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若仙书韵,写给最爱的女高怪谈2 / Memento Mori
1.前言
女高怪谈2:交换日记,是韩国恐怖电影女高怪谈系列的第二部,其于1999年的平安夜在韩国上映。本片将故事设定在一所韩国女子高中学校内,明面上虽属恐怖题材,实则却是以一个旁观者(即其中一位女主角明霞)的角度去讲述一对同性恋人(即另外两位女主角若仙与书韵)之间的爱情故事。本片在讲述故事主线(即1999年7月9日这一天从早到晚在学校中发生的一切)的同时还引入了诸多的人物回忆(以明霞翻看若仙与书韵的交换日记来表现,或是由当事人直接回忆)及幻想。本文以98分钟院线版电影为主,以存在于186分钟粗剪版以及所能查找到的资料中的部分情节及设定为辅,在分析剧情的同时尝试回答自本片问世以来便存在于观众脑中的一些疑问。
2.背景介绍
2.1.女高怪谈系列电影简介
女高怪谈(韩语여고괴담,韩语罗马字表记法Yeogo goedam,英语直译为Girl’s High School Ghost Story,海外发行人则将其译作Whispering Corridors)是韩国著名系列恐怖电影,该系列的每一部电影都将舞台设定在韩国女子高中,讲述其中女高中生的经历,绝大部分涉及鬼怪等超自然元素,但不同的电影彼此之间在故事情节与人物上没有任何关系,主题包括对韩国教育制度的批判,同辈竞争,青少年自杀,同性恋,友情,以及某些真实历史事件等。
截至目前,该系列共有6部电影:
1. 女高怪谈1:死亡教室 / 여고괴담 / Whispering Corridors (1998)
2. 女高怪谈2:交换日记 / 여고괴담 두번째 이야기 / Memento Mori (1999)
3. 女高怪谈3:狐狸阶梯 / 여고괴담3: 여우계단 / Wishing Stairs (2003)
4. 女高怪谈4:声音 / 여고괴담4: 목소리 / Voice (2005)
5. 女高怪谈5:结伴自杀 / 여고괴담5: 동반자살 / A Blood Pledge (2009)
6. 女高怪谈6:母校 / 여고괴담 여섯번째 이야기: 모교 / The Humming (2021)
而提到该系列电影,就不得不说到电影制片人Lee Chun-yeon以及他的Cine2000公司。1995年Lee前往日本,当时热映的系列电影学校の怪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不久,返回韩国的他遇上了之前四处兜售“女高怪谈”剧本却处处碰壁的编剧Oh Ki-min(此人也担任女高系列前两部的制片人),在读过故事大纲以后,Lee形容其令自己产生了如同“年幼时听家中长辈讲一个古老的鬼故事”的怀旧感,加之他也认可发生在女高里的恐怖怪谈这一构思(按他的说法,女高是每一个家庭中的女儿、妻子、母亲的人生必经的阶段,这样的元素搭配上恐怖和惊悚会吸引数目可观的受众),于是便萌生了将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的想法。
时间来到1998年5月30日,女高怪谈第一部在韩国上映,其以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拍摄时间取得了当年韩国电影票房第六位(仅考虑韩国国内电影则为第二,在首尔有近70万观影人次)的成绩,是以小博大的典范,而且当时在人群中的讨论度颇高,影片对教师的种种描绘(基于Lee本人对于韩国教育的反感和批判)还引起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不满与抵制。由于第一部大获成功,Lee便有了制作续集并打造女高怪谈这一恐怖电影品牌的想法,他提出了几个原则,即相对有限的预算(基于韩国电影市场较小这一事实)、各部影片之间彼此独立、选用新人演员以及新人导演、选在暑期附近上映(第二部上映于1999年12月24日,此为唯一例外)等。Lee曾在采访中表示希望能将该系列做到第十部,遗憾的是他已于2021年5月11日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上映于2021年6月17日的第六部由Park Eun-ha担任制片人。
该系列一直是韩国新人女演员崭露头角的舞台,例如第一部的崔江熙、金奎丽,第二部的三位女主演(2.2.4)以及饰演配角的孔晓振,第三部的宋智孝、朴韩星,第四部的金玉彬、车艺莲、徐智慧等。
2.2.女高怪谈2简介
女高怪谈2:交换日记,即여고괴담 두번째 이야기(直译为“女高怪谈第二个故事”,韩语片名中没有“交换日记”),另有片名Memento Mori,此实为拉丁语,本意即“记住你终有一死”,意在提醒人们生命有限,而在本片中其被引申为“记住死去的人”或“记住我(片中女主角若仙)的死”。以下是从几个方面对本片的简单介绍:
2.2.1.创作背景
本片是韩国最早描绘同性恋的电影之一,Lee Jooran (2000)有过这样的论调:“谈论韩国同性恋电影如同在没有阳光和氧气的太空中漂流”,此虽稍嫌夸张但也可以反映当时的境况。Kim, Pil Ho, and C. Colin Singer (2011)则进一步介绍了时代背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LGBT运动愈演愈烈,在有着“知识分子同性恋”之称的Seo Dong-jin的带领下,LGBT群体试图于1997年9月在延世大学举行第一届首尔国际同性恋电影节,他们在放映著名电影春光乍泄(1997)时被大学方面强行拉闸,当年这部影片在引进后被当时政府的审查机构即韩国演艺伦理委员会禁映,这些事件使得该审查机构饱受民众和媒体质疑并最终解体,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宽松的韩国演艺振兴委员会,其于1998年通过了春光乍泄的上映,同年11月,LGBT群体也成功举行了首尔同性恋电影节,而实际上这些进展离不开政府的默许:时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虽不提倡拥护同性恋,却也对相关的人事给予了一定的宽容;自此,韩国同性恋电影从所谓的“隐形期”步入“伪装期”,而女高怪谈2、爱的蹦极(2001)等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虽然大环境略有放松,它们仍为影片披上了一层其他类型(例如恐怖片)的外衣。
2.2.2.两位导演/编剧简介
与女高系列其他几部影片不同,本片是双人执导,且由于时任PD的Oh Ki-min代表制作公司Cine2000找到两人时还没有剧本,他们同时还要身兼编剧,在拍摄期间他们晚上各自写剧本,于白天沟通融汇,在仓促中完成了生涯第一部长片,以下为两人的简介:
金泰勇:1969年出生于首尔,1994年毕业于延世大学政治外交系,因帮朋友担任助理导演而产生成为电影人的想法,1996年进入韩国电影艺术学院学习,与另一位导演闵奎东是同班同学,两人在执导本片之前合作拍摄过几部短片,他们对于青少年这个群体很感兴趣。他的妻子是我国著名演员汤唯。
闵奎东:1970年出生于仁川,毕业于首尔大学经济系,1995年曾拍摄过HerStory并于1998年以其参加法国克莱蒙费朗电影节,这部短片同样讲述了韩国女高中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也同样夹杂着人物的回忆,可以看成是本片的精神前作,他对于同性恋等禁忌话题充满挑战欲。
两人收到邀约后本来是拒绝的,在经过一周的考虑且得到制作公司“你们可以拍一个和前作无关的新故事”的首肯之后才同意。不同于前作着重“怪谈”,是一部典型的恐怖片,两人把本片的重点放在了“女高”上,转而讲了一个关于女高中生爱情与成长的故事,他们对于恐怖和鬼怪毫无想法,金负责片中的现实部分,而闵则对奇幻和具有象征性的符号感兴趣,两人在写剧情与设定时参考了一些真实事件。但两人也不得不考虑公司想要一部恐怖电影的要求以及前作的制作经验,在片中加入了一些(实则并不吓人的)恐怖元素,对这些内容两人也一直欢迎观众从心理、幻觉等方面理解,而非仅仅将其视作纯粹的鬼魂作祟;而在后续剪辑等工作中也曾有些不愉快(比如因审查删减场景,片中的接吻镜头是极力争取之下才得以保留的,还比如因为要将故事压缩成一部90分钟的电影而大量删改剧本),因此两人曾表示院线版不完全是自己想法的体现,闵曾吐槽道两人写剧本是一回事,拍摄出来是一回事,最后电影上映又是另一回事,同时由于时间仓促,两人对成片中的某些效果(比如片尾以CG特效制作的鬼魂)并不满意,两人直到多年以后才承认其是更优秀的版本。
2.2.3.上映后的反响
