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运史连载(4)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2

节选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上册,华中师范学院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研室编,1974年5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上册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在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中的发展
第四节
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四、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解散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由于各国反动派迫害的加剧,“同盟”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大陆的各个支部很难开展活动。1849年8月,马克思流亡到伦敦。11月,恩格斯也到了这里。随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中央委员差不多全部都到了伦敦。于是,在伦敦又形成了同盟的活动中心。为此,马克思、恩格斯立即着手整顿共产主义者同盟,重新改组“同盟”中央委员会,并吸收奥古斯特·维利希、威廉·李卜克内西等参加“同盟”的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对革命形势和发展前途作了估计,认为新的革命高潮会立即到来。为了确定新的革命策略,他们在1850年3月起草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在这一文件中,总结了1848—1849年德国革命的经验,尖锐批判了德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号召巩固同盟和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制定了无产阶级在今后革命中的任务和策略。
1850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近十年来资本主义发展形势以后,认为曾经准备了1848年革命高潮的1847年工业危机已经过去,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对繁荣已经开始,因而新的高潮不会很快到来。于是,他们提出必须把原来准备革命发动的策略,改变为长期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新的战斗的策略。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制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却遭到了中央委员会内部以维利希—沙佩尔为首的宗派主义和冒险主义集团的反对。他们主张:“我们必须马上夺取政权,要不然我们就躺下睡大觉”。并在组织上,纠集一伙同中央委员会闹分裂。在1850年9月15日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马克思、恩格斯对维利希—沙佩尔的机会主义观点和分裂活动,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和教育。但他们不但不悔改,反而在英国、法国和瑞士建立宗派组织,另立山头。因此,中央委员会根据马克思的提议,在9月决定把中央委员会迁到科伦,11月决定把沙佩尔、维利希开除出同盟。后来,这伙分裂主义者同普鲁士警察勾结,堕落成迫害共产党人的帮凶和无耻叛徒。
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迁到科伦不久,1851年5月10日,普鲁士警察当局制造了所谓“科伦共产党人审判案”,大量逮捕科伦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德国的其他盟员,妄图借此打击并扑灭德国的共产主义运动。1852年10月,科伦审判案正式开庭。但受审的不是共产党人,而是反动派自己。他们捏造的伪证矛盾百出,很快就被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穿。被告变成了原告,迫害共产党人的法庭变成了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审判。惊慌失措的普鲁士反动当局,急忙判处勒泽尔等3人6年徒刑,4人被宣判无罪,其余的人被判处3年到5年的徒刑。
“科伦案件”以后,“同盟”伦敦区部同欧洲大陆各国的联系即被切断,“同盟”实际已不存在。1852年11月17日,依照马克思的提议,“同盟”宣告自动解散。
共产主义者同盟从成立到解散的5年期间(1847—1852),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它以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作为自己的战斗纲领,竭力把工人运动引向正确的革命道路;它的成员积极参加了1848年的革命斗争,在革命运动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它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培养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型,是“一个极好的革命活动学校”。【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00页。】
五、马克思、恩格斯对一八四八年革命的总结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74页。】1848年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它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反动势力,从而促进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历史的进程。
1848年革命给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派别以致命的打击,使它们在群众中破了产;它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是唯一正确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开始在欧洲各先进国家中传播开来。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亲身参加了1848年的革命斗争,而且在革命后总结了这次革命的历史经验,写出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正如毛主席指出的:“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273页。】
(一)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基则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已经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指出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但是还没有具体谈到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关系,以及怎样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问题。根据1848年革命实践的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具体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光辉理论。
恩格斯在总结德国革命的经验时,精辟地论述了如何使用革命暴力即武装起义的原理。恩格斯指出:“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采取进攻。防御是任何武装起义的死路,它将使起义在和敌人较量以前就遭到毁灭。必须在敌军还分散的时候,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们;每天都必须力求获得新的胜利,即令是不大的胜利;必须保持起义者第一次胜利的行动所造成的精神上的优势;必须把那些总是尾随强者而且总是站在较安全的一边的动摇分子争取过来;必须在敌人还没有能集中自己的军队来攻击你以前就迫使他们退却”。【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02页。】恩格斯的这些重要指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起义学说的基础。
马克思在总结法国革命的经验时,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马克思指出:法国以往的“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毁坏。”【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2页。】无产阶级革命,“再不应该象以前那样把官僚军事机器从一些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些人的手里,而应该把它打碎,这正是大陆上任何一次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决条件”。【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71年4月12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92页。】无产阶级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之后,必须立即建立自己的国家机器。马克思在总结法国革命的经验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革命战斗口号,这个口号就是:“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7页。】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个科学概念。
列宁认为,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这个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基本的东西”。【列宁:《国家与革命》,单行本,第26页。】承认不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冒牌社会主义的试金石。
(二)工农联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
早在1848年革命前夕,恩格斯在《1847年的运动》一文中就指出:“毫无疑问,总有一天贫困破产的农民会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到那时无产阶级会发展到更高的阶段,向资产阶级宣战”。【恩格斯:《1847年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11页。】恩格斯的这段话,不仅明确表达了工农联盟的思想,而且把它看作是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成熟的标志和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所必需的根本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时,全面论述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进一步阐发了工农联盟的理论。

马克思在论述巴黎六月起义的教训时说:“在革命进程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民和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反对资本统治以前,在革命进程迫使他们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3页。】又说,如果无产阶级能够把农民从资产阶级的影响下争取过来作为自己的同盟军,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9页脚注。】1848年德国革命的经验,也同样证明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马克思在展望德国未来的革命前景时说:“德国的全部问题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由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致恩格斯》(1856年4月16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4页。】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阐明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而且还阐明了工农联盟的必然性。马克思指出:“很明显,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工业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只是在形式上不同罢了。剥削者是同一个:资本。”“只有资本的瓦解,才能使农民地位提高;只有反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的政府,才能结束他们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社会地位的低落。”【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74页。】这种共同的经济地位和政治要求,便是无产阶级能够同农民结成联盟的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农民境况的恶化和他们同资产阶级对抗的尖锐化,必然要“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做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7页。】
工农联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都必须依靠巩固的工农联盟。否则,无产阶级革命就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即使一时胜利了也不能巩固下来。
(三)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是:“不断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已经提出了不断革命的思想,指出德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时,正式提出了“不断革命”的口号,进一步阐明了这个思想。他们指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国家,无产阶级必须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停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马克思恩格斯:《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85页。】他们还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后,还要不断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79—480页。】“直到人类社会制度的最后形式—共产主义得到实现为止。”【马克思恩格斯:《世界革命共产主义者协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605页。】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不断革命的战斗口号,就可以使无产阶级政党防止变修的危险,永远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战斗到底!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时,还特别强调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领导革命人民战胜敌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应该认清自己的阶级利益,尽快地采取自己独立政党的立场,一时一刻也不要由于受到民主主义的小资产者花言巧语的诱惑而离开无产阶级政党保持独立组织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2页】
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1848—1849年的群众革命斗争的时期,是他们生平事业的突出的中心点。”【列宁:《反对抵制》。《列宁全集》第13卷,第20页】他们在这个时期的伟大革命实践,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在这个时期所总结出的光辉革命理论,永远是国际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锐利武器。
提议及文件:星梅
整理:罗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