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17-1]
【17-1】
【科技前沿】
《与赛博空间共存 —— 21世纪技术与社会研究》—— [英] 约翰·阿米蒂奇 乔安妮·罗伯茨

赛博空间 Cyberspace 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
感谢陪伴~
【摘 —— 第1 - 4章】
(A)
·【信息社会~把梦想照进现实】
·【与赛博空间共存】就意味着【与科技风险共存】
·「与赛博社会共存」的核心要素:【“技术与社会”】
·赛博空间和信息社会一样,都是【想象力的产物】,【是人们试图了解现实世界重要特征的构想】
(B)
·一般而言,「赛博女权主义」十分认同这样的观点:
【技术进步与女性解放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同时对男权或父权统治构成了威胁】
·对于“信息社会”和“赛博空间”等概念的使用所带来的最大潜在风险是:
误认为新的社会形态、消费模式、政治行为等皆可以从技术革新中寻找答案~理想中的无纸化社会却造成了日益增加的纸张消耗,全球通信的实现却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在外奔波,有人坐拥无数号称节省人力的机器设备却背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C)
·赛博空间充斥着【模糊、悖论、矛盾】
·【赛博空间~“电子社区”~“灵肉分离”】
·【赛博 cyber,网络空间】~明显的“虚拟”特征
·信息社会和赛博空间的原始技术最初被用于【军事领域】
·在某种程度上,【“现代化”】可以解释为通过各种手段协调不同地区、不同势力范围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对“空间”的控制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普及带来了诸多显著的后果,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飞快增长的信息流动】以及与之伴随的【网络和节点的日益增强】,构成了我们所说的“信息社会”
(D)
·中介式互动更容易造成【误会】
·【生物电】是“组成”人和群体的基本要素
·由于自身的特点,信息社会其实是一种【“监控型社会”】
·赛博空间跟信息社会一样【同时具备“乌托邦”和“敌托邦”(反乌托邦)的双重特征】
·【“第四纪”的无人电子中介式】~指某个社会技术系统监视人们的言行并且转换成某种讯息~最常被使用的领域:【监控】
·【赛博空间~将昨日的现实照进今日的梦想~人们通过仿真手段将过去的真实事件还原成如今的超现实】
(E)
·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识”】
·【一切皆在变化,结局无法预料】
·在21世纪,我们将生存于【被技术控制的大环境】
·万变不离其宗,此处的【“宗”】便是【全球市场体系】
·世界一步步向前发展,不断破坏【稍纵即逝的诚信系统】
·【虽然整个世界包括人类自身都是可以改造的,且改造的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最终目标却无法确定】
·“赛博空间”这一概念的核心是【与电子技术共存的社会体验过程】,因此其关键领域就在于【严谨的社会分析】
(F)
·【一切皆由创造而成,因而一切皆可推翻重建】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就是【怀疑、不确定、犹豫不决、甚至无法无天】
·国家的特殊意义:【对个人的塑造有着极大意义】【缓解了过度分裂的威胁】
·【创造和保持“自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过往,以及不断地进行选择】
·【生活不是孤岛】,只有通过与他人交往,我们才能确认自己的身份,也才能构建我们的生活方式~社群主义
·(安东尼·吉登斯)【消除身份的绝对性】便意味着有【更多主动的选择机会】,这是“智能化社会”的趋势,同时也是一种必须
(G)
·【“全球网络精英”】是指后现代时期在科技社会、政治、企业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群体和组织
·【“速度乌托邦”】的概念来源于希腊语 khronos(时间)或者 takhos(速度)和 eutopos(乌托邦,美好的地方)
·今天人们的生活虽然五光十色、绚丽多姿,但这并非是他们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更多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想象】~对未来社会制度的一系列憧憬,并且使它们按照一定规律有机结合,从而生成一个看似毫无根据却浅显易懂的形象,并导致种种社会冲动和原动力的产生
(H)
·希腊语 dystopos,糟糕的地方
·【数字鸿沟】~人与人在使用互联网方面的机会不均等
·【速度统治空间】~远离高速运转的主流社会的草根阶层将注定一生被遗忘于偏僻的角落
·(齐格蒙特·鲍曼)当今人们体会到的“被孤立”感~他们“被剥夺了人生指南和领路者,唯一剩下的是口袋中残缺不全的地图和私人工具箱里的工具”
·(乔治斯·巴塔依)生物所具备的【精力过剩】的特点是任何经济制度都无法控制的,而且“为了防止白白地浪费,无论是否出自本人意愿,无论以何种方式,高尚抑或卑鄙,都必须想方设法将精力消耗殆尽”
(I)
·【富者可通天下,穷者寸步难行】
·(齐格蒙特·鲍曼)今天的【“社会分化”】既是不可回避的社会状况,也是新的特权阶层玩弄权术的结果,而他们采用的主要手段便是脱离各种束缚~【权力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约束】
·(速度反乌托邦)曾经属于“历史”或“未来”范畴的已经变为【“事件的风景”】,也就是说,“过去和未来合二为一,同时存在,不分彼此”~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事情再无先后,一切都不会终结,而时间不可分割,现在将永远存在,历史将周而复始一再上演相似剧情”
(J)
·【ground zero:零地带,先前指核爆炸区域,后用于描述极端和暴力事件发生地】
·【灰色隔离带】~ 一个脱离了空间现实和社会责任的速度统治的世界正在形成~【处理突发紧急情况不再是偶然,而是「惯例」】~【速度统治空间】
·【atmospheric zero:空中零点】~由各种速度矢量组成的绝缘体,构成我们个人的发射台,而攻击目标是灰色隔离带的全球领空中任意一处人口密集之处~【速度引发无数突发事件,伴随着不间断的大肆宣扬和炒作,以及道德体系的矛盾冲突和分崩离析】
(K)
·【电影是表现的艺术,战争是破坏的工具】
·【感觉的逻辑性 logistics of perception】
·(詹姆斯·德·德里安)“人类像网络一样冷酷无情”是否将成为“未来虚拟世界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特征”?
·(同上)【“军事—行业—传媒—娱乐网络”】,简称 MIME-NET,体现了“地缘政治”向“速度政治”过渡的趋势
·全球监控系统、精确制导武器、计算机辅助物流和全新人道主义原则构成了新型的【网络化战争】,即【“良性战争”】,具有【科技含量高、风险系数低的特征】~【距离遥远而目标明确,准确高效而符合道德规范】
(L)
·我们正在见证【“时空压缩”】的魔力 —— 戴维·哈维(David Harvey)
·“【赛博空间难道不是一种新的流放之地?】上网者在联通世界的同时却切断了与真实生活之间的通道” —— 马克·斯劳卡(Mark Slouka)
·这是一种“难以描述的复杂情况,就好比成排的灯光投射在大脑中看不见的区域,无数的数据群在此集中交错。好像路灯渐行渐远,最终消失不见” —— 吉布森~【很多用户太依赖媒介,因此产生了一种自己已占领新的信息“前沿”的错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