本片没能延续前作的成功: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续作和恐怖片,涉及同性恋,且乍看之下情节混乱不知所云,(尤其在韩国)观众们主要的观影体验是迷惑、不满至乎愤怒,因为他们想要一部吓人的续作的需求完全没有得到满足;IMDb分数6.3分(3431人评),豆瓣评分6.5分(13228人评);本片票房成绩为10万观影人次(首尔),韩国Namu维基评价其是“彻彻底底的失利”。因此无论是从观众的观感,关注度,还是票房来说本片都算不得多么优秀的佳作。
但本片同时也取得了一些该系列至乎韩国其他电影都未曾取得的成就:其吸引了一小部分狂热粉丝,他们中甚至有人称其为韩国第一部邪典电影,而也的确有现实中的同性恋人在观看本片以后走到了一起,令两位导演大受鼓舞,另外直至影片上映20年后仍有剧组人员和粉丝们的见面会;韩国科幻小说家、影评人DJUNA于2000年初专为本片建立网站,身为导演之一的金泰勇也参与其中,网站上除许多官方性质的信息外尚有FAQ、剧本、专供粉丝讨论分析的论坛等,遗憾的是该网站已于2008年停用,现在即使用Internet Archive Wayback Machine访问也只能看到小部分内容;Cine2000公司于2005年专为本片推出过一款Memento Mori Ultimate Edition,其中含6张光碟(包括186分钟粗剪版、WMVHD格式的98分钟院线版、幕后制作、OST等)以及一本仿照影片中制作的交换日记,遗憾的是其现已绝版,仅能在一些韩国网站上买到二手货,且价格不菲(500元人民币起步),安全性未知。
2.2.4.三位女主角简介
文若仙(Min Hyo-shin,另有音译“闵孝信”,图1 A):由朴艺珍饰演,她在学校合唱团担任钢琴手,性格、想法、举止皆显得怪异,仿佛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而受到其他学生的孤立至乎霸凌,这在她与书韵之间的“禁忌之恋”公开以后更甚,但她仍是一往无前;据186分钟粗剪版及剧本推测她家中负债累累,父亲四处奔走还债并最终于故事发生时弃家不顾,母亲更是不得不为此出卖身体且于若仙十岁那年自杀,这样的经历具现化为幼年若仙(图1 B左侧,在粗剪版以及本片的预告片中皆有此形象)并如梦魇般缠绕着她,但在院线版中这个形象连同相关的设定被移除,改由朴艺珍补拍少量相关的场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保持若仙这个角色的神秘感并使得成片简洁明了,但却对于想要深挖影片原始细节的观众不甚友好。若仙可谓是本片的灵魂,是一切的开始,亦是整个女高系列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余书韵(Yoo Shi-eun,另有音译“余思恩”,图1 C):由李英珍饰演,她长相如少年般清秀帅气,是学校田径队队员,有听力障碍,是若仙的恋人;粗剪版中交代了她的过去:初中时书韵亲眼目睹四位好友结伴从高楼一跃而下(此情节有真实事件原型,发生在1998年3月韩国清凉里附近的公寓),自这以后心灵受创的她便不太能听清楚了,而她的另一个运动员好友在自杀前曾给她发短信,此后她也加入田径队;书韵本是一个活泼少女,但由于这些事她变得有些阴郁,有逃避现实的倾向,她与若仙爱情招致的周围人的冷漠攻击则更令她左右为难。
苏明霞(So Min-ah,名字致敬意大利导演Federico Fellini1954年电影La Strada的女主角Gelsomina,另有音译“苏敏儿”,图1 D):由金敏善(于2009年改名为金奎丽,恰好与女高第一部中饰演女主角林智伍的演员同名)饰演,与另外两个女主角饱受排挤攻击的边缘人形象不同,明霞是一个普通正常,活泼开朗的女高中生,她在本片中充当的是观众的眼睛,同时也是整个故事以及若仙书韵之间爱情的见证者和旁观者。她捡到了两人的交换日记,随着她翻看日记,过去呈现在观众眼前,随着她不断追寻和沉浸于这对恋人的世界,故事向前推进,影片的中心是若仙书韵的爱情,但若纯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明霞才是第一女主角。
试镜期间原定由朴艺珍一人分饰若仙与明霞两个角色,很快片方便发现不妥,此时金敏善来到剧组,于是改由她饰演若仙而朴艺珍饰演明霞,但导演闵奎东考虑二人的形象气质以及和角色的贴合度,于开拍前一天调换了她们的角色,也就是最终观众所看到的这样。
尽管女主演们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并不十分理解故事情节以及两位导演的一些想法,她们仍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三人凭借在本片中的表演共同入围了2000年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第36届)及韩国影评奖(第20届)最佳新人女演员奖并最终获奖,此外朴艺珍还凭若仙一角获得了2000年韩国青龙电影奖(第21届)最佳新人女演员奖提名。

2.2.5.186分钟粗剪版简介
对本片熟悉一些的观众都会了解到有这样一个版本的存在,因为多年前土豆网上可以看到这个长达186分钟的视频,其现已从网站上下线。如前述,该版本被收录在Memento Mori Ultimate Edition中并名为Memento Mori - Unedited and Unseen,其在谷歌上的一些搜索结果中被称为导剪版,在百度女高怪谈贴吧中被粉丝称为完整版,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是不够准确的:首先这个版本并不具有成片该有的品质,且不论画质糟糕,其没有任何配乐和字幕,且其中有大量无声场景(尤其是涉及片中人物进行心灵感应的桥段)留待后期的配音工作,影片末若仙鬼魂的特效在其中仅以一个眼睛镜头代替,而在部分场景中甚至可以看到场记板或听到剧组人员喊“Action!”“Cut!”,金闵二人曾在采访中明确表示由于影片材料保存不当,制作导剪版是不可能的;其次这个版本相较于最初二人写下的剧本同样是不完整的,后者中的139个场景有14个被从这个版本中删掉(据说删减前的粗剪版长达4个小时)。因此该版本应当属于中间编辑阶段的产物,仅作剧组最初的观看检查及后续剪辑制作院线版之用。
而即使完全出于理解剧情的目的,也不太推荐观众去观看这个版本,因为其虽然补充了一些细节和设定,但也留下了诸多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部分人物(尤其是女主角明霞)形象相比院线版有较大差异,大有可能会令人越看越迷惑,相较而言院线版会更加清晰和简明。
2.2.6.电影原声带OST
在整个女高怪谈系列中,本片的OST无疑是最为出色的,仅有第四部可与之相比。配乐由赵星宇等人(另有Kim Sang-heon等作曲家及近20位独奏者)负责,他们应两位导演“感性的,着重表现戏剧性的音乐”这一要求使用了钢琴、常见管弦乐器、音乐合成器及电音等,所作OST中仅有小部分是为营造恐怖怪异氛围而服务的,有些曲子反而显得温柔而细腻。
14首OST的曲名:
1. Main Theme
2. Kyrie
3. 열 일곱의 생일(十七岁生日)
4. Memento Mori
5. 17세의 비망록(十七岁的备忘录)
6. 내 죽음을 기억하라(记住我的死)
7. 일기 속의 기억(日记中的回忆)
8. 효신의 눈(若仙的眼睛)
9. 교환일기(交换日记)
10. Kyrie
11. Memento Mori
12. 사물함(储物柜)
13. 상상의 생일파티(想象中的生日聚会)
14. Main Theme (Piano Solo)
其中2、4由首尔大学合唱团演唱,10、11由贞信女子高等学校合唱团演唱,它们的标题也就是歌曲中反复吟唱的歌词,其余10首皆为纯音乐,3、14实际并未用在院线版中。
2、10的曲名Kyrie是希腊语Κύριε的音译,是基督教礼拜仪式重要祈祷文的通用名称,也称Kyrie Eleison,意即“求主怜悯”(“Lord, have mercy!”),但在网上查询本片OST的结果一律写作Kyrie Eleyson,当为谬误;4、11曲名的含义在此前(2.2)已有交代。
3.98分钟院线版剧情浅析
3.1.开场
影片开始,若仙在黑暗中划亮火柴点燃蜡烛,然后用心地书写装饰着交换日记,伴随着OST Main Theme的第一次响起,若仙念起了独白,这是一首略带恐怖和怪异的诗:
第一天一个女孩死了,头被挖空,也许她记得真相
第二天又一个女孩死了,腿被砍掉,也许她曾走近真相
第三天又一个女孩死了,耳朵被割掉,也许她曾听见真相
第四天又一个女孩死了,眼睛被挖掉,也许她曾看见真相
第五天又一个女孩死了,舌头被拔掉,也许她曾说出真相
第六天又一个女孩死了,手被斩下,也许她曾写下真相
第七天,一个女孩即将死去,也许......
