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面衬檀唇,精妙世无双

在审美方面,古人和现代人接近,都以嘴唇红润为美。战国时期的宋玉曾写过一篇名为《神女赋》的文章,其中便有一句“朱唇地其若丹”,形容神女的嘴唇红润得像朱砂的颜色一样。
中国古代把“口红”称作“口脂”或者“唇脂”,是指用朱砂作为原材料,来提升嘴唇红润度的一种护肤品和化妆品。
作为护肤品,口脂是一种较为粘稠的膏状物,涂抹在嘴唇上可以防止唇部干裂;作为化妆品,口脂并非女性的专属,男性也是可以使用的,男女使用带色的口脂,都是通过色彩的强调,让自己相对其他人而言更加显眼,从而引人注目。

给唇部“染色”这件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当时主要是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主要材料包括花瓣的汁液、动物血液等等。
根据目前可以考证的历史,最晚从商代开始,古人已经开始把朱砂作为染唇的原材料,东汉之前主要以开采矿物的形式获取朱砂,东汉以后,渐渐通过化学方式生成朱砂。
朱砂作为染唇的原料,优点在于颜色鲜艳,但也有缺点。一是附着力很差,无法长时间保留在嘴唇上,容易掉色和溶化;二是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带有一定毒性,长期时间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会伤害身体这一点,古人到了比较晚才意识到,在前一点上,古人通过在朱砂里加入一些油脂或者蜡质的材料,以提升其防水能力和光泽感。之后也不断改进,会在朱砂中添加一些香料,让口脂有一定香味,让化妆时心情更加愉悦。
在形状方面,隋唐之后,古代出现了诸如现代口红一样的管状造型,但在古代,大部分的口脂还是装在小盒子里的糊状造型,被放在妆奁中,需要的时候取用。

在颜色方面,古人的口红色号虽然不如现代这么丰富,没有诸如“口黑”这样过于猎奇的颜色,但依然有很多颜色符合现代审美。
比如“朱唇皓腕年少伴,青山白云居古邻”里的“朱唇”、“不胜杯杓空归去,肠断冰肌与绛唇”的“绛唇”,都是指大红色;“梅靥桃唇斗胜”里的“桃唇”指桃红色;“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里的“檀唇”指粉橘色、淡粉色;还有“猩唇泣露珊瑚软,鹤顶迎风玛瑙寒”的“猩唇”指深红色、红棕色。古代这些色号,现在依然流行,足以说明经典永不过时。

男男女女,从古至今都没有缺失对美的那一份追求。脸作为身体的“门面”,自然也属于美的追求的一部分。这份对美的追求,也是人类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宋丙玲.中国古代妇女的唇妆[J].文史杂志,2005(03):32-36.
[2]韩晓雯.百草染绛唇——聊聊古代的口红和唇妆[J].中医健康养生,2018,4(06):69-71.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