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朝音乐剧防骗指南

2018-12-12 11:48 作者:TheatreBomb  | 我要投稿

身在天朝,左拥“新四大发明”,右抱B站小天使,但笔者依旧难以开心颜——因为去现场看真·音乐剧的乐趣是剁手买买买和看小屏幕远远比不了的!而目前演艺市场上鱼龙混杂,一不注意可能就被无良商家坑到...只能又气又心疼自己从牙缝里省下的那点血汗钱><

举个栗子,正宗的音乐剧版在百老汇没演多久 ...
国内就已经全面山寨了!


如何选剧对于劳动人民来说是一门实用的手艺(当然,家里有矿的话打扰了...但很难用三言两语讲清楚~本文先从一些基本的原则出发,希望能帮助大家戳穿骗局,pick自己满意的剧~

纸上谈兵的一家之言,请勿对号入座!!!


看破套路,需要wait for it

为什么选剧的时候会被坑?笔者以为80%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了解...可能是冲动消费,一听见剧名或者看到某演员要演就迫不及待地剁手了><

如果尽量收集信息,对看剧的体验和潜在的风险有着切合实际的预期,哪怕真的踩了雷,恐怕也不会太后悔——毕竟个人的奋斗都到位了,天有不测风云又有什么办法呢?

如何拆穿伪装,看清TA们的真面目?

但问题是,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我们很难充分了解一部剧~大家往往需要提前买票,等到开演后口碑出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而开演前的演出资料哪里来的呢?基本上出自于主办方或卖票的利益相关方——人家会傻乎乎地把演出的底细一五一十的罗列出来吗?肯定是会挑亮点,好好包装,怎么吸引人怎么说了!

完全自产自销的演出资料或许是虚假宣传的根源!

所以,面对推广软文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他们说了什么,也要注意什么没有说...而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只要知道了该从哪些角度了解一部戏,再去查查官方说的对不对,以及闪避了哪些问题,还不简单吗?

那么都有哪些重要的角度呢?

  • IP起源

目前跟IP有关的剧目很吃香,不过大家要记住:

好IP≠好音乐剧


尤其要看这个IP是从哪里来的——音乐剧自己做成了IP是一回事,从电影小说改编过来的则是另一回事...哪怕是歌舞片改成剧场版都有可能翻车,更何况是跨了几个界的!

而且,总有别有用心之人利用IP的光环占大家的便宜,比如将著名的歌剧搞个音乐剧版...本来很多人音乐剧和歌剧就区分不开,这再来混淆一下,出了问题的话,甭管改编版还是原版,都可能会被一棍子打死T T

所以遇到了IP剧的尬吹,一定要问问:

人家(小说、电影、歌剧)牛逼,跟你有啥关系?

  • 主创信息

很简单,创作者是谁,背景如何,有什么其他的作品...

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都会给到,但要小心宣传的的添油加醋——比如随便写了两部音乐剧就被人捧成某国的教父 0 0 世界上哪有这么多林漫威式的人物,所以这些无中生有的戴高帽只能贻笑大方~

  • 制作方

那么,大咖创作的正宗音乐剧总能放心了吧?Too naive,制作方是谁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同样是《Chicago》这样一部名剧,13-14年出师不利被叫停,今年反而势如排山倒海,何哉?关键就是制作方的差异~

光从日程来对比的话,左面就很有亮点

一版是劣质豆腐渣制作,一版水准与国际巡演版接轨,或许围观群众没那么容易看出区别,但版权方等老司机可没那么容易忽悠——在14年初,他们决定不以损害该剧口碑的代价来挣快钱,终于在18年迎来了靠谱的制作,可见等待还是值得的!高标准严要求还是能够得到回报!

主办方、版权方与制作方,每一环都很重要!(节选于《北京青年报》)

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的版权方都如此注重品控!

于是我们发现中国市场上有些“特供”版本——剧情和谐了,卡司变水了,舞美变成PPT了...这种制作只能算是“贴牌”产品,跟神坛上的原剧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控制不了版权方,但还是能打听制作方的信息(虽然经常会被隐藏)...对方究竟是ppt达人,志愿者大队,还是国内代工,总有蛛丝马迹可寻!