每念一句,便多一个声音与独白重叠。这首诗源于导演了解到的一些学校怪谈,其中着重提到的两个元素即(若仙的)死亡与(明霞作为旁观者去追寻若仙死亡的)真相可看作是对影片接下来情节的预告,诗中前五个死去的女孩可能是指书韵的那五个好友(2.2.4),而据影片后续交代若仙是第六个,第七个生死不明的女孩则可能是影片结尾处的书韵。
而画面中除了日记上的种种文字和饰物以外,还穿插着若仙与书韵落入水中的场景。有影评指摘本片过分注重意象与符号致其故事性薄弱,这种说法是有理有据的,影片的这一特质从这个带着幻想色彩的水下场景便开始显现了:若仙书韵一同入水,将两人双脚绑在一起的红绳象征着她们之间的爱情与羁绊;周遭环境一片漆黑压抑则代表两人爱情招致的排挤攻击;而书韵挣扎着解开绳子向水面游去(不顾若仙的挽留拉扯,甚至还踩在对方肩上借力)、独留若仙沉入水底则预告了故事中书韵对爱的拒绝背叛及若仙绝望死去。
书韵浮出水面,不同于此前场景中两人身着校服,此时她身着泳衣戴着泳镜,环境也改为真实的游泳池,影片完成从幻想到现实的转场。她面带痛苦地拍打自己的耳朵,暗示她有听力障碍。画面一转,这一天的清晨,书韵独自在操场上奔跑,这时出现了一个窥视她的镜头,从粗剪版可看出这正是若仙的视角,当时她发现书韵后显得犹豫不决,临走前还是将两人的交换日记留在了不远处的露天洗手池上,希望书韵能拿走它。练习过后,疲惫的书韵站着休息,她向后仰起头,镜头缓缓推进至她的耳中,再次暗示她听力障碍的同时也令人联想到片中展现的种种存于她脑中的回忆,然后屏幕弹出各个语言种类的片名(2.2)。
3.2.早课之前
故事正式开始,女主角明霞出场,她的入画方式很有意思,先将书包自树丛抛入操场,然后本人再爬进镜头,暗指她即将作为一个闯入者进入若仙书韵两人的小世界里。她走上台阶(画面中可以看到远处书韵等一众田径队员一闪而过),先是与走近的高老师(白钟学饰)打招呼,然后走到洗手池前洗了把脸,抬头时一眼便看到了若仙留在这里的交换日记,她打开日记读着某一页写的内容(片中日记里的话语皆以若仙的旁白表现):“初吻的味道就像苹果,我尝到了你唇上的鲜血”,此时插入了若仙书韵接吻的画面,明霞笑了笑,放下日记走出画面,随后又入画取走日记前往教室。
镜头来到明霞班上,她的好友芝安(孔晓振饰)正拿着便携式摄像机拍摄班上其他学生,此处给了配角“乌龟少女”(蔡尹徐饰)以及和她形影不离的乌龟一个镜头,她是若仙书韵以外又一个受到大家孤立的角色,不过远不如前两者严重,片中的她显得神经兮兮却又极具洞察力。从随后赶来的另一个好友蓉安(金在人饰)口中可知,摄像机是她用来拍摄学校合唱团的,且其中并没有录影带。明霞、芝安、蓉安在剧本中被戏称为三个火枪手,三人关系亲密。
镜头转到田径队的更衣室,书韵正坐在地上看着手机中收到的来自若仙的短信“生日快乐”,可见影片描绘的这一天其实是她的生日,而这句祝福可谓贯穿全片。周围的田径队员则在议论着教练私吞她们的学费。
镜头再次给到芝安和蓉安,身为高老师迷妹的芝安此时正用摄影机偷拍大楼对面男厕里的高老师。画面给回明霞,她正在教室里翻看交换日记,其中满是文字、装饰以及若仙书韵的照片,此时与她同班的书韵走进教室,明霞见状急忙遮掩日记。书韵发现了若仙放在自己凳上的生日礼物,却不想拆开看。芝安返回教室,她走近夺过明霞手中的日记,害怕书韵发现的明霞半是惊惶半是调笑地和芝安在教室后方争抢日记(据此处墙上贴纸的文字可确定故事所处年份为1999年,作为补充,在粗剪版中学生们有这样一句台词“度过1999年还真不容易”),此时班主任走了进来,大家停止打闹准备开始上课,明霞拿回日记看往书韵的方向,她脑中浮现出了日记中的场景,这也是片中呈现的第一段回忆,DJUNA曾说片中的交换日记如同一部便利的时间机器,可以令观众跟随着明霞穿越时空,一探若仙与书韵的过去,确是精辟。
3.3.日记中的回忆:相知相识相爱
书韵逃避去礼堂集合,她匆忙走进厕所隔间,意外将想要出去的若仙堵在了这里,书韵请求她保持安静待在原地,并捂住了她的嘴,两人十指紧扣显得很是亲密。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这里的厕所隔间便是一个专属于两人的私密空间,而书韵“闯”进这个相对封闭的地方则相当于从这一刻走进了若仙本是紧闭的内心,同时这份亲密是脆弱短暂的,因其片刻后便被找到这里的老师打破了。
两人因此被罚打扫游泳池,两人一静一动,若仙起初有些沉默,书韵则是欢快地跑来跑去,还发出“啊!”的欢呼,引得若仙看向她。若仙问书韵知不知道“眼佛”,随后要求一脸不解的对方靠近并深深看向自己的眼睛,眼佛是指眼眸中映射出的他人的形象,显然这里是为表达若仙对书韵大感兴趣,不过书韵仍是“不解风情”,令若仙有些失望。书韵玩笑地扔出游泳圈“拯救”若仙,正中后者的头,令人捧腹。若仙向书韵提出两人一起写交换日记,书韵犹豫片刻后还是答应了,大受鼓舞的若仙如同之前的书韵一样欢呼着向前飞奔。
镜头一转,来到学校的天台上,二人愈发熟络。同属二人世界,但这里较之前的厕所隔间或是室内泳池更加开放。两人仿佛一对真正的恋人,书韵惬意地枕在若仙腿上,若仙轻抚着她的头发,对话中书韵第一次提到自己听力受损不适合田径,而若仙则回应自己恰好相反能听到许多声音:“第一次见到你,我就听到了钟声”,也许这是最美的表白。OST Main Theme再次响起,这首温柔,悠扬,而又透着些许哀伤的曲子堪称两人爱情的最佳写照。两人在旋律中打闹嬉戏(演员李英珍表示两人当时并不是在表演,本段是在休息中的真实表现,她们不知道这会被拍摄保留下来),这是本片最具温情的时刻。电影在韩国昌德女子高等学校取景,此场景中的天台,尖尖的屋顶,以及背景中的教堂是选择其的最主要原因,而前述操场及洗手池,影片后半段的大堂及体育馆等也都属于该校,对比其与系列第一部中外表破败阴森、楼道嘎吱作响的Jooran女高便能看出本片的两位导演志不在恐怖与惊悚。
3.4.早课
影片从回忆切回现实,明霞班上此时正上生物课,她仍在偷偷看日记。生物老师(孟奉鹤饰)突然发现芝安正用摄像机偷拍自己(源于真实事件,两位导演在开拍前曾去韩国庆福商务高等学校戏剧班,两人给了学生摄像机希望他们去拍自己的生活,其中就有人偷拍老师上课被抓,片中芝安蓉安这两个名字便是取自这些学生),芝安慌乱之下把蓉安招供出来,累得两人一同去老师办公室罚站,摄像机也被没收。
办公室里,两人走向生物老师接受训话,她们被罚去打扫兽笼,但此处的重点是背景中与高老师说话的若仙,这是她在故事主线中的正式出场。在若仙上方的墙壁挂着一幅书法,为汉语“啐啄同时”,本意即“鸡子孵化时在壳内吮声,同时母鸡为助其出而啄壳”,用来比喻机缘相投或两相吻合,令人联想到她与书韵。从若仙与高老师的对话可知她身体不适想要请假,而今天恰好有体检。此时书韵跟着副校长也进入办公室,她看向若仙,并开始了本片第一次心灵感应(片中另一个超自然元素,用于表现二人的亲密,也可理解为同性恋人在当时只能用这种不为外人理解和察觉的方式交流),从二人的“对话”可知她们已有31天没有说过话了。生物老师走向高老师说起偷拍之事,还不忘数落若仙总是请假不来上课,若仙脸色一沉,并不出声反驳,似是已习以为常,她听高老师的话准备去医务室休息,临走时偷偷拿走了摄像机,她经过的黑板上写着“七月九日金曜日”,至此故事所处日期得以确定为1999年7月9日周五。
