,“古代女子”不可能承认“色魔”是“教育家”,“色魔”也不会认同“正常人”是“浪客”。由此,构成一个人的三个部分都在向那个不可能承认自己的部分要承认,同一人的三个部分构成了“他者地狱”。

此例是个极端情况,但不是不存在,所以还挺有趣。

在小说的结尾,地狱中的房间的门打开了,三者在“他者地狱”中都经历了弥久的折磨,依然没有谁承认那个不被自己承认的人。三者望着黝黑的走廊,随后回到房间,没有谁选择离开以终结这个“他者地狱”的局面。因为一旦离开,即意味着1+2或者1+1+1的分离,就意味着孤立的那个人永远没有得到承认的希望。1+1+1要么各自消亡,要么聚成1+2;同样的,1+2中的1要么消亡,要么聚成3。

这似乎在揭示一种很悲哀的人际关系。然而,在社会群体中,这种“他者地狱”却难以存在。因为人际关系的排列组合使得他人地狱占比很低,人倾向于建立愉快的关系,假设同某人建立愉快关系的概率为P,那么完全无法建立愉快关系的概率只有(1-P)的很多次幂,所以“他者地狱”在社会中几乎难以存在。

至于在个体身上的“他者地狱”,首先这种“他者地狱”的出现率很低,因为很少有人能这么拧巴。其次,个体身上的他者地狱并不是一个与外界独立的地狱,也就是总有人会来承认这个个体。

当然,自我割裂就是他者地狱中的某个部分无法承认外界对其不承认部分的承认。(It can not admit the outside admission of the part which it doesn’t admit. )一旦承认了,就意味着一部分离开了这个地狱,即构成1+2或者1+1+1的局面,只要其中一个1消亡,剩下的二者就能构成和谐的局面。

2022 年6月2日


他者地狱与自我割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