而遇到投入真金白银做好剧的制作方,也不要太过激动——一定要参考其他的因素~

  • 卡司

作为一种现场演出形式,演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他们的信息自然值得了解...


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1.制作精良演员不合适(比如有的剧大家更加期望B角上场...)

2.好演员演烂剧

危险发言:哪怕是大龙,出演的剧目也无法保证部部佳作啊

归根结底,大家要注意:

一部剧的演员好不好,跟这部剧坑不坑人没有必然联系!


卡司自然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关键信息,但也不能为了追星而冲动~

  • 技术信息

很多剧的宣传喜欢玩概念,什么“史诗”、“圣经”、“殿堂级”各种吹...但一涉及到技术问题就只字不提~一看底细,可能服装组连个会改戏服的人都没有,主演生病了还得坚持上场,由替补配双簧呢(当然,这种魔幻不是音乐剧的常规操作,大家就将看段子好了——希望不会再发生><

可能有人担忧,技术信息大家会不会看不懂呢?在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粗暴的指标:看看道具需要多少集装箱来装!

参考:曾在国内演出剧目的集装箱数

当然,如果是小剧场的音乐剧以及使用LED大屏,需要的实物道具会变少...但如果一个大剧场的音乐剧,只用了几个集装箱的话,恐怕真要担心其舞美是不是PPT做的!(Ghost那么高科技的剧,还用了两位数的集装箱呢~

PS:更多硬指标比如装台时间、乐队人数也可以了解一下,改日再科普~

  • 磨合度

看一部剧的时间要素也是非常重要!一般来说,首演的逼格最高,演员们也最兴奋,但彼此以及各部门的配合最生疏,容易出现一些bug~后面则会渐渐磨合...

本来其实我们无需过度担心这一点,因为哪怕是首演也是经历一段时间的合成彩排,磨合度一般来说都足够了;而就算是还在磨的预演一般也都会提前说明+卖的优惠来对冲风险——不过最近居然也发生了还在很不成熟的彩排阶段,就变相让观众卖票来看的现象,今后恐怕要更加小心!

如果是跨城巡演的话,首站加上每一站的前几场或许有些危险...可以适当选择后面的场次(甚至可以看到苗头不对,抓紧脱手><

当然,这种非常手段相信只需为几家高危主办方准备,总的来说业界共识是宁肯取消演出,也绝不把不成熟的作品展现出来~

  • 语言

除了土生土长的原创音乐剧之外,语言问题也需要我们关注——谁都不希望花大价钱看一部剧,结果看不懂,或者是不正宗吧?


用外文创作的音乐剧,一般来说有两种处理方法:

1.原文演绎,现场放字幕;

2.译配成中文,由中国演员演出


两者都有较为成熟的套路,关键是看做的好不好——比如字幕会不会老长老长的看不过来?译配有没有尊重原意,是否信达雅?一般来说,不是特别大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调整来解决,使得观众基本能克服语言障碍~

PS:有种译配是填词型的...不禁让我们思考“原意”和“接地气”如何平衡

但最近也出现了一种语言创作的音乐剧,被改成另外一种语言,然后在拿到国内制作首演的现象...我们必须警惕,不知这种被当成小白鼠的事件是否还会重演?

  • 文化水土

哪怕一部剧我们能完全理解,但适不适合还是一个问题...这就涉及到文化以及个人品味方面了~

从大的角度上,可能有的剧在国外拿奖拿到手软,但就是在国内水土不服;而对个人来说,总有自己偏爱以及无感的题材——多了解一些剧的文化背景,以及自己的观剧偏好,无疑会帮助自己pick合适的剧!

  • 剧院

除了以上各种因素之外,演出场所的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那里的硬件设施怎么样,是否是KTV音效,会不会出现字幕机故障的情况,场内的服务如何(如激光笔准不准...都会影响我们观看体验!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

好剧场≠好剧


虽然比较专业的剧院会对自营的项目比较用心,但不意味着在那里演出的一定是好剧——因为剧场也会做租场项目,往往钱给够就能演~

结果烂剧搬起来的石头,可能会砸到剧场的脚上去...这也不能怪观众,他们自己接的剧,能一点责任都不负吗?