镜头来到医务室,明霞此时也在这里,她对芝安两人的遭遇心有余悸,便装病来这里继续看日记。她在其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你感到无聊时,吃这个药,会让你心情好起来”,顺着日记中的线索,她从书脊之下抽出连在装饰物(写有“Drug for you”即为你准备的药)末端的药丸,拿在手中端详时校医突然走过来,被吓了一跳的明霞不慎吃下了药丸,从两人对话中可知明霞、芝安、蓉安、书韵四人所在的班级是2-11班。明霞继续读日记:“有点苦吧?这是我为你特制的毒药,如果你不再爱我了就会毒发身亡,我正在研制解药,完成了会让你知道”,本来觉得滑稽的她立刻笑不出来了,而此时若仙也在画面里,就坐在一旁的床位上,与她仅一帘之隔,且正缓缓转头看向她,但显然此时若仙未发觉她在看自己的日记。惶恐的明霞猛地合上日记,此时时间线再次跳到过去。
3.5.日记中的回忆:完美的和声
在1-6班的文学课上,蓉安正在读一首“借鉴”来的诗,授课的高老师稍作敲打后便要求她同桌的若仙继续。若仙站起身扫视了一下周围的同学们(剧本中关于本段的描写值得玩味,在若仙眼中这些同学们的形象是青蛙、小鸡之类的动物),不同于蓉安读诗时的欢声笑语,此时她们有些面色不善。若仙即兴念道:
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有
但是没有,也许有
也许没有,当然有
说没有,这不是真的
有真相,有谎言
有谎言,有真相
没人知道,没人在乎
我们一无所知,无所不知
还是不知道
有答案,没有答案
没有真相,也没有谎言
真相就是这样,真相就是谎言
谎言是真相,我不确定
任何人都是我,我就是任何人
每个人都是我,我就是每个人
就像真相变成谎言
高老师赞许地点头,同学们则一脸疑惑,她念至最后一句时原本打瞌睡的书韵也醒了,这里书韵的同桌是学校合唱团团长,片中没有给出她的名字,但基于后续此人的所作所为,后文中都称她为霸凌女。这首诗出自导演闵奎东与朋友的往来邮件(另说是他某天晚上独坐车中想出的),表现了若仙自行其是,不被人理解接受。此处OST为교환일기(交换日记),旋律神秘幽异,更添若仙疏远孤独的意味。于是在接下来的场景中,课后若仙在班级生日栏写下自己名字时(她与书韵是同一天生日即7月9日,这与影片之前的种种情节吻合),周围同学们议论纷纷,将她形容为一个自以为是的呆子,还向她扔牛奶盒。此时她与书韵的关系并未公开,可见她的处境本就很糟。见此书韵心中涌起了对若仙的保护欲,她狠狠踩在牛奶盒上以示不满。
镜头一转,大家在音乐教室上课,钢琴手若仙负责伴奏。学生们唱的歌是民谣임이 오시는지(我的爱人来了吗),其未被收录在OST中。由于听力障碍,书韵无法正常地歌唱,音乐老师便让她站起来单独开口,书韵为此很苦恼,此处影片用一种怪异的如同幽灵低语的音效表现她受损的听力。若仙狠狠按哑钢琴,想结束书韵的窘境。
晚些时候两人单独来到音乐教室,若仙为书韵弹了一首曲子(实为OST Kyrie的伴奏,粗剪版中则为致爱丽丝),她看向独坐椅上的书韵,眼中满是温柔宠溺,书韵则因听力一脸迷茫。若仙用钳子剪断钢琴琴弦,书韵这次终于听到了声音(此处回荡的是钟声,呼应3.3中若仙的表白)并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若仙扬起手中药片,以心灵感应对她说:“你听见了吗?世界是由各种声音组成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曲调。人们在一起可以是和声也可以是杂音,我们可以共同创造完美的和声,你会找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你一定要记住这个曲调。如果我们中有一个先死的话,要在一个雨天去找另一个,就用这个药。”书韵的听力障碍是为表现她的孤独,但两人的心灵感应却打破了隔阂,她们确是完美的一对。后面“雨天”这句在粗剪版中有进一步解释:若仙曾在日记中写道“死去的灵魂去往天上碰到云就会下雨”;同时这句话也可看作对影片结局的暗示。
对比回忆和现实可以整理出一些信息:书韵若仙相识于一年级,这时她们与蓉安及霸凌女同班(1-6班),影片用她们身上的黑色校服来指示过去;而现在学生们是二年级,明霞、书韵、蓉安、芝安在2-11班,若仙和霸凌女则在2-3班,她们皆身穿白色校服。
3.6.中午
影片切回现在,书韵来到医务室,她与明霞打了个照面,后者慌忙藏起日记。书韵走到若仙床前问她身体如何,若仙再次祝她生日快乐,随后打趣道校医说自己像是怀孕了,两人终于有了爱的结晶。此时书韵察觉到明霞正在一旁偷听,于是拉着若仙离开。
画面来到食堂,明霞蓉安芝安一起吃饭闲聊(背景中可以看到书韵若仙也在不远处),之后三人去清理兽笼(其中有几只鹿)。明霞问起若仙的情况,蓉安仍然轻蔑地称她为呆子,并说她与书韵原本形影不离,最近却形同陌路。
对两人非常关注的明霞突然看见书韵若仙上楼,便独自尾随她们去天台,偷听二人说话。久别重逢让若仙很是开心,她欢呼着在天台飞奔,一如昨日,书韵也不由得露出微笑。两人坐下,若仙对着偷来的摄像机唱着生日快乐歌。两人言语间再次提到了今天下午将进行的体检,若仙若有所思地问道:“身高体重,这些数值真的能解释我的成长吗?”书韵沉吟不语。如前述,本片的主题之一便是成长,而在影片中直接反映这一点的毫无疑问就是体检,其将人们的变化以身高体重之类的可量化的数值变化体现出来,但诚如若仙所言,长高几公分、体型变瘦,单单这些数字是难以真正解释和说明她的成长的,若仙因为家庭原因(2.2.4)而并不觉得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和必要的事,她逃避参加体检、时常借故请假、拒绝与周边的人和谐共处(在朴艺珍与李英珍的排练片段中交代了若仙对身边同学们的态度:满不在乎,不屑于假以辞色)、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将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书韵这个爱人身上,这些实际上全都是她拒绝成长、心智停滞不前的表现,也正因如此,她的结局早已注定。
闲聊几句过后,书韵想要离开,若仙挽留她时突然谈到了死亡:“你总将死挂在嘴边,如果我死了人们会如何怀念我?一个女孩死了,仅此而已。今天我们将重获新生。”这遗言般的台词是为进一步强调若仙悲观、极端的性格,同时也是呼应粗剪版中明霞问书韵为何若仙这样喜欢她,书韵讲了自己的经历(2.2.4)并说也许若仙觉得自己是可以忍受死亡的人,若仙也曾调笑即便自己死了书韵怕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而“重生”除了指无法适应这个严苛压抑世界的若仙自杀后以鬼魂的形式归来以外还暗指影片结尾她与书韵的关系得以修复。随后若仙向书韵提出两人重新开始,书韵面露犹豫逃避,勉强同意,若仙欢喜地拥抱她。至此,两人似乎是破镜重圆了。
