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乡是一个越老越想靠近的零乡——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著名作家唐国明半途主义鹅毛诗

2023-03-15 17:34 作者:唐国明  | 我要投稿

故乡是一个越老越想靠近的零乡——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著名作家唐国明半途主义鹅毛诗11首选读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

————————————————————————————————

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 鹅毛诗 》集。就如唐国明在《此刻与零乡的模样》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以士兵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文化这棵树是怎么从根长向当今的。作为一个士兵,他一直在坚守要塞、坚守在此刻,确不断面对一些无知的事情,让他置于那种似永在途上无归的不安。

2022年出版,奠定唐国明文人、诗人、哲人地位、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读后能烧得你飞起来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与长城相关、弘扬人类优秀品质,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是与唐国明的《鹅毛诗》、《零乡》构成半途主义系统的三部曲之一。

著名作家唐国明开创独特的“诗意流”创作方式,写出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写出了一个士兵面对几千年以诗的形式涌出的思潮激流冲击中,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坚守与责任。

透过唐国明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你会认识到我是什么,我就是坚守在此刻的过客。

在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中,唐国明把士兵作为一个传声筒,将所有的声音发了出来。

《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

……………………………………………………………………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

————————————————————————————

什么是半途主义——半途主义开创者,著名作家唐国明如此作出回答

————————————————————————————

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

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就如半途主义开创者唐国明,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诗意流方式,在他的半途主义三部曲《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零乡》中表述的那样——

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

此刻一切都在途上,面临着此刻命运;我们此刻的命运,即使千难万险,也要把握住一个又一个此刻,以“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与天下,去成就自己与天下那个渴望的归。让自己归于天下,归于奋发图强的途上。在无数不确定中,归于能看到摸到的天下此刻。

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万物永在途上。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已经没有别处,没有远方,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我们无路可逃之路,只有零乡,只是在此刻。

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

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半途,被置于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在瞬息万变,难以确定的世界,无归的我们,只有将天下、路途、此刻当作有归的故乡、有归的家。只有归于天下、归于路途、归于此刻,一个又一个此刻地乘风破浪;一个又一个此刻地归于途上与天下——抵达1时,再去抵达2;抵达2时再奋进地抵达4。如永在半途之上,披荆斩棘,一个又一个此刻地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永在途上地将天下万古流传的事业开创。

————————————————————————————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

唐国明将世人诟病不休的龙头蛇尾丑八怪样的120回《红楼梦》,再现出了曹雪芹原来全部完成的100回《红楼梦》原本西施的样貌。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作家唐国明作品

————————————————————————————————

唐国明半途主义鹅毛诗11首选读

———————————————————————————————

第一首:田野与村庄

………………………………

田野是一部曾经打开又被卷起来束之高阁的竹简

村庄就如一本诗集已被时光烧毁在那里

我们阅读到的不过是一部残稿而已

………………………………

第二首:一本我离不开的书

………………………………

是什么如一本已打开在那里的书,我从出生开始读起,深深地读了进去;我不断从这本书里学会了造句,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述

慢慢地,它在我的眼里,有时如一本敞开的诗集,需要我再写一首增加上去;有时,它在我眼里如一份问卷,需要我们把一个又一个答案写在那里;有时它在我眼里如一幅未完的画,需要我们继续把它画下去;有时,它如一首歌,需要我们不断地编曲;有时,它如未完的交响曲,需要我们不断谱写下去

