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感到焦虑疲惫,你是不是“心理内耗”了?
“心理内耗”
伤不起! △▲

“这个包包炒鸡好看,想要!”
“看看就行不能买,下个月要吃土了!”
“可是……”徘徊,恋恋不舍。
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你还是很想要买下它,可是,你要控制住你自己!

相信上述此类内心挣扎经常在生活中发生,一个冲动的你和一个理智的你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看到一个很想买的东西,比如衣服,包包,可因为价格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咬咬牙也能买,但考虑到其他因素最后没买,想着或许过阵子就打消了念头。

可是回来一直心心念念着,每每看到还挂在橱窗里的包包鞋子,心里就感叹、纠结,焦虑,甚至被买走了也无限后悔,当然,事情的结果就是没有买,但是自己却耗费了大把精力。

这属于客观上没做,但是主观上耗费太多心理资源。得不偿失。
今天你的心理“内耗”了吗?
心理资源是什么?心理资源也属于精神资源,认知资源,在心理学上,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短时间内的加工信息能力有限,所以决定了我们在面临多项任务时必须分配好自己的心理资源,分清主次,先解决重要的事情,如果完成了重要的任务,心理资源还剩余,那就可以分配到次要的任务上。

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分配心理资源上并不理智,就像上述事例,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人经常在无意识中就成了“心理内耗”的买单者。
哪些事属于“心理内耗”?
1,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看法。这类人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根据别人的反应来行动,一旦过于担心自己的行动偏离对方的想法,就容易焦虑。

2,担心事情变得更糟。这类人想法很多、但做的少,他们通常好奇心重,对事物充满期待,时常担忧自己的未来,不只跟别人较劲,也跟自己较劲。因为担心事情搞砸,于是极少行动,容易犯拖延症,不到deadline根本不去行动,如此完成的作业通常不会有太好的反馈,于是更加剧自己担心与焦虑,更不敢轻易行动。

3,总担心一些小事。比如出门总是担心家里的电器关没关,担心水龙头没拧紧,担心在人际关系中自己的行为举止会让对方误会自己,恋爱里很注重细节没做到位等等。

除了上述三类,现实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心理内耗”的事,比如为一段不值得恋情纠缠不清,为他人的错误感到内疚难过,为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争论不休……

走出心理舒适区很难
但也很容易
他们都知道自己应该走出来,把时间跟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做回没有包袱的自己、确定好目标分步骤进行、不断做减法,以及追求一段健康的关系、明确自己的界限、不把别人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扛,将自己从琐碎无用的小事中抽离出来……

但很少有人真的能学会及时止损,大多都是考虑沉没成本,他们也不想改变,因为旧的应对方式曾经很有效,因为人都愿意在心理舒适区待着,以至于事情发展到分崩离析的地步。
在此过程中,人都处于一种焦虑、纠结、失望、崩溃、疲惫的负性情绪中,甚至可能发展成身心疾病的程度,这些都是悄无声息发生的。
所以要清楚什么事是困扰自己的,当毫无头绪,被负性情绪压得喘不过气时,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导,早日给想做的事情“腾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