镜头切到明霞班上,学生们在体检,目睹两人和好的明霞率先回到教室。迟来的书韵返回座位,拆开若仙送的生日礼物,这是一双新运动鞋,祝愿她在明天的比赛中获胜,贺卡上写着“一会儿再来,还有别的东西(3.10)给你”,此时书韵前座学生吹的气球爆炸吓了众人一跳,预示着不幸即将来临。班主任拿着音叉给书韵做听力测试,后者自是听不清,3.5中的音效再度出现,她面露痛苦闭上眼睛,出现在她脑海中的是独留屋顶的若仙的背影(伴有鸟儿扇动翅膀的声音,这个声音在后续的几处场景还会出现),时刻关注着她的明霞给她指示方向,书韵见状会意,然后明霞尝试以日记中提过的心灵感应告知书韵“右边!”,后者举起右手,但此时书韵脑中回响的是之前若仙的“我们重新开始”,导演闵奎东曾说这里明霞的心灵感应没能奏效,书韵只是下意识地举手想驱走若仙最后的声音。不明就里的明霞觉得有趣,同时因之前所吃药物的作用她有些头晕。随后影片给了屋顶上的若仙最后一个拿着摄像机的画面。
3.7.若仙之死
学生们量身高时,教室外传来几声惨叫,大家顿时乱作一团,走廊上的明霞突然出现了幻视:身边的学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若仙拿着两盒牛奶自远处跑来,对明霞露出客气但疏远的微笑,她打开教室门,随即又关门转身离开,自她关门后背景音中有了微弱的心跳声。影片从幻想回到现实,明霞随着慌乱的同学们一起下楼来到花圃,见到的是若仙鲜血淋漓的尸体,这里响起的OST Memento Mori便是她的挽歌,生物老师为她罩上白布,心跳声至此方止,若仙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十七岁。与前作在黑暗中展现杀戮不同,本片特意选择日间众目睽睽之下的死亡,空气中满是悲怆压抑。明霞脸上写满惊惶和难以置信,她不经意间抬头看向屋顶,那里有一个疑似书韵的身影一闪而过。
回到教室,班主任安抚着众人的情绪,部分目睹惨象的学生泣不成声。书韵仍未回来,心中有所怀疑的明霞盯着她的座位若有所思,随后伸手抚上日记,她的脑中再次出现幻觉:仍是先前室外的花圃,本应死去的若仙此刻正站在屋顶俯视底下的一切,她的脸上带着冷漠与怒火,而在此前的白布之下盖着的竟变为了明霞的尸体,明霞尖叫出声,她已不由自主地将自己投射在若仙身上。影片再次回到现实,一只鸟飞入教室引得众人惊叫连连,之后它被驱赶出去,蓉安一阵嫌恶:“为什么她就非得死在学校不可”;相较于其他学生们的表现,明霞始终神情木然,嘴角微微抽动,显然仍未从若仙的死中缓过来。
镜头跟随着书韵来到若仙班上,她在若仙座位上看到高老师放的花,从霸凌女口中得知若仙的遗物已被他拿走,心情恶劣的她将椅子踢向霸凌女。镜头回到明霞班上并给了水缸中的乌龟一个大特写,影片用这些被拘禁起来的动物(还包括此前的鸟,它和交换日记一样是深红色,它始终在学校中盘旋,它的出场与退场引起的都是其他学生们的恐惧和厌弃,又比如兽笼中的鹿)代指受困于学校这所监狱中的若仙,因为与此同时学生们正在肆无忌惮地议论她,不友善的言语中提及一些信息:若仙在学校中当着众人的面接吻、她家中的债务、她是第六个死在学校的人。几人还将矛头对准书韵,指责她冷酷无情,且造谣说若仙死相诡异可怖,事情发生时书韵正在她身边云云,明霞见状忍不住开口为书韵辩护。此时书韵面沉如水地走进来,众人背过脸去不敢吭声,她一言不发,拿上生日礼物离开,明霞立刻带着日记紧随其后。
明霞跟着书韵下楼,两人分立左右楼道,画面正中还有道具阻隔以表现她们的隔阂疏远,随后两人行至两条平行的走廊,这里的立柱充当现实与过去的分割线,在明霞眼中对面时而是现在的书韵,时而是过去若仙书韵手拉手向前跑,以及若仙与高老师在一起打闹的画面,此处的钢琴曲일기 속의 기억 (日记中的回忆)旋律循环往复,表现明霞想要靠近和理解书韵而不得。
明霞跟丢了书韵。此时楼外教堂传来的钟声令明霞想到了天台,她来到现已被封闭的天台入口,门缝中若仙的身影一闪而过。明霞在入口对面的杂物室(若仙书韵的另一个私密空间)里找到了书韵,此处画面的构图是明霞在左侧的明处偷偷看向书韵,而书韵则居于右方的暗处面朝己侧,预示着此次对话的结果必然是不欢而散,果然后者似是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对明霞在体检时的帮助毫不领情,在她说起看到若仙与自己一起去天台时更是冰冷地说:“你也想死吗?”随后书韵关门离开,独留明霞暗自叹息。此时影片再度跳到过去。
3.8.日记中的回忆:高老师
若仙与书韵一同听着磁带,其中是她专为后者录制的音乐。书韵去田径队训练,高老师出现,影片接下来展示了几个他和若仙相处的场景,所配OST为17세의 비망록(十七岁的备忘录)。
两人在电影院外的咖啡馆说话,有韩国粉丝看出此处若仙手中拿的是杀手类电影月光光心慌慌7(1998)的宣传册,可见两人是观看了电影才会有这里的关于“杀与不杀”的对话。
镜头一转,两人在酒吧喝酒,面对若仙“你肯定很喜欢学校里的生活吧?”的疑问,高老师回应道自己非常沮丧,同事很市侩,学生则很不成熟,若仙尽可以嘲笑他们,可是自己所能做的不过是逃避。
画面给到几天以后的书韵若仙,前者看了日记以后满脸不悦地质问若仙是不是和高老师睡了。若仙承认之后不以为意地表示自己仍不想失去书韵,后者起初紧皱着眉,随即便反应过来:“文若仙,你的鼻子在变长!”她凑近捏住若仙的鼻子,两人相视而笑。此处若仙确如爱人猜测的那样是故意在日记中开这种玩笑,想看看书韵会不会为此妒忌发怒,正因如此她与高老师之间从未有过越轨之举,影片后半段(3.9)若仙怀孕纯属谣言,这一点得到了两位导演本人以及DJUNA的确认,除此以外剧本中明确写道此处若仙鼻子变红,显然在撒谎。
镜头来到某天夜里的2-3班,高老师如小孩子一样伏在若仙膝上哭泣,相比之下后者反倒更像是成年人,她缓慢但坚决地抽出被对方握住的手,随后走出教室拥抱等在那里的书韵,伤心落泪。这个老师不似前作中那般可怖可憎,纵观整部电影,高老师可谓是书韵和(读了日记以后的)明霞以外唯一对若仙表达过善意的人,而他的形象则体现在此前的台词和这里的举动中:看似成熟的外表下其实是一个遇事喜欢逃避的孩子,他面对融入社会过程中的困难和烦恼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他和若仙的关系被导演定义为两个孤独的人的友谊,他将若仙视为唯一能理解自己的人。两人“分手”的原因并不明确,推测是作为依赖方的高老师想要更进一步但遭到若仙拒绝,因她只视对方为普通朋友,且她深爱着书韵;另外粗剪版中此处高老师的表现显得极为狂暴而又幼稚,他凶狠地打砸黑板和桌椅,后又坐在地上撒泼久久不肯起身,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若仙流泪,她终究是以这样不愉快的方式失去了一个朋友。
3.9.下午
回到现实,明霞对蓉安和芝安坦白了关于若仙书韵以及交换日记的事,此时三个火枪手的表情便是她们人物形象性格的绝佳写照:明霞抹着眼泪,深陷这对恋人的世界难以自拔,她有着很强的共情能力;作为一年级时霸凌若仙的同学们中的一员,蓉安一副没好气的样子,她在惊讶之余对明霞如此关注若仙很是不满;芝安则是眉头紧锁,只想将日记交给自己喜欢的高老师。此时明霞感慨自己实在难以理解若仙,并再次提及吃下的药丸令自己觉得有些难受,不过她经历的痛苦和幻觉比之粗剪版中要轻微许多。
明霞被叫到办公室,高老师询问她若仙生前待在医务室时的情形,明霞推说自己当时在睡觉,并未察觉到异常。此时书韵也被叫到这里,高老师转而问她,书韵仍是冷言冷语,否认自己今天见过若仙,对高老师关于两人关系的疑问显得十分抵触。眼见高老师仍有怀疑,明霞再次为书韵开脱说事情发生时她与自己在一起。此处影片用了一个色调怪异的画面去表现若仙鬼魂的视角,她正“盯着”明霞书韵。