综上所述,骗你血汗钱的套路是很多的...但只要我们买票之前多长点心——不要因为海报好看或某某推荐就剁手,而多等一下,从这度上再多了解了解,恐怕就很难会被虚假宣传这样的花招骗到~

哪怕这部剧有着非看不可的理由,多多了解,好好调整期望值也是很有益的!


音乐剧分类的基本法


关于市场上有什么剧,哪种又最适合自己,给大家一个简单粗暴的分类

  1. 有生之年系列

  2. 全国连锁系列

  3. 流量网红系列

  4. 老司机系列

  5. 刮彩票系列

因为篇幅有限,这里简单港港:

1-有生之年是类似于《悲惨世界》(特指正经的音乐剧版)进中国这种大新闻,错过可能就不会再有了...粉丝们会变得疯狂,票价可能会上天还抢不到~

2-全国连锁其实适用于主流的大型巡演~现在除了迪士尼,哪里的市场都不足以支撑驻场演出,因此大体量的剧都是各个城市跑...所以只要不是在首站,我们是有办法知道这个制作的水平如何的!

给大家举一个正经大剧的栗子...10站+只是常规操作

3-流量网红是贴近市场、主打IP的剧...它们是真是假,好不好其实很难说;但如果一直在讲噱头,从不透露干货的话,一定要小心!

4-老司机需要认脸>< 起码市场上有哪些大咖,哪几家比较业界良心可以打听一下...当然不排除老司机翻车的情况,但越是有头有脸,他们自砸招牌的代价就越大,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保证!

简单盘点一些音乐剧江湖里的名门望族

重点想谈谈5-刮彩票,其实有些像是原创剧的新生力量,我们是很难了解足够的信息的...笔者还是希望尽可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去剧场里开卷有益一下~而且一般来说,这些剧的票价都不贵,一两百快钱刮张彩票没准就能得到大剧场里千元难买的惊喜呢!

笔者前不久刮中的一张彩票,就有一股初生牛犊的朝气!


no research,no bb

这这里,就先不给大家推荐具体的戏了,因为一位伟人曾经曰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所以笔者也只敢用看过的剧详细举例,附上repo


其实很不理解千篇一律的通稿,或是某些戏精式宣发——当去下发布会,把金主爸爸提供的信息再筛选润色一下就算很有操守的情况下,媒体方如何能提供给观众们关键的指导信息呢?

而我们“剧燃”虽然会在忍无可忍时出来打打假,但也不是什么救世主...大家恐怕需要自己掌握基本的调研方法~

  • 正经调研:搜XXX musical tour,视情况加入China或Asia等关键词;多看看专业网站

    如果真正是重量级的音乐剧,这样一般能找到官网或国外的新闻报导~因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往往是整个亚洲巡演,或是全球路线的一部分...

    如果巡演期较长,中国也不是唯一一站,那是非常好的消息!制作水准上或许更有保证,同一版本其他国家的repo也能参考~

  • 偷懒调研:英文的维基百科其实没有被墙,一站式信息汇总可能不准确但料其实不少~

  • 佛系调研:微博、豆瓣上去看看,国内网址随便搜搜...

当然,以上操作主要适用于英语的剧,真的遇到了小语种还需要专业的人才站出来帮助大家多多科普><

这些操作累不累啊?当然挺麻烦的...但比起血汗钱打水漂,一直在吃土的笔者还是建议大家多动动手~只要不被剧透,多去了解自己要看的剧,总没有什么坏处吧?

哪怕吃道菜,我们经常还想了解历史渊源呢!
夹杂私货:跟本尊完全没关系的“左宗棠鸡”了解一下

不过,真心希望国内的市场秩序能够好起来,让我们哪怕闭着眼睛,都能挑到良心的剧目...期望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坚守底线,自卖自夸可以,但请不要无中生有地颠倒黑白!同时跟害群之马们划清界限,绝不同流合污!

而做为观众,恐怕我们只能做到用脚投票~不要让营销的骗局那么容易得逞,尽量pick适合自己的剧,相信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中国音乐剧,都是坠吼的!

TheatreBomb-剧燃

特立独行的另类剧场,逗逼中的轰炸机
长按扫码↓载歌载舞步入歪门邪道!


天朝音乐剧防骗指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