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是A妹不够好,而是美国流行乐坛需要碧梨

2020-11-12 14:24 作者:PeterCai彼得  | 我要投稿

今年的格莱美落下帷幕已经好几个月了,想必各位的心情也平复了不少。这段期间我也收到不少留言,让我写一篇关于格莱美的推送。好吧,今天我就来简单谈谈我对这次格莱美碧梨包揽、A妹陪跑的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首先,格莱美为什么能风靡全球?不仅仅因为它是涵盖全年最火红的歌手与歌曲、最顶尖的科技以及最酷炫的舞台的平台。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权威性,它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举办的,有一套严格的评选制度与程序。简单来说,就是它是由官方举办、专家选出来的一个奖,用来表彰对美国流行音乐或者说对英语世界流行音乐做出贡献的奖项。既然是官方,那么就一定有它的政治考量。


用我们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美国专家、“战忽局政委”金灿荣教授的话说,美国的霸权是建立在四根支柱上的,第一是高科技、第二是强大的美军、第三是美元霸权、最后是好莱坞象征的话语权。



而其中与我们普通人最息息相关、最贴近且感受最直观的就是好莱坞,如果要用四个奖项来体现好莱坞,那么就是音乐的格莱美、电视的艾美奖、戏剧的托尼奖与电影的奥斯卡。



并且,这几个奖往往是联动的。为的目的只有一个,通俗地讲,就是要捧出一个超级巨星,一个能红遍全世界、引领流行文化、象征美国/英语世界流行地位的巨星。



说回碧梨,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她这一个月以来的轨迹。


1月15号,《007》片方官宣年仅十八岁的碧梨将献唱《007:无暇赴死》主题曲,成为献唱007系列电影主题曲最年轻的艺人。



1月27号,18岁的碧梨拿下年度制作、年度专辑、年度歌曲、年度新人等奖项,横扫第62届格莱美,成为史上“包揽四大通类”第一人。


2月10号,碧梨获邀登上奥斯卡舞台,表演披头士经典作《Yesterday》缅怀科比高以翔等已故影人。



2月14日,碧梨献唱的《007:无暇赴死》主题曲《No Time To Die》首播。



2月19日,碧梨联手哥哥FINNEAS、汉斯·季默和强尼·马尔登上全英音乐奖(Brits)舞台首演《007:无暇赴死》主题曲。


从格莱美奥斯卡到全英音乐奖,从个人专辑到《007》主题曲,从美国最权威的音乐颁奖礼到英国首屈一指的国家级音乐奖项,这短短一个月以来,碧梨的身份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说一个月前的碧梨还只是拥有一首全球热单(bad guy)的流行歌手,那么一个月后的今天,她已经是货真价实且底气十足的世界级流行巨星了,就连她的偶像比伯在近期的采访中都不得不承认:她(碧梨)已经是superstar了。



其实我们对这一套模式并不陌生,11年的Adele、15年的骚姆Sam Smith,几乎就如出一辙,同样是在格莱美大获全胜,紧接着登上了奥斯卡舞台,也同样拿到了演唱《007》主题曲的殊荣。自身的才华,媒体的追捧,权威奖项的加持,一个镁光灯的宠儿、受全世界瞩目的流行音乐巨星就这样诞生了。



而与骚姆和阿呆不同的是,碧梨是美国土生土长、听着艾薇儿(加拿大籍)、Drake(加拿大籍)、Tyler, the Creator、看着NBC的《The Office》、对着贾斯汀比伯(加拿大籍)的海报发花痴,受着美国价值观流行文化熏陶长大的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自然就更宝贝了。


当然,这也与她自身的魅力与潜力有关。18岁这个流行歌手最容易爆发且奇思妙想最充盈的年纪,她的特立独行,她的孑然另类,她的酷丧一体灰暗而张扬的气质,以及她的创作才华和她那张不需要任何审美与逻辑就能感受到的观众缘,都决定了她将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号召力。而格莱美所做的,仅仅只是推了她一把而已。



至于首张专辑《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是否配得上如此高的荣誉,我觉得,见仁见智吧。在国外,有21家主流音乐媒体给了它超过82的平均分,NME乐评人Thomas Smith称它是“令人难忘且改变游戏规则的首专”,Pitchfork撰稿人Stacey Anderson说“碧梨令人毛骨悚然的反常与诡异让她有别于历史上任何一位青少年偶像”,Billboard的Jason Lipshutz则称这张专辑“让人间断性地感到兴奋不已”。滚石评分为三星半,而国内豆瓣的评分是7.4分。



当然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是我近几年来听到最棒的专辑之一,绝对是充满惊喜又众口皆碑的佳作,有突出音乐性,又兼具社会意义并且能够引发广泛共鸣。但我也并不认为它就一定优于A妹的《Thank U, Next》和Lana Del Rey的《Norman Fucking Rockwell! 》。



但这不重要,格莱美不是竞技体育,不是谁跑得快用时短就能夺得冠军。与其争论孰优孰劣,不如想想颁了这个奖之后能带来的价值与影响力。


粉丝替A妹不值,这当然可以理解,就连碧梨自己在台上都说Ariana Grande更值得拿到这个奖。但“包揽四大通类第一人”,“横扫格莱美”这样的标签,无疑更利于推广和传播。即便是之后带来的争议,都将为这个奖增加无法估量的巨大附加价值。国内颁奖礼常常爱“分猪肉”,来者皆有份,但这么做的结果,往往就是典礼结束之后,没人记得没人在乎,只留下一片祥和人人和睦的大合照,这不是一个有野心的颁奖礼该有的生存之道。



最后我想说,以A妹的实力,拿格莱美通类甚至年专是迟早的事。所以,不是A妹不够好,而是当下日渐萎靡的欧美流行乐坛,可能更需要一个横空出世、振奋人心且力挽狂澜的碧梨。



更多欧美资讯,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


不是A妹不够好,而是美国流行乐坛需要碧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