有时,它就是一条河流,有时,它就如一个荷塘,它常有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梦想

其实,它就如一本书,读不读它,它都在那里;翻不翻它,它都敞开在那里

………………………………

第三首:如一种病痛的故乡

………………………………

故乡就如一种病痛一样

它会让你把身体腐烂在它的土地上

如果你逃离了它,只要一靠近

它会如一只狂犬,咬得你遍体鳞伤

………………………………

故乡,只有你离它远远的永远不靠近时

它才会清风明月如挂在天空的月亮

你才会如一个诗人一样

在你的诗里写出它另外的模样

………………………………

你才会在远方的黄昏里

为它大哭一场

………………………………

第四首:每个人

………………………………

就像大地不能拥抱天空,只有天空才能拥抱大地

就像今夜我只能一个人在夜里睡去

………………………………

每个人每一天在别离中别离

每一刻在别离上一刻的自己

………………………………

每个人都渴望一生只睡一个人

每个人都渴望翻上天空坐在白云上抱着自己

即使铺天盖地的现实如一场黑夜的暴风雨

………………………………

第五首:只有我嫁给你

………………………………

大地退烧了,天鹅要南飞了,一切又要在秋风中扬空而起

在你读着鹅毛诗有飞起来感觉的时候

只有我嫁给你,你才会不计较我租住在8平方米的地下室

你才会看到我的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的价值

只有我嫁给你,才会彼此成就才子佳人、人间美眷这对好词语

………………………………

第六首: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的唐国明

………………………………

即使他的名气与才华与他租住的8平方米多么不匹配

即使他的半途主义、诗意流、鹅毛诗与考古复原再现《红楼梦》曹雪芹文笔与他论证的“1+1”与“3x+1”

只为他每天换来一餐饭与几件朴裳素衣

他总是笑嘻嘻地在岳麓山的明月下与灯影里

与他的林黛玉、薛宝钗,与他的西施、虞姬、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嫦娥做红颜知己

………………………………

即使有许多双手与绳子想捆绑他回归油盐柴米

即使有无数的箭与无数支枪管对着他长着无数双天鹅翅膀的身体,想将它射回现实

可他在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的飞翔里

仍然雷打不动、火烧不移、风雨不倒地将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

………………………………

他只想活在稿纸与墨香里写下自己想写的

他只想在自己想飞的梦里飞下去

………………………………

在只想与钱恋爱、只想与钱结婚、只想与钱生子、只想与钱睡觉,只想在与钱永不分离的尘世中

他只想与风与水与江与湖与山与花,与竹与诗与酒与清风明月一样的女孩在一起

他不想像女诗人潘金莲那样,因一首满足自己干渴身体的流水诗名声鹊起,从此就可以日夜将西门庆抱在怀里糊口度日

………………………………

哪怕天下只租给他8平方米,哪怕天下只赐给他一餐活命的粮食,哪怕天下的女孩都将添香的红袖为他藏起

为造福万代,他却如一股大风一样,带着他满天的鹅毛诗与鹅毛雪飞天盖地

………………………………

第七首:秋诗

………………………………

1、

天鹅死了,只剩下满天飞舞的鹅毛

唐宋亡了,只剩下了唐诗宋词的低唱喊叫

故乡没了,还有我与满天下的无乡人在远方行走

秋天来了,又是树叶将被抛弃的时候

2、

故乡被荒凉在山顶之上

我被故乡荒凉在远方

3、

故乡是一个越老越想靠近的零乡

是一个叫园林或桃花源或红楼梦的地方

………………………………

第八首:深居麓山为什么

………………………………

是为了流传千古,还是为了得稻求谷

是为了写作,还是为了弄云戏雾

是为了探索未知,还是为了离家散步

是为了柴米油盐,还是为了花与诗酒

是为了真理,还是为了弄假务虚

是为了文学,还是为了骑马看牛

………………………………

第九首:我是不是不应该

………………………………

我是不是不应该把——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

——这句话当做一个哲学观点而提出

………………………………

我是不是不应该到处宣称——

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唐国明开创出了“诗意流式的半途主义”

是不是不应该宣称“半途主义”就是——

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之中

是不是不应该跟人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

我是不是不应该受穷,也不应该住在这个8平方米里,如一头在岳麓山下不断耕耘的大黄牛,写出惠泽天下、造福万代的文学作品

我是不是不应该将《红楼梦》八十回后发现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方式再现出来,拿去问世出版发表

