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考,原来还有这6种升学路径!
对中学生来说,高考是最普适、最基本的升学路径,是高中教育和高中学习的指挥棒。但除了高考之外,其实还有另外6种升学途径。
2014年9月,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启了自 1977 年恢复统一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轮高考改革。当年,上海、 浙江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 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加入第二批试点行列。

新高考方案强调的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的基础上,又拓展出一系列的录取途径,作为高考统招的辅助。

一、强基计划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2022年,共39所高校试点开展强基计划,均为原“985”高校。

强基计划报名入围考生要参加高校校考,高考成绩、校考成绩分别折算85%、15%权重,择优录取。
强基计划在顶尖高校的规模较大,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每年的强基招生计划数各约为900人,占总招生人数的30%左右。其他高校相对较少,如上海交通大学计划招生约200人、南开大学计划招生约150人,基本和此前自主招生规模相当。
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录取”在部分省市(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少数院校(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有试点。



如南方科技大学的综合评价招生,将高考成绩、校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分别占比60%、30%、10%,择优录取。中国海洋大学在山东省的综合评价招生与强基计划类似, 高考成绩、校考成绩分别折算85%、15%权重,择优录取。
除南方科技大学等创新型高校外,试点综合评价录取的省份多以本省高校为主。如山东大学在山东、中山大学在广东。在试点省份的考生可以加以考虑。
三、保送
2022年,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等人员仍具备高校保送资格。
其中公安英烈子女按有关规定只能保送至公安类院校。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国家集训队保送每年250-260人,绝大多数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只有16所学校有相关资格,且保送高校有限制,2021年保送学生约2000人。
通过学科竞赛获取保送资格相当困难,不过参加学科竞赛即使未能达到保送水平,在其他招生途径中也能发挥作用,对高考相关科目也有意义。因此,若学有余力或天赋兴趣在此,参加学科竞赛相关学习值得考虑。
四、少年班
此类招生主要面向高二、高一甚至初三的学生。
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少创班,清华大学的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北京大学的数学英才班等。



作为少数顶尖高校的招生项目,各项目政策不断调整,需要每年注意当年最新的招简, 我们也会有相关文章介绍。
五、高水平运动队/艺术团
部分高校试点建设校运动队、校艺术团,有少量招生名额。

与体育生、艺术生不同,目前招收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的大学是普通高校,考生进入的专业不是艺术类体育类专业而是普通专业。
目前的政策导向是逐渐减少此类特长生招生,转向在校生的艺术、体育培养。2024年后,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将取消,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将进一步提高门槛、缩减 范围、增加限制。
对普通考生而言,此类招生的门槛高、数量少,若无相关成绩,务必放弃考虑。若已经有可观的艺术(民乐、交响乐、声乐、舞蹈、戏剧)、体育(教育部评估确定 的项目)成绩,可以向高校招生办咨询当年具体政策。
六、高校专项计划
专项招生计划是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教育扶持的一部分。有国家专项计划、地区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三类。如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北京大学“筑梦计划”、上海交通大学“思源计划”、复旦大学“腾飞计划”等。


其中,国家专项和地区专项面向特定地区考生,考生只需要参加高考即可。与国家专项、地区专项略有区别,高校专项计划整体录取形式更接近原自主招生,不仅有基于地区的基础资格审核,考生还需要向高校提交报名材料,通过高校审核才能报考;考生高考后,部分试点高校还会组织进一步考核并确定资格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