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年,朱元璋朝着太子怒吼道:你这么懦弱,都是你师傅的罪过
1380年,朱元璋朝着太子怒吼道:你这么懦弱,朽木难雕,都是你师傅宋濂的罪过,现在你给朕出去,朕必须斩了他!
太子赌气而出,他想不出自己的师傅有什么错,师傅一向以仁治天下,可父皇却不喜欢。
没想到的是,一向清廉正值的宋濂,却被波及了。
当朱元璋审判胡惟庸谋反案的时候,发现了一条线索:宋濂的儿子是胡惟庸一手提拔的。朱元璋赶紧问道:宋濂参没参加谋反?

对方答道:宋濂没有,胡惟庸想拉他,但没成,胡惟庸只好退而求其次,先给他儿子拉进来,然后慢慢的渗透他。
朱元璋对此很满意,毕竟宋濂是自己看重的大臣,虽然他做的事情让自己不爽,但好歹是忠臣,而且还是开国文臣之首。
只可惜,宋濂的儿子卷入了谋反案,他也难逃其责。其实,对于宋濂来说,他不怕被杀头,他愁的是自己的一世清名,被儿子给毁了。所以,当众人让他去找太子说情的时候,他淡淡的说了句:听天由命吧。
宋濂到达诏狱的时候,这里已经关满了人。当这些人看到宋濂被抓进来的时候,倍感惊讶,有的人开起了玩笑:想不到,给皇上和太子当过老师的老夫子,也成了谋反的同党了。
宋濂听完后哈哈一笑,酸楚的说道:“当过帝师,肯定会受到优待的,你看我的脖子上,就没有枷锁。”

宋濂入狱,最难过的要数太子。他去皇上那里求情,却被骂了出来,只好去找皇后当救兵。
可皇后刚踏进门,皇上立即就堵死了皇后的嘴:不准干政,如果想为宋濂求情,就不要说了。
对于一代忠臣宋濂的生死,太子无能为力,皇后也无能为力。眼看着宋濂即将被押赴刑场,众人却只能干着急。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了占城使者来访的通报。
原来,占城使者的国家发生了天灾,百姓流离失所,只好拿着礼物来找大明王朝求救。
朱元璋看到礼单,甚是欣慰,心情也逐渐好转。于是,他立马拨了二十万石粮相助。
使者看到皇上如此爽快,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可就在这时,使者说还有一件事需要皇上帮忙:占城很多人听过宋濂先生的书,都想学,所以想购买一些宋濂先生的书回去。
朱元璋听完后,大为震动。朱元璋原以为宋濂也就在国内有些名气,没想到他的名气这么大,连国外都知道,这样的话,宋濂就不能轻松杀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终于改变了主意,决定放了宋濂,同时,也卖太子和皇后一个面子。
谁知朱元璋刚答应使者的要求,使者又提了一个要求。这下,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了。
使者说:我们想当面见一下宋濂先生,以表敬仰之意,如何?
这下朱元璋尴尬了,总不能说:好的,朕带你们去诏狱见宋濂。这不相当于打自己的脸么?别人如此看重宋濂先生,自己却给他打入了大牢,自己的威信何在?自己的仁义何在?说不定会传出什么话来,自己就再也洗不清了。

朱元璋只好编了一个理由,谎称宋濂不在京城,而是在外地主持考试,暂时见不着了。
谁知使者竟说:没关系,我们去。
这让朱元璋哑口无言了,对方也太执着了。但这毕竟是自己的慌,可不能让他们去,于是说考试很严的,主考官不能见任何人,才给搪塞过去。
不过,虽然使者见不到宋濂,但他们给宋濂带来了生的希望。
如果不是他们来得及时,宋濂很可能就被押到刑场处决了。
使者救了宋濂,也救了朱元璋的名声。
不然,一代国师,却被朱元璋杀了,对于如此在乎名声的朱元璋来说,终究不是好事。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