镜头来到室外,俯拍三个火枪手,蓉安仍对明霞关心若仙书韵两人耿耿于怀,芝安则在劝架。蓉安在明霞回应若仙已死,不应如此冷漠之后仍毫不掩饰对两人的厌恶,并斥明霞为叛徒,后者被激怒后语气冰冷地让她闭嘴,两人闹翻。至此本来与同学相处融洽的明霞的处境已与若仙很相似了。独自离开的明霞耳中突然传来若仙的声音“把我的日记还给我”,她震惊之下跪倒在地。
镜头给到音乐教室里的合唱团,她们在谈论若仙,蓉安造谣称她是因怀孕逃避体检并自杀的,此时若仙字面意义上尸骨未寒,而蓉安却在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污人清白,确令人心冷。霸凌女则冠冕堂皇地对众人表示自己为若仙选了一首歌,大家一起练习一下。
另一边,仿佛受到某种感召的明霞来到若仙的储物柜前,她打开柜门看到的是若仙血淋淋的头颅,惊惧不已的她急忙后退,力道之大将柜门都扯坏了。她慌乱间回到早上发现日记的洗手池,连连洗脸想让自己清醒过来,再也承受不住的她两度将日记扔进垃圾桶,又取出压在井盖下,仍觉不妥的她最后将日记留在洗手池上,随即离开,此处OST 사물함(储物柜)纯为渲染恐怖气氛,乏善可陈。
明霞回到教室(画面中可见黑板上以韩语写着“定期合唱比赛,日期时间:7月10日周六下午两点,地点:体育馆”,此为确定影片所处日期的佐证,合唱团的学生们实际在为明天这个比赛练习,而非真心悼念若仙),本已丢弃的日记此刻却在她的桌子上,打开的一页写着“自画像,剥开这个你就能看到我,小心,你也许会后悔”,刚才还提心吊胆的明霞此刻却如着魔一般依言照做,她看到了日记中的一面小镜子,而若仙的身影确在其中一闪即逝,她随即又看到一旁写着“保护你的咒语,Memento Mori”,导演借她之口说出其含义为记住死去的人,明霞开始反复念着这句话,影片此时用慢速摄影拍出周围同学们飞速闪过的效果,若仙也现身明霞之旁,但她似是毫无察觉。吊诡的是此时不知从何处出现的一双手开始在明霞身上抚摸,而她却是浑身僵硬动弹不得,同学们中只有乌龟少女发现了她的异状,明霞拼尽全力才最终合上日记摆脱束缚,尖叫着向后跌倒晕了过去。同学们见状纷纷赶到她身边来,此时有一只手悄悄拿走了日记。无论是此前明霞在洗手池旁慌乱的情形,还是这里的教室场景,那个代表若仙鬼魂的视角始终在一旁窥视她。
3.10.晚上
明霞被送到医务室,半梦半醒的她迎来了几批访客,首先是蓉安与芝安,前者让她忘掉若仙且拒不道歉;然后是高老师,他仍在追问若仙生前的情形;最后来的则是书韵,她发现明霞拿了自己和若仙的日记。此处影片借明霞眸中的倒影来表现这些说话人,官网上提到这是以200毫米摄像机拍摄的,据说此为其首次在韩国电影中使用。由于此前明霞失去了意识,且本片确包含许多她的幻想(又或在日记以及药物影响之下产生的幻觉),有观众认为自那以后影片呈现的一切不过是她的一场梦,这种解读是合理的,不过若要以梦的角度去理解,或许这个梦早已开始了,在3.6开头影片从回忆切回现实,书韵来到医务室时有一处值得玩味的细节,当时明霞沉浸在思绪中,并没有去看一旁的日记,似在暗示整个故事不过是她在医务室中想象出来的,但是场景无论如何疑真亦幻,人物的情感和行为逻辑应当是真实且前后一致的。
回到剧情,明霞清醒过来时已到了这天晚上。她来到厕所洗脸,此时若仙的身影在她身后快步走过,脚步声吓得她连忙回头,眼前空无一人,某个隔间的门自动关上,她壮着胆子来到门前,从中传出的竟是若仙书韵两人的欢笑,似在呼应此前的回忆(3.3),同时伴有鸟儿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明霞连忙走了出去。明霞走在过道上,先是与若仙的鬼影快速地擦肩而过,张望间更是清楚无误地在前方看到了若仙,倚在墙上读着日记的后者冲她微笑,随即转身离开。明霞立刻追了上去,若仙的鬼魂此时却现身她对面的走廊上,就如同下午她跟踪书韵时(3.7)一样,奔跑中她眼中所见时而是若仙一人,时而却是若仙拉着书韵。
最终明霞跟着对方来到了体育馆(她身后的挂钟显示时间为8点35分,而她离开时因镜头角度问题看不到挂钟),影片此处用了一个旋转镜头展现她周遭的环境。馆内正中的舞台上是合唱团的学生们,她们正在为明天的比赛练习,所唱歌曲是OST Kyrie(贞信女子高等学校合唱团演唱的版本),粗剪版中有暗示其是若仙所作;脸露不屑的蓉安是唯一没有开口的人。
遍寻若仙无果的明霞转而来到音乐教室,想到日记中关于这里的回忆(3.5),她打开钢琴的下盖板,果然其中满是若仙这31天以来精心为书韵准备的生日礼物:心形的装饰、两人的照片、千纸鹤、运动服、书韵的画像、镂出“书韵,今天属于你!”的纸雕等等,显然这些就是此前生日贺卡上所写的东西,睹物思人,若仙终已死去,再也没有机会亲手将它们带给爱人。明霞在其中发现了回忆中两人的小药瓶,上面写着“解药,你在找这个吗?信任我的话就吃下去”,她吃下了其中的药片,影片此处以手持镜头的左右摇晃营造不安。代表若仙鬼魂的视角依然在旁注视着她。
办公室,芝安来此寻找摄像机,恰好高老师走了进来。趁着周围无人,听信了蓉安谣言的芝安怨声怨气地质问高老师和若仙是什么关系,他因心情恶劣而一直不作正面回应,芝安越说越出格,最终高老师忍不住扇了她一耳光。粗剪版补全了高老师这一天的糟糕经历:关于他与若仙的谣言散播开来以后,他接连受到了同事、上司的指责和整个班上学生们的背弃,夜里他被心中伤痛的书韵用砖砸伤,与妻子通电话时还闹了不愉快。
另一边的走道上,书韵发泄似地用手扫过一排排的储物柜,随后用力砸2-3班的门。之后她也来到音乐教室,仍在这里的明霞祝她生日快乐,眼见她默然看着眼前的一切感慨道如果若仙还在该有多好,书韵似乎不为所动,冷淡地表示今天并不是她的生日(粗剪版中指明这实际上是若仙规定的,推测是她将两人初识的日子或某个纪念日作为共同的生日),但书韵接下来的举动却揭示了她来此的目的:她来找两人的药片,而据此前回忆(3.5)中若仙的台词判断,此举是在寻死。已吃下药片的明霞阻止了她。片刻后明霞腹中剧痛不断呕吐。这里产生了一些疑问:影片给出的信息是若仙藏于钢琴中的理应为毒药,因其是她与书韵为完成回忆中的死亡约定而准备的,但在这里却故意写成是日记中毒药对应的解药,而日记是若仙给清楚内情的书韵留在洗手池的,她无法预测日记会被明霞这个陌生人取走,因此影片中的“吃下日记中的毒药,寻找琴中解药”显得多余而刻意,似乎仅为给明霞增添戏份。明霞挣扎着从地上撑起身看向书韵,后者正读着日记,剧本中表明是乌龟少女此前拿走日记并在这里交还给她,院线版则无任何交代。
3.11.日记中的回忆:与卿决裂
回忆中,蓉安装腔作势地对着若仙嗅了嗅,嘲讽她气味古怪像同性恋(原句这里是lesbian,此为影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这个词),若仙面露愠色地回怼。被气哭的蓉安找上霸凌女给自己出头,似是对她的家庭(2.2.4)有所耳闻的两人出言辱及若仙的母亲,若仙大怒将牛奶泼向两人,她们凶狠地厮打若仙致其躺在地上不省人事,路过的高老师大声斥责她们并将若仙送去医务室,围观的同学们则在讥笑若仙装模作样。
镜头一转,书韵独自来到漆黑的更衣室,她被早已等在这里的若仙吓了一跳。两人间再也没有过往的甜蜜温馨:经历了此前欺凌的若仙此时显得格外缺乏安全感,面容冰冷的她不断地追问着过去几天书韵的下落,指责她躲着自己,而已渐渐感受到两人关系带来压力的后者则无力地靠在柜上,显得无奈而又厌烦。几欲掉泪的若仙夺过书韵响起的手机,接起后见对方不回应还回拨过去,此时田径队的其他学生进门,暂缓两人的争吵。