我是不是不应该声称从3x+1猜想中发现了万有的规律

不应该十年如一日地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岳麓山下将冷板凳一坐到底

不应该从向阳坡上8平方米搬到向阳坡下向阳村地下室,做出那些攻不破、摔不烂,打不垮、灭不掉,冷了不能穿,饿了不能吃的东西

………………………………

我是不是不应该不计较功利地去做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无畏、一餐饭不死的自己

不计较得失地追求做一个千古留名的人,追求写出流芳百世的作品

………………………………

我是不是不应该娶不起老婆、买不起房子、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吃不起肉

不应该为了天下《红楼梦》读者少去人生一恨而付出

到头来落得个名气才气与生活不匹配的悲剧

而让全世界一说起我就唉声叹气

………………………………

我是不是不应该为了梦想拮据地每天吃一餐饭,最后成了习惯一天一餐的一餐饭先生

我是不是不应该在地下室,以地下室先生的身份宣称:我是一个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的文人

………………………………

我是不是不应该——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

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

我是不是不应该——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

我是不是不应该——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

我是不是不应该——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我是不是不应该——

似神仙下凡,火烧不死,寻残觅缺,考古《石头记》

如曹公在世,雷劈不倒,食风餐月,复原《红楼梦》

………………………………

我是不是不应该——

不忍心诗歌被口语化、垃圾化、下半身化

十年埋头为保卫诗歌、圣洁诗歌、复活诗歌原生纯洁性、音乐性、民间性创造出鹅毛诗

宣称——

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

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

………………………………

我是不是不应该——

无事上山取林泉,白水当酒对明月

是不是不应该——

不为风雨不为云,只为一梦在耕耘

板凳一坐十年冷,煮血蒸泪烧诗文

泪看一片枯荷尽,归居麓山灯月明

………………………………

我是不是不应该这样还是不应该那样

我这样那样,我不这样不那样

都是为了爱这个世界与自己

………………………………

第十首:这样活着的你我

………………………………

上天提一盏青灯给了我们,大地将一张纸与一支笔给我们后,还给了我们一个墨水瓶

他为了生活把自己的梦想踩得吱呀乱叫;丈夫、父亲的重任把他压在一个叫挣钱的机器上转个不停,他在像一根稻草,在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的生长里轮回着完成人生

你把我深深地用土埋没,深深地用土埋没,然后让我长出芽长成大树,为你一年又一年结果开出花朵

我这棵树很高,我这棵树很大,我这棵树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

我不是一起诞生,一起枯黄,一起死亡的稻谷,我是开在山顶的花朵,我是离天空最近的草木;我矮小的身体到达了别人到达不了的高度

………………………………

第十一首:梦想活在现实的8平方米里

………………………………

现实把梦想逼进了黄河死去,就如现实

把我逼进了8平方米地下室的长江奔腾不息

………………………………

一声声长叹把我叹进了历史堆里

大地的眼把我看上了天空深处

我一人与青灯黄卷千年相依

………………………………

长江黄河奔腾入我梦里

把酒问月之时,伊人她在何处

………………………………

秋日的朝阳一日又一日晒黄大地

南归的天鹅它是否会飞进我的鹅毛诗里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再参照程乙本、程甲本纠正语句错误之处。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一个“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的半途先生。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 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富天下之力/ 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

——————————————————————

………………………………………………………………………………………………………………………………………………………………

唐国明,男,汉族,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有半途主义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作家之名,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是一个现居长沙,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融文人、诗人、哲人于一体,集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章数篇。

2012年在《鸭绿江》杂志发表来源于茨威格10万多字的非虚构长篇作品《麦哲伦传》、匹敌海明威《老人与海》的1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我是麦哲伦》。这小说从2008年初稿,到2012年发表,到如今2021年发表快10年了。自2008年到2021年仍不断修改,现剩1万5千多字,可以说是唐国明第一篇带半途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诗意流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1+2n→4+6n…… ↔ 2的n次方 ↔ 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故乡是一个越老越想靠近的零乡——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著名作家唐国明半途主义鹅毛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