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考博参考书、考博真题、笔记资料【几深教育】
新闻传播学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专业有: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国际新闻学等。
北京地区招生新闻传播学博士点:
985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211学校:中国传媒大学
其他学校: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学院 传播学--申请审核复试制度;
新媒体研究院 传播学--申请审核复试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 传播学--申请审核复试制度;
北京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文化传播、网络传播--考试制度;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学--考试制度、申请审核复试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传播学--考试制度;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考试制度;
华东师范、华中师范、复旦、川大、厦大、浙大、暨大;
2020年考情:
2020年新闻学录取1人,19人报考,5人进复试。传播学录取5人,42人报考,18人进复试。
2019年考情:
2019年新闻学录取1人,21人报考,5人进复试。传播学录取5人,54人报考,16人进复试。
19年变动在于专业小方向的变动上,招生人数其实没有变化,还是6人无推免,就是北大本校的也得参加审核,所以对于备考的学生来说,竞争是一样的,要看你的材料和整理素质;
2018年考情:
2018年北大新传学院依旧采取的是申请审核复试制度;但是较17年有几点不同之处:
首先,计划招生人数有所变动;18年计划招生人数较17年缩减1人;
其次,新闻学的研究小方向也有变动:取消国际新闻传播,增加媒体与社会变迁;
传播学的研究小方向也有变动:取消电视理论与批评、影视文化与产业、当代修辞传播学理论与应用、传媒伦理与法规政策;增加话语学理论与实践、国家传播学、全球风险传播与媒介治理;
最后,申请审核主要看的还是外语、科研论文这两大块儿;外语这块新传学院承认雅思托福GRE等成绩的;科研论文最好是有个核心外加几篇国家级,当然是能证明自己材料的东西越多越好
招生目录:

北大新传学院考博参考书:
050301新闻学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程曼丽,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传播学教程,程曼丽,北京大学出版社
世界新闻传播史,程曼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陆地,新华出版社
世界电视产业市场概论,陆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陆地,人民出版社
现代出版学,师曾志,北京大学出版社
解析: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初步将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对应到答题中,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建议大家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为整个备考的成功构建基础。
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使用相关的参考书笔记、导师课件讲义、各专题总结。读哪一些资料有用、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2014年考博新闻学考试真题分享:
新闻学(考试时间三小时)
1、论新闻传播研究外来理论的适应性问题
2、论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创新的关系
3、论自媒体对转型期中国媒介生态的影响
广播电视研究(考试时间三小时)
1、论广擂电视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2、论媒体的组合和组合的媒体
相关知识点分享:
1、人内传播的特性
答:(1)它是个体(个人)信息系统内的传播活动;(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3)人内传播的过程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环节和要素构成,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米德“主我客我”理论
答:美国学者米德在研究人的自我意识与内省活动之际,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机制进行了考察。他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
答: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在1968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即自我互动。这一理论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
人能够与自己进行沟通与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
4、人际传播的特点
答:(1)传递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所传递信息的意义比其他形式的传播更为丰富和复杂;(3)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4)在传播关系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
5、人际传播的动机
答:(1)为了满足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需求;(2)为了与他人建立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识;(4)为了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各种精神和心理需求。
6、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答:美国学者库利的“镜中我”概念,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上说明了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获得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来观察、认识和把握自己,形成“镜中我”。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这些“认识”和“评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