两人来到杂物室,心情稍作平复。若仙说着书韵不在身边时自己总是很紧张,担心书韵会一声不响地消失,后者微笑回应道若仙才更可能这样(一语成谶),随后轻吻她一下,许诺说两人可以公开关系以安她的心。
画面来到若仙班上,两人手拉手共同面对老师(新人物,仅出演这一个场景)和同学们,她们各自的表现尽显人物性格:若仙神色如常、从容微笑,书韵则低垂着头,显是心中不安。老师拿起日记敲打书韵的头,随后戏谑般读起其中内容“理解另一个世界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的承诺是永恒的”,同学们脸露嘲弄之色,若仙的目光扫过她们时所配的音效是鸟,青蛙等动物的叫声。若仙回头微笑着看向爱人,书韵勉强对她挤出一丝笑容,认为自己受到挑衅无视的老师打了书韵一耳光,后者跌倒在地嘴角流血,若仙爱怜地看着她,随后怨恨地扫了老师一眼,快步上前夺过日记拉起书韵便走,但后者在老师的喝止下停步,若仙离开教室,老师追了出去。片刻后若仙折了回来,在周围学生们“真恶心”的惊叫中亲吻书韵(源于真实事件,1993年韩国一所女高的两个学生接吻,一个被开除,另一个则因不堪压力选择了自杀),后者显然承受不住众人异样的眼光,用力挣脱,但若仙仍上前拥抱亲吻她,最后两人被返回的老师和几个学生拉开。随后画面给到若仙独自在浴缸中哭泣,粗剪版中还包括另外4个若仙书韵在浴缸中相处的场景,昔日的二人世界如今仅剩若仙一人自是为表达物是人非,不过由于删减,此处显得有些突兀和莫名其妙。
几天以后,若仙手拿两盒牛奶来到书韵班上,她站在门口满脸欣喜热切地看着书韵,后者扫了一眼紧盯着自己的生物老师和其他同学,低下头去不敢作任何回应,若仙的神色渐渐变得落寞失望,最后在众人的哄笑中离开,而明霞也是于此时第一次见到若仙,所以她在若仙死时有关于这处的幻视(3.7)。若仙失落地在走廊上奔跑,此处影片以倾斜的镜头预告了接下来的情节,而她在下楼梯时一盒牛奶不慎掉下,她露出心碎的神色,随后将另一盒也掷在地上,这显然是影片对于两人的关系的隐喻。若仙回到自己班上,情绪激动的她在日记上写着书韵背叛自己,后者此时来到她身边,若仙连忙遮掩,道歉后说自己只是想去给书韵送牛奶,而书韵的回应“我已不再喝牛奶了”在她心中无异于“我已不再爱你了”,随后书韵更是不顾她苦苦哀求,上前夺过日记撕毁其中几页并抛向空中(音效颇似此前鸟儿扇动翅膀的声音),朋友啊,那不是日记,是若仙凋零的心。
上述决裂场景发生在1999年6月8日,两人在接下来的31天中形同陌路。直到两人生日这一天即7月9日故事进入主线,这才有了若仙死去等一系列的情节。至此,发生于这一天之前的所有回忆均已交代完毕。
3.12.想象中的生日聚会
画面切回现在,满脸热泪的书韵轻抚着被自己撕坏的日记,心中所想全是自己对若仙的伤害,她看向明霞的眼神中满是悔恨与决绝,书韵此前一直给人以冷漠麻木的印象,但在这里她终于再难掩深埋的情绪,她确不如若仙那般我行我素、一往无前,她在面对整个集体的反对和攻击时本能选择逃避是可以理解的,同时相较若仙观众会更容易忽视她面临的压力,粗剪版中表明这天早上她去找副校长(3.4)是因受了田径队学生的要挟去上交对教练的举报信,事情败露以后她还遭到了教练以及学生们的谩骂殴打。
钟声传来,室外雷雨交加。
诡异、不安和恐惧已在学校中的其他地方蔓延:教学楼的各个出口都被莫名封闭,无奈之下,学生和老师们百无聊赖地在大堂踱步,此时广播中传来呻吟声,随即又变成阴损邪恶至极的笑声;另一边,高老师独自在办公室查看着若仙的遗物,可以看到其中有卫生巾(感谢b站用户@不需要昵称|的指正),因此若仙身体不适不去体检实际上是因为来例假了,片刻后若仙现身高老师身旁,温柔地为他拭泪,两人有说有笑,但在镜头拉远以后却是他在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厕所里,担惊受怕的学生们说着各自见到若仙鬼魂的情形,突然有人尖叫着从隔间跑出来,那只宛如若仙化身的鸟死在了里面,死在了这个最初她与书韵相识的地方;体育馆内,蓉安对合唱团众人谎称比赛取消,不必再练习,霸凌女拆穿她此举是出于对若仙的怨恨和嫉妒,她反唇相讥道对方假意悼念、虚伪至极,两人一是真小人一是伪君子,顿时闹作一团,此时体育馆灯光突然熄灭,若仙的身影出现在钢琴面前,她弹奏起了Kyrie,随即又在电闪雷鸣间忽隐忽现,活见鬼的众人惊叫着向大堂跑去。
大堂内,困于其中无法逃脱的学生们无头苍蝇一般四散奔逃,花盆坠地声、鱼缸碎裂声、学生的惨叫声不绝于耳,灯光忽明忽灭,场面一时混乱至极点。人群中可见书韵仿佛正跟着某种指引穿过慌乱的学生们,而明霞则手拿日记跟在她身后。剧本中写明书韵是听到若仙的钢琴声之后才离开音乐教室的,这里的群体狂乱场景也伴有阵阵钢琴声,而在院线版中则改为효신의 눈(若仙的眼睛),此为OST中最凄厉激烈的一首,因为它表现的是若仙的怒火和复仇,此时她字面意义上将学生们囚禁在学校里;不过曲名和画面不符,她的眼睛特效实际在影片末(3.13)才出现。
明霞穿行在混乱的人群中,她注意到身边的乌龟少女正盯着上方的天窗出神,仿佛那里即将出现什么东西。与芝安及失魂落魄的蓉安短暂会合后的明霞继续前进,但本就因药片而身体虚弱的她被学生们撞倒在地。另一边,书韵来到已是空无一人的体育馆,此处影片用了与明霞之前(3.10)一样的旋转镜头来表现她对若仙的追寻,遍寻爱人无果的她颓然伏在舞台上。
镜头给回躺在大堂地面上的明霞,日记正在她身旁,她的目光扫过周边同学,落在之前一直被禁锢在水缸中此时却脱身出来的乌龟上,只见获得自由的它似对周遭的混乱一无所知,正慢悠悠地前行,这令明霞联想到了若仙,随后影片开始呈现明霞想象中若仙书韵的生日聚会:周遭的混乱消失不见,大堂里漆黑一片,此时大门打开,乌龟少女在学生们的簇拥下手捧生日蛋糕缓缓前移,若仙书韵来到台上接受众人一反常态的欢呼和掌声,台下的明霞发自内心地为二人高兴,由贞信女子高等学校合唱团演唱的Kyrie再次响起,空灵的歌声令画面显得那样不真实;随后的OST 상상의 생일파티(想象中的生日聚会)本是温馨欢快,却在结尾处有着令人不安的变调转折,正对应着接下来的情节:蛋糕在人群中传递,最后交给蓉安,后者假意凑上前让两人吹蜡烛,实则却是将蛋糕抛上半空,三位女主角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
3.13.真相的揭示,最后的Kyrie
回到现实,明霞缓缓看向上方,镜头随即改为自天窗向下俯拍,背景音中雨声和雷声大作,紧接着若仙的眼睛在天窗外出现,大堂内所有的一切倒映在她的眼中(呼应3.3中的“眼佛”),此时响起由首尔大学合唱团演唱的Kyrie,其歌词“求主怜悯”的含义在这一刻表露无疑:若仙的鬼魂就如同上帝一般漠然注视着底下受困无助的学生们,而且不同于此前贞信女子高等学校合唱团演唱的版本那般空灵动听,这一版在庄严肃穆以外尽显悲怆、哀伤,因其也是此时书韵心境的写照。
体育馆,书韵正躺在地上流泪,她脑中回忆起了日间自己与若仙最后的对话:若仙提出两人重新开始以后上前拥吻爱人,但这却令书韵想起此前的经历,感到难以承受的她面对若仙的绝望和以死相逼再一次选择了逃避和伤害:“我不在乎,你对我而言什么都不是,我为你感到羞耻,以后我会永远恨你”,这无疑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啜泣着离开,独自留在屋顶的若仙紧盯着她的背影,千言万语最后只化作一句“生日快乐”。
与此同时,大堂的天窗之上,若仙的鬼魂眼角含泪、神色平和,上述这句祝福过后她缓缓远去,她终于还是学会了放手,并未如此前回忆(3.5)中说的在这个雨天带走书韵,也许她想要的不过是对爱人说一句生日快乐,给爱人一个难忘的生日。此时封闭的出口打开,若仙最终也并未伤害这些霸凌过她的学生们,如同回应Kyrie的歌词那般怜悯地放她们离开,劫后余生的众人冲向室外的大雨中,她们在这次毕生难忘的经历之后也懂得了Memento Mori的含义。画面给到办公室中的高老师,他自杀身亡,身旁是他与妻子的合照以及若仙的遗物。
一片狼藉的大堂内此时只剩下明霞,日记不翼而飞(此处存在剪辑失误,上一个镜头明霞躺在地上,日记仍在身边,下一秒她躺在椅上,日记消失,而无论是粗剪版还是剧本中均对日记的下落没有交代,只能推测是若仙将它一并带走了)。书韵缓缓走来。经历了这漫长的一天的明霞是唯一能理解若仙书韵的人了,此时她也终于真正学会了两人的心灵感应,她向书韵“说”道:“对不起,我弄丢了你的日记”,书韵略显惊讶地看向她,脸上现出自若仙死后的第一丝笑意,她同样以心灵感应回应道:“没关系,我们可以再写一本”,随后仿佛下定某种决心的书韵转身走向天台,还朝明霞的方向张望,镜头一转,改为明霞走上楼梯,她打开了本已被封闭的天台入口,本应是深夜一片漆黑的门外此时却亮如白昼,影片就此进入结局:画面首先给到若仙生前最后的时刻,她独自坐在屋顶,远处可见教堂,象征着她与书韵爱情的钟声响起,不同于此前明霞幻想(3.7)中的冷漠、愤怒,此时若仙脸上带着浅淡平和的笑容,随即她跳下屋顶;镜头一转,若仙手拿摄像机,开心地唱着生日快乐歌,这是她最后的牵挂;随着OST Main Theme最后一次响起,若仙书韵昔日在屋顶嬉戏的画面再度出现,这里没有此前末日过后般的破败凄惨,也再没有痛苦和伤害,她们眼中只剩下彼此。
书韵心灵感应中的“我们”是指她与若仙,这句台词以及她登上天台的举动则代表着两人爱情的重生,悔恨、回心转意的她要回归若仙身旁了,这可以暗指她自杀追随若仙而去以完成两人的约定,也可以仅是视觉隐喻或者象征意义上的回归,她上楼前看向明霞则等同于邀请后者来到这个留下两人最美好记忆的地方。而明霞身为整个故事的见证者,最后是由她打开那扇充满希望的门,也是由她为观众展示了影片的结局,那些画面可以是她的幻想也可以是发生过的事实,但已无关紧要,因为在内心深处她已与两人同步、共鸣。
漫长的一天终于过去,若仙书韵的故事到此结束了。
4.结语
98分钟院线版女高怪谈2:交换日记的内容至此就全部交代完毕了,两位导演的第一部长片的确显得杂乱而仓促,故事性和逻辑性不强,但其终究跳脱不出两人最初的“学校中从早到晚这一整天的故事”“爱与成长”这些构想。本片无论在哪个方面也的确远称不上尽善尽美,但诚如DJUNA所说,这也许是这些人们穷其一生也只能实现一次的东西,一如片中的初恋那般美好。
千江水有千江月,本文不过是一家之言,即便有朋友在看过电影及本文以后骂上一句bullshit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这篇冗长啰嗦的文章能为哪怕一个看过电影的观众解答一点疑问,能让哪怕一个没看过的观众愿意去看一看这个故事,那它就还算是有些意义。
5.参考
1. Lee, Jooran. “Remembered branches: Towards a future of Korean homosexual film.”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39.3-4 (2000): 273-281.
2. Kim, Pil Ho, and C. Colin Singer. “Three periods of Korean queer cinema: Invisible, camouflage, and blockbuster.” Acta Koreana 14.1 (2011): 117-136.
3. Grossman, A., & Lee, J. (2005). “Memento Mori and Other Ghostly sexualities.” In C. Shin & J. Stringer (Eds.), New Korean Cinema (pp. 180-192).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4. 百度贴吧:
用户@书韵若仙于2013年7月开始写的粗剪版图解贴,由于视频没有字幕,剧情分析方面有些错误:
https://tieba.baidu.com/p/2478390460
用户@熙枝重革坊°于2018年5月发贴,他将粗剪版中相较于院线版多出来的部分剪出来并找了字幕组为其翻译配上字幕,此视频时长1小时,但严格来说其仍缺少一小部分粗剪版中的场景:
https://tieba.baidu.com/p/5680139780
5. 豆瓣女高怪谈2主页: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7146/
(以下是我留学期间访问的外网,这里只做简述,不贴网址)
6. 片源是老式的Tartan DVD (Ghost School Trilogy),购买自亚马逊,其中还收录了本片上映5年后对两位导演的采访、对制片人Lee Chun-yeon的采访、behind-the-scenes、making-of等
7. 油管博主Ruby Kang的主页,她精通韩语,观看本片近20年,在理解和分析本片上远比我更出色在行
8. koreanfilm上对女高前两部的简介
9. DJUNA创建于2000年的本片官方网站,其于2008年停用,现在用Internet Archive Wayback Machine只能看到其中一小部分内容;DJUNA于2004年写过本片的剧情分析,她有意将其写成两个人对话的形式以营造讨论剧情的氛围
10. IMDb上本片的主页
11. Namu维基上本片的主页
12. 维基百科上对影片,两位导演,以及三位女主演的介绍
13. 韩国电影杂志CINE21于2000年对两位导演的采访,两人谈及自身经历、本片制作和设定等
14. FilmFestivals于2001年在鹿特丹采访导演闵奎东,闵在其中论及本片剧情和设定
15. Darcy Paquet于2007年在首尔采访导演金泰勇,但其较少论及本片
16. 本片在2018年首尔的Summer Pride Cinema上重映,映后导演闵奎东和主演李英珍还回答了现场粉丝的提问。네잎클로버写文章对其进行记录和讨论
17. 2019年的Bucheon International Fantastic Film Festival上举行了本片上映20周年的纪念活动,两位导演,演员金奎丽、李英珍、孔晓振,以及制片人Lee Chun-yeon与粉丝见面。씨네플레이写文章对其进行记录和讨论
18. Obsidian M写于其博客The Obsidian Mirror的本片影评,文中提到韩国萨满教以及“恨”(韩语한),并以其来解释片中为何若仙最终放学生们离开大楼
19. Łukasz Koperski写的